來俊臣是武則天的一個寵臣,武則天當時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封住眾人的嘴,設置了一個告密機構,此事就由來俊臣負責,他本人是一個鼠肚雞腸,嫉妒心極強,反覆無常的小人,在利益面前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小人得志雞犬不寧,由於他的報復心,公報私仇私,只要他看的不順眼的人,他就栽贓陷害,他還發明了很多殘酷的刑法,搞得被誣陷的人生不如死,弄得人人自危,搞得京城局勢動蕩,民眾都對他恨之入骨,為了緩解政治壓力,武則天不得不採取措施,為了保住自己,連他的好朋友周興都不放過,於是上演了眾所周知的請君入甕,周興就做了替罪羊。

最後因眾怒難平,還是成了診治的犧牲品。

自作孽不可活,報應不爽。

典型的歷史小人,今人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關於來俊臣,基本上評價都是統一的,此人是武則天時期著名的酷吏,不但陰險狡詐、罪惡滔天,為人更是反覆無常、殘酷兇險。

影視劇中的來俊臣形象

一、荒唐的出生

來俊臣的出生,只能用荒唐來形容。他的母親本是雍州萬年鄉蔡本的妻子,但是蔡本生性好賭,經常與他的狐朋狗友來操(確實就是這個名字,別亂想)廝混在一起,一起喝酒賭博。而來操也確實不是什麼好人,經常私下勾搭蔡本的妻子,就這樣,沒多久就給蔡本戴上了一頂大大的帽子,而且還在賭場上贏了綠帽蔡本數十萬錢,蔡本最後只能拿自己的妻子來抵償自己欠來操的賭債。於是,賭徒蔡本的妻子就成了另一個賭徒來操的老婆,但是當時蔡本的妻子有了身孕,所以這個孩子到底是來操的還是蔡本的,誰也說不清楚。而這個孩子,就是來俊臣。

二、小人的發跡

來俊臣不愧是賭徒的孩子,生性狡詐、不務正業,每日遊手好閒、作姦犯科,終於有一天因為身犯盜奸罪被捕入獄。但是這樣的人又怎麼會甘心老老實實的服罪呢?於是來俊臣便創造性的發明了萬人唾棄的愛好「妄告密」,有時候捕風捉影,有時候甚至一點影子都沒有的事在經過來俊臣「活靈活現」的揭發後,都像是真的一樣。但這些事情本就是來俊臣臆想出來的,獄吏去查又怎麼可能會有線索呢?終於有一天,惹怒了按照他所提供的線索查來查去卻沒有絲毫收穫的獄吏,更是引發了領導的震怒,刺史王續賜他「杖之一百」。這樣才使來俊臣稍微老實了一段日子。但是不得不說來俊臣的時運和機智確實都很「值得稱讚」,來俊臣被打不久,刺史王續便因犯事被朝廷誅殺,照理說,刺史被朝廷誅殺與一個小人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來俊臣的神一般的腦迴路卻讓他靈機一動:既然王續被殺了,那他就肯定是個壞人;我被壞人打了,那我肯定就是一個好人。於是來俊臣抓住了這次「機遇」,繼續告密,向更高的層級揭發王續的重大罪行,更是在舉報信上添油加醋的編造自己因為揭發王續而招致杖刑的經歷。據說武皇見到這封舉報信後十分高興,甚至破例召見了來俊臣,並賜其官,使來俊臣頃刻之間身價百倍,一個小人就這樣得以登堂入室、朝權在手。

三、小人的政治

來俊臣作為一個合格的小人,在為官後又怎麼會甘心成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呢?他辦案不但殘酷陰險,更是繼續用他那奇特的腦迴路,與他的黨羽朱南山等人編製了一篇《告密羅織經》,雖然只有幾千字,但這些字每一個都是講如何羅織罪名,陷害殺人的,即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宰相狄仁傑看到《羅織經》後,也是全身顫抖、冷汗迭出。作為武皇所倚重的「棟樑之臣」,來俊臣「為了事業」可謂是絞盡腦汁。審理武皇交辦的案子,凡是令他不滿的,不論長幼,一律株連,一殺就是千餘家。在刑具方面,來俊臣更是繼續發揮他的創造性,發明了突地吼、鐵圈籠頭(有想詳細了解的,請自行查閱)等令人毛骨悚然的殺人工具。在他的「帶領下」,竟然掀起了刑具的研發熱潮,而那些沒有研發能力的獄卒,則比賽誰對囚徒更加歹毒和冷酷,更為恐怖的是,朝廷對此竟然大力提倡。在這樣的氛圍下,當時的國家簡直成了人間地獄,來到來俊臣處告密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就這樣,大臣狄仁傑、任令暉、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盧獻等都被來俊臣的「妄告密」而無辜入獄,而誰敢反抗,便重刑伺候。大將軍張虔勖含冤下獄,要求大理寺幫助其平凡,來俊臣即命「衛士亂斫」其身。內侍范雲仙犯案下獄,說自己對先帝高宗有功,來俊臣竟割去了他的舌頭。這樣的類似的事情在當時數不勝數。有一天,武皇接到舉報告發周興與人謀反,大發雷霆,要求來俊臣徹查此事。可是周興作為來俊臣的得力幹將,也是一位陰險狡詐、心狠手毒的人,來俊臣也明白,僅僅一封密信就制服周興很是困難,但這是武皇親自交代的案件,絕對不能就這樣放過周興。於是來俊臣那神乎其神的腦迴路再次發揮了作用:來俊臣先是在家裡布置了一桌豐盛的酒席,然後把周興請到了家裡推杯換盞,一副知己的樣子。酒過三巡,來俊臣滿臉愁容的對周興說「兄弟,我碰到個難題,只好請你過來幫忙想個辦法。皇上親自批示了一個案子,要我查個水落石出,但是那小子就是不承認,你說這件事該怎麼辦呢?」周興看到老大竟然請教自己問題,不禁得意洋洋的說道「這個事好辦,你先找一個大瓮,四周架上炭火,然後再把犯人放到瓮里,不論什麼樣的犯人,他一定會老老實實的招認所有罪行。」來俊臣聽後連聲說高,隨即命人按照周興所說的那樣安排,然後轉頭對周興說「皇上命我嚴查你造反之事,現在就請你自己鑽到瓮里體驗一下吧。」聞聽此言,周興立刻嚇成了一灘爛泥,還會有什麼不招供呢?這便是著名的「請君入甕」典故的來歷。

請君入甕

四、奸臣之死

周興死了,作為戰友的來俊臣是否會感同身受呢?他當然不會!當時如日中天的他認為自己對武皇的忠誠和作為酷吏的專業素質能夠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前面也說過了,來俊臣作為一名有「專業素質的」酷吏,每天做的都是查辦謀反案的勾當,但是如果沒人謀反,那他不就失業了嗎?於是來俊臣每日琢磨著製造嫌疑犯,誰威脅到皇帝、誰不買他的賬,他就誣陷誰謀反。後來,乾脆直接找了幾塊石頭做成靶子,上面寫滿當朝官員的名字,然後拿小石子砸這些靶子,砸到誰就向誰下手。朝廷的官員人人自危。這還不算,狂妄的來俊臣到最後竟然惦記上了武皇碩果僅存的幾個親人,向瘋狗一樣的跑到武皇面前說她的兒女、侄子們全都不可靠。一個能夠讓所有人甚至是皇族都記恨的人,肯定不會有好下場。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提到當時的另外一個酷吏-衛遂忠。衛遂忠是來俊臣的死黨,聰明伶俐,能說會道,深得來俊臣的賞識。直到有一天,衛遂忠找來俊臣喝酒,正巧後者當時正在宴請妻子王氏的族人,衛遂忠突然不請自來,便對管家吩咐道「就說我不在,別讓他進來。」衛遂忠可不是個傻子,一眼就看出來是怎麼回事了,再加上他可是個要面子的人,於是便闖了進去,指著王氏就是一頓狂罵。王氏本就是名門望族出身,在族人面前竟然被一個丈夫的小嘍啰羞辱,被氣得回屋痛哭不已。來俊臣也是很生氣,命人把衛遂忠痛打了一頓。衛遂忠這下可是嚇得不輕,之前的面子也不要了,趕緊跪地求饒。視女人如衣服的來俊臣還真就饒了他,教訓了衛遂忠幾句就讓他走了,但是王氏被羞辱了一番,見到丈夫竟然放走了衛遂忠,自覺在來俊臣的眼裡也不過如此,沒過幾天,就羞辱交加的自殺了。雖然「多情」的來俊臣依舊沒有當回事,依然到處去盯上別人的妻子,但是衛遂忠慌了,他是真的慌了,因為他太了解來俊臣了!他知道雖然來俊臣現在沒找自己的麻煩,但是將來難保不翻後賬。但是,怎麼辦呢?既然是來俊臣的死黨,那麼衛遂忠「妄告密」的本領自然也是極強的。只是武皇寵幸來俊臣,直接向武皇舉報來俊臣謀反恐怕沒有什麼效果,反而會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時值來俊臣正想羅織罪名誣陷武氏的幾個王爺和太平公主,又想誣告皇嗣李旦及廬陵王李顯與南北衙禁衛軍一同謀反,希望藉此竊取國家權力。於是衛遂忠決定來一招「曲線救國」,直接去求見了武皇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問武承嗣「您可知道上次來俊臣投石子砸中的是誰的名字?正是魏王您啊!他正準備告您謀反呢!」魏王當時已經風聞來俊臣在武則天面前說自己的壞話,現在這句話在來俊臣的死黨嘴裡說出來,可把魏王嚇壞了。俗話說先下手為強,魏王立刻行動了起來。他先是聯絡了太平公主和武家子弟,然後又把皇嗣李旦也拉了進來,最後乾脆連禁軍將領也給拉上了,共同揭發來俊臣的罪行,雖然這些人不是一個陣營的,但前面也說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記恨的人,肯定沒有好下場。只是武皇本就寵幸來俊臣,同時也知道來俊臣得罪人很多,至於說來俊臣謀反,武皇是無論如何都不信的(也有人說是武皇欣賞來俊臣的美色),以至於來俊臣處死的奏章已經上報三天,仍然沒有批下。但是越這樣,那些聯合起來揭發來俊臣的人就越是害怕,來俊臣不死,那自己可就生死難料了。於是那些朝中的宰相啊、面首啊都聯合起來遊說武皇,但是武皇就是不處理。但是,惡人自有惡人磨,這個人,還是酷吏,他的名字叫吉頊,也是一個美男子,深得武皇信任。武皇在遊覽宮廷園林時,正是吉頊牽馬,太后向他詢問宮外的事情,他回答說:"外邊的人只奇怪處死來俊臣的奏章為什麼沒有批下來。"武皇說:"來俊臣有功於國家,我正在考慮這件事。"吉頊說:"於安遠告虺貞謀反,後來真的反了,於安遠現在只任成州司馬。來俊臣聚集為非作歹的人,誣陷好人,貪贓受賄的財物堆積如山,被他冤屈而死的鬼魂滿路,是危害國家的壞人,有什麼可憐惜的!"武則天於是這才批准處死他。

公元697年6月3日,武則天將來俊臣斬首並陳屍示眾,結束了罪惡的一生,百姓不論老幼,都爭相去剮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的絲毫不剩。武則天得知來俊臣如此為萬民所恨,下詔指責他的罪惡同時要求誅滅其家族,查抄其家產。一個靠「妄告密」而登堂入室的小人,最後死於告密,不得不說善惡有輪迴。而酷吏來俊臣,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去看看羅織經,就知道他有多能整人了。

周興看了羅織經,甘願受罪。

武后見了,汗毛倒豎,

十年浩劫若有此人,怕是有亡國之亂。

集人之惡致此,應是魔障。

---------------------

閱人卷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實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事上卷二

為上者疑,為下者懼。上下背德,禍必興焉。

上者驕,安其心以順。上者憂,去其患以忠。順不避媚,忠不忌曲,雖為人詬亦不可少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可逆乎?是以智者善窺上意,愚者固執己見,福禍相異,咸於此耳。

人主莫喜強臣,臣下戒懷妄念。臣強則死,念妄則亡。周公尚畏焉,況他人乎?

上無不智,臣無至賢。功歸上,罪歸己。戒惕弗棄,智勇弗顯。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誠如是也,非徒上寵,而又寵無衰矣。

治下卷三

甘居人下者鮮,御之失謀,非犯,則篡耳。

上無威,下生亂。威成於禮,恃以刑,失之縱。私勿與人,謀必辟。幸非一人,專固害。機心信隱,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進,遷之宜緩,速則滿矣。上有所欲,其神若親,禮下勿辭,拒者無助矣。

人有所好,以好誘之無不取,人有所懼,以懼迫之無不納。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隱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誅。賞勿吝,以墜其志。罰適時,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較,苟無功,得無天耶。

控權卷四

權者,人莫離也。取之非易,守之猶艱;智不足弗得,謀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假天用事,名之順也。自絕於天,敵之罪也。民有其愚,權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難附焉。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盛世惟忠,庸則自從。名可易,實必爭;名實悖之,權之喪矣。嗜權逾命者,莫敢不為;權之弗讓也,其求必極。機為要,無機自毀;事可絕,人倫亦滅。利祿為羈,去其實害;賞以虛名,收其本心。若此為之,權無不得,亦無失也。

制敵卷五人皆有敵也。敵者,利害相衝,死生弗容;未察之無以辨友,非制之無以成業。此大害也,必絕之。

君子敵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為虛,智者不計毀譽;利為上,愚者惟求良善。

眾之敵,未可謂吾敵;上之敵,雖吾友亦敵也;親之故,不可道吾親;刑之故,向吾親亦棄也。惑敵於不覺,待時也。制敵於未動,先機也。構敵於為亂,不赦也。害敵 於淫邪,不恥也。敵之大,無過不知;禍之烈,友敵為甚。使視人若寇,待親如疏,接友逾仇,縱人之惡余,而避其害,何損焉?

固榮卷六

榮寵有初,鮮有終者;吉凶無常,智者少禍。榮寵非命,謀之而後善;吉凶擇人,慎之方消衍。

君命無違,榮之本也。智者捨身亦存續。後不乏人,榮之方久,賢者自苦亦惠嗣。官無定主,百變以悅其君。君有幸臣,無由亦須接納。人孰無親,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賢愚,任人勿求過己。

榮所眾羨,亦引眾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減。大仇必去,小人勿輕,禍不可伏。喜怒無蹤,慎思追遠,人所難圖焉。

保身卷七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君子惜名,小人愛身。好名羈行,重利無虧。名德不昭,毀謗無損其身;義仁莫名,姦邪不以為患。陽以贊人,置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

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休求盡善。罪己宜苛,人憐不致大害。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

惡無定議,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自憐人憐,自棄人棄。心無滯礙,害不侵矣。

察奸卷八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

無智無以成奸,其智陰也;有善無以為奸,其知存也。

智不逾奸,伐之莫勝;知不至大,奸者難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為忠;上所棄者,忠亦為奸。

勢變而人非,時遷而奸異,其名難恃,惟上堪恃耳。好惡生奸也。人之敵,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為奸;忠致禍,人難以為忠。奸眾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而惡奸,世之表也。

惟上惟己,去表求實,奸者自見矣。

謀劃卷九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官無恆友,禍存斯須,勢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敵以遠,須謀於今;去賊以盡,其謀無忌。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禍方懲。

上謀臣以勢,勢不濟者以術。下謀上以術,術有窮者以力。臣謀以智,智無及者以害。事貴密焉,不密禍己;行貴速焉,緩則人先。其功反罪,彌消其根;其言設謬,益增人厭。行之不輟,不亦無敵乎?

問罪卷十

法之善惡,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本哉,非罰罪也,乃明罪焉。

人皆可罪,罪人須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舉之則顯。上不容罪,無諭則待,有諭則逮。人辯乃常,審之勿憫,刑之非輕,無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釋耳。人無不黨,罪一人可舉其眾;供必不缺,善修之毋違其真。事至此也,罪可定矣。

人異而心異,擇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潰。

身同而懼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憐不可存,憐人者無證其忠。友宜重懲,援友者惟招其害。

罪人或免人罪,難為亦為也。

刑罰卷十一

致人於死,莫逾構其反也;誘人以服,非刑之無得焉。刑有術,罰尚變,無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智者畏禍,愚者懼刑;言以誅人,刑之極也。明者識時,頑者辯理;勢以待人,罰之肇也。

死之能受,痛之難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人患株親,罰人伐其不甘。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證不可得,偽其證率真。刑有不及,陷無不至;不患罪無名,患上不疑也。

人刑者非刑也,罰人者非罰也。非人乃賤,非罰乃貴。賤則魚肉,貴則生死。人之取捨,無乃得此乎?

瓜蔓卷十二

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榮以榮人者榮,禍以禍人者禍。榮非己莫恃,禍惟他勿縱。罪無實者,他罪可代;惡無彰者,人惡以附。心之患者,置敵一黨;情之怨者,陷其姦邪。

官之友,民之敵;親之友,仇之敵,敵者無常也。榮之友,敗之敵;賤之友,貴之敵,友者有時也。是以權不可廢,廢則失本,情不可濫,濫則人忌;人不可密,密則疑生;心不可托,托則禍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尋隙求功。餌之以逮,事無悖矣。


有幸回答。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能壞到什麼程度?一個一生只做陰損之事的人最終落到什麼下場?一個早都該死的人死後能讓人恨到什麼程度?接下來的一個場景會刷爆你的眼球。

公元697年,大周武則天神功元年,在長安城死刑場周圍,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都出來見證一個邪惡的人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一個即將被砍頭的犯人,看到這種場景,嚇得跪在地上,縮成一團時辰已到,劊子手手起刀落,還沒等人頭落地,憤怒的人群,擠破封鎖帶,搶著去吃犯人的屍體,挖眼、掏心、割肉、吸血、吃肉,不一會兒,只留下一堆森森白骨。圍觀的人還不解氣,找來馬匹,來回的踩踏白骨,直到白骨變成了粉末,恨恨地對著粉末吐了口水,才咬牙切齒地紛紛散去慶祝。

什麼人能讓百姓恨到食肉寢皮的程度?他就是大唐第一酷吏——來俊臣。

一、小人物的發家史

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有個賭鬼叫來操,哈哈,名字有點污,真人也一樣,好色好賭。來操有一個賭友叫蔡本,老婆有點姿色,來操看上了蔡本的老婆,一來二去的調戲,結果把人家肚子搞大了。

來操就設個局和蔡本賭博,結果讓蔡本輸了很多錢,蔡本無力還債,就把老婆送給來操抵債,這個生下來的孩子就是來俊臣,他的出生就是一個陰謀,你想想在這樣男盜女娼的環境下長大的來俊臣,能好得了嗎?

小來同學從小就學會了好吃好堵、坑蒙拐騙、奸淫擄掠,是一個人見人是恨的小痞子。有一次犯了事兒,被和州刺史東平王李續抓住,打了一百杖,險些喪命。

經過這一劫以後,來俊臣的機遇很快來了,武則天登基以後,怕李氏宗族不服,怕有功的元老不服,怕天下百姓不服,再加上駱賓王發檄文指責武則天,功臣後代徐敬業乾脆發動起義。

武則天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害怕,擔心,寂寞,空虛,內心極度的不安全感,在她失眠的時候,她突然想到一種告密制度,在全國上下鼓勵告密,凡去京城告密的人,給五品官待遇,沿途好吃好喝好招待,到京城以後住國賓館,一旦告密成功,封官拜爵,一步登天。即使告密不實,也不追責。

恰在這時,打來俊臣屁股的東平王李續謀反。來俊臣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他來到京城找武則天告密,謊稱自己是為了告密李繼謀反,被東平王李續報復,即使被挨打,也不改初心。

武則天一看這小子,滿嘴噴糞,毫無節操,說起謊來,臉不紅心不跳,一股濃濃的人渣味。然而此時此刻,他正需要這樣的惡人。很快武則天封他從六品侍御史,賜麗景門供他辦公,然後一步步封賞他為御史台的實際控制人,把他推上了權力的頂峰。

二、一顆囂張的棋子

來俊臣上任以後,成為黑幫老大,很快糾集了一幫惡棍,專門幫主人咬人。一千多爪牙,遍布全國各地,一旦確定要誣陷某人,來俊臣先整理好黑材料,然後把黑材料發給爪牙,這些爪牙,從全國各地陸續告發朝廷,客觀上造成一種既定事實的輿論導向。

為了咬人咬得更狠,來俊臣總結咬人理論,策劃寫了一本書叫《羅織經》,這是一部整人、害人、誣陷人的百科全書。它的核心思想是如果誣陷人這個事不鬧大,就無法讓人重視。如果不牽連更多的人,就顯不出自己的功勞。鬧得越大,上級越安心,下級越邀寵。這本書連斷案高手狄仁傑看了以後,都感覺後背直冒冷汗。

為了,讓犯人儘快招供,來俊臣還發明了九種刑具,件件讓人生不如死,最厲害的叫「求破家」,意思是痛苦到極點,即使滅九族也顧不得了。

公元692年,狄仁傑因為反對武則天立武氏子孫為太子,讓武則天心裡很不爽。來俊臣趁機誣陷狄仁傑謀反,把狄仁傑抓來拷問,狄仁傑看到一系列要人命的刑具,立即假裝服軟,承認自己謀反,先保住了命,後來他設法讓人通知武則天喊冤。

則天也知道治國離不了狄仁傑這樣的人才,讓他吃點苦頭就夠了,同時,也為了權術的平衡,因而才免了他的牢獄之災,這就是君王的御人之術。

在這七年里,來俊臣的心狠手辣,總共讓全國少了一千戶人口,每一戶人口按一百人來算,接近十萬人。

來俊臣結仇的人很多,向武則天告發他的人也很多,每次證據確鑿後,武則天就降他的官,但是過不了多久,又會升更高的官。這樣反反覆復,來俊臣心裡明白了,原來武皇需要他這樣的棋子,於是,他也變得越發囂張了。

舉個例子,來俊臣非常好色,以他的權勢,可以娶N房太太,但他偏不,他偏偏喜歡睡別人老婆。有一次,他去同僚家做客,看上了同僚的老婆,然後把同僚灌醉,公然在同僚家強姦別人老婆,同僚的媽媽前來阻攔,他甚至將同僚的媽媽也強姦了,干下如此齷齪的事兒,武則天不僅沒有處罰,反而還升他的官。

這讓來俊臣越發囂張,此後,但凡他看上別人家老婆或小妾,總是以滅門之禍威脅對方,逼對方把老婆和小妾送過來,這樣的事兒,多如牛毛。想報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的人不在少數。

三、棄子的下場

上帝想讓人死亡,必先令其猖狂。來俊臣後期越來越囂張,也越來越膨脹。膨脹到他不安心做一把刀,他想做握刀的人,想滅了武氏而取而代之。

他開始挑戰高難度的誣陷對象,比如武則天的侄子、太子廬陵王、太平公主、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等等。武則天在朝堂上也感受到了來俊臣的囂張,他感到來俊臣現在已經不再是一把聽話的刀了,而是一個毒瘤,是該除掉他的時候了。太平公主這幫人也把握時機開始反撲,告發來俊臣罪狀,武則天經過思考後,判來俊臣棄市。

當武則天聽說來俊臣斬首當天的慘狀,震驚了,又下令將來俊臣的九族誅滅,以平民憤。

四、來俊臣的壞人哲學

來俊臣這個人物,特別讓人聯想到韋小寶,一樣好賭好色,一樣出生於齷齪的環境,一樣的從底層飛黃騰達做大官。但是他們的人格品質有天壤之別,不知道是否金庸老人家因為來俊臣而虛構的韋小寶。

我們通過來俊臣這個人物,可以了解到小人或惡人也是有深厚的壞人哲學,我們要想自保,必須得學會和壞人打交道,總結壞人的咬人手段,制定相應的對策,謹慎地保自己平安。

港片《金錢帝國》里,香港廉政公署剛成立的時候,招聘了一批大學生,這些單純的大學生根本不是那些貪官的對手,根本辦不出事兒。不得已,廉政公署又找到黑道系統里混得不得志的痞子「黃秋生」,許他尊嚴,讓他來帶領工作人員去黑吃黑,最終把反腐這件事辦成了。為什麼有時候,好人辦不成事兒,壞人能辦成事兒,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比如晚唐的功臣郭子儀聽說過來俊臣的故事後,引以為戒。有一次有個御史來家裡拜訪他,他急忙把所有的小妾都藏起來,對她們說,這個御史長得有點丑,我怕你們忍不住笑出來,他一生氣,回去參我們一本,我們全家會有滅門之禍。郭子儀的時代,整個朝廷也不乏魚朝恩這樣類似來俊臣的小人,郭子儀之所以能得善終,和他注意和小人相處的技巧密切相關。


一、來俊臣這樣爬上去

唐代,來俊臣,京兆府萬年縣人。父親來操,是個賭徒,與同鄉蔡本要好。蔡本欠來操賭債數十萬錢,無法償還,來操於是就強娶了蔡本的妻子,她到來家以前先已懷孕,生下了俊臣,所以俊臣便用來操的姓。看來,來俊臣這傢伙出生時就有點來路不明。

來俊臣天性殘忍,喜好反覆無常.不從事勞動生產。客居在和州,經常干違法犯禁的偷盜勾當,被逮捕入獄,在獄中向朝廷密告謀反叛亂事件。經和州刺史東平王李續,審查訊問沒有事實根據,李續於是用刑杖打了來俊臣一百下。

武則天天授年間,李續因犯罪被殺,來俊臣乘機上書行騙邀功,受到武則天的召見。他在武則天面前,自稱從前向朝廷密告琅邪王李沖謀反的實事,因而受到了李續的壓制。武則天覺得他的話可信,於是,經多次提拔,讓他當上了侍御史,負責審問監獄裡的囚犯,多次審處,都符合武后則天的旨意。武后暗中放任來俊臣的殘酷,以威力控制群臣。來俊臣摸准了武后以惡治國的心意,前後殺滅了一千多家。有生以來,與他有細微仇恨的人,全被他殺害。來俊臣又被提拔為左台御史中丞,朝廷內外官吏,都嚇得不敢呼吸,以至於在路上相遇時,不敢交談,只好用眼神示意。

來俊臣帶領侯思止、王弘義、郭弘霸、李仁敬、康偉、衛遂忠等人,暗中招集為非作歹之徒共百人,指使他們用流言蜚語,誣衊公卿大夫。向朝廷奉寄密告有關謀反叛亂緊急情況的文書。每揭發一件事,總是在千里範圍內,幾處同時告發。一查驗,幾處說法都一樣,當時人稱為「羅織」,又都在告密文書的左邊寫道:「請交給來使臣或者侯思止追問,一定能得到實情。」武后相信了他們的話,下詔在麗景門另外設置監獄,命令來俊臣等人,專門審查謀反事件,在百人之中,沒有一個人能得到寬赦。王弘義戲稱麗景門為「例竟門」,意思是說進入這門的人,照例都是死。

來俊臣同他的下屬朱南山、萬國俊編寫《羅織經》一篇,教自己的門徒,如何羅織罪名。文中陳述主脈支脈、大綱由來,全有頭有尾,門徒可依此行事。來俊臣審問囚犯,不分輕罪重罪,都用醋灌鼻,挖地為牢,關押囚犯;或者讓囚犯睡在滿是屎尿的地方,或者不給囚犯飯吃。囚犯餓得甚至啃衣服里的棉絮充饑,大概不是死亡,就終究無法出獄門。

來俊臣又製造大枷,各有名稱:一叫「定百脈」,二叫「喘不得」;三叫「突地吼」,四叫「著即臣」,五叫「失魂膽」,六叫「實同反」,七叫「反是實」。八叫「死豬愁」,九叫「求即死」,十叫「求破家」。後來又在枷上,加一個用鐵做的蓋頭。披上枷、戴上鐵蓋頭的人,直在地上打滾,一會兒便被悶死了。凡囚犯到監獄,都先在他面前陳列各種刑具,囚犯見了,無不震驚恐懼,全都無罪而自動認罪。

治天下唯有仁政。以惡治國,天下哪有不亂的道理? 也許是事實警醒了武則天,她後來終於自己結束了這一場歷史上有名的恐怖政治。

二、來俊臣如此摔下來

來俊臣知道群臣不敢指責自己,於是有了反叛的圖謀,常常把自己比成石勒,準備誣告皇太子(睿宗)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與南衙各衛及北衙禁軍,一起圖謀造反。希望因此得以實現自己的心愿。衛遂忠向武則天揭發了來俊臣的這一陰謀。

起初,來俊臣多次指責武氏諸王、武后的女兒太平公主、張昌宗等人的過錯,武后聽了,放下來,不採取行動。到這個時候,武氏諸王,都怨恨來俊臣,一起來證實他的罪惡。武后下令在西市將來俊臣處斬,當時,來俊臣四十七歲。人們都互相慶賀,說:「現在,終於能夠背挨著床,睡個踏實覺了!」

大家爭著挖來俊臣的眼睛,剖開他的心肝,將他剁成肉醬。一會兒功夫,他的肉被割盡。然後又用馬踩他的屍骨,最後,來俊臣什麼也沒有剩下。他的家屬,都被沒入官府為奴。

來俊臣當權的時候,屬託吏部選授了二百多名官員,等到來俊臣死後,有關官員都向朝廷自首。武后責備他們,他們回答說:「我們違犯了陛下的法令,自身被殺;如果違背了來俊臣的意思,就得全家覆滅呀!」武后赦免了他們的罪過。

武則天剛開始以惡治國,給來俊臣這樣的無恥歹徒,提供了投機鑽營的機會。來俊臣得以從犯奸盜罪的在押囚徒,提升到侍御史的要職。 但豺狼終歸改不了吃人的本性。來俊臣對於武則天給予他的恩寵,不僅不知恩圖報,而是手中有權,濫施淫威,群臣不敢指斥自己,於是進一步想反叛武則天,自立稱帝,真是慾火衝天,黑炎萬丈,被處斬身亡。最後,落得連一塊骨頭渣子都沒有的下場。

現在世人在惡政當道的情況下,尤其是執法司法行政人員應該固守善念,不肆意妄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來俊臣(651年-697年),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武則天時期大臣,俊臣原是不事生產的遊民,後來成為流氓,投奔武則天,官至左台御史中丞,變為酷吏,手下養了幾百個小嘍啰,專門告密陷害忠良,後因想誣賴太平公主造反,反被太平公主陷害而遭醢刑處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