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圖)

近期,頭部房企相繼披露千億業績,一派繁榮景象。但與此同時,一些中小型房企卻正在爲過去幾年的激進擴張付出代價。

2019年3月28日,評級機構聯合信用發佈公告稱,安徽房企國購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國購投資)旗下“18國購01”、“17國購01”等6只債券因公司賬戶被查封、現金流短缺、融資渠道受阻等原因無法按時償付,構成實質性違約。據南方週末記者統計,這6只債券涉及的償付本息超過24億。

這是2019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最集中的一次債務違約。早從2018年11月開始,國購投資就先後因“16國購債”、“16國購01”出現兌付危機,而遭聯合信用連續三次下調信用評級。國購投資此前存續債券共10只,其中有7只已構成實質性違約。上述債券目前均處於停牌中。

這家創立於1993年的老牌房企,已到了“崩潰”的邊緣。自2018年以來,早年投資不當、房地產收入減少造成的資金鍊危機,正將這家房企推向懸崖。

激進擴張

此次債務危機,與國購投資過去幾年的激進擴張息息相關。

國購投資是安徽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2018年中國房企五百強第69位。因在安徽開發多處商業綜合體,他們在當地一度有“小萬達”之稱。

2005年,國購投資因在合肥老城區開發商業綜合體國購廣場,而在本地一舉成名。此後規模不斷膨脹。到2013年,他們收購了本地房企藍鼎置業,一躍成爲本地龍頭。

然而這次收購,卻成了這家老牌房企命運的轉折點。藍鼎置地,是仰智慧旗下藍鼎集團主要負責房地產業務的公司,其曾在合肥高價拿下多處優質土地,傳言這筆收購花費了國購投資90億資金。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國購投資在那一年曾大舉借債一百多億。

大幅舉債,登頂省內第一後,國購投資又開始了大力轉型——陸續佈局現代農業、健康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連續入股多家上市公司,但這些投資卻並沒有帶來讓人滿意的效果。

2015年,國購投資進軍機器人產業。旗下子公司安徽國購機器人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以1.3億元收購中發科技(600520.SH,現爲文一科技)。但此後該項業務進展緩慢,到2016年6月1日,國購機器人又以1.5億元的價格將其全部賣掉。

2017年1月,國購投資先後5次買入東凌國際(000893.SZ),累計花費5億元。但這些股權到2018年2月又陸續全部減持。

他們在資本市場唯一一次還算成功的投資,是在2016年以15.8億元收購司爾特(002538.SZ)的25%股權。這次收購後,國購投資曾宣佈向現代農業進軍,司爾特的化學肥料業務後來也成爲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在連續進入資本市場的同時,國購投資仍在房地產業大舉擴張,他們的項目集中於安徽省內,其中在合肥市的佔比最多。根據聯合信用的評級報告,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共有在建項目13個,在建項目總建築面積1187.39萬平方米。

合肥樓市在2016年曾迎來一段高潮,漲幅一度領先全國。但在全國樓市調控之後,合肥逐漸降溫,商業地產也面臨去庫存壓力。國購投資在其公告中稱,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合肥全市有522.53萬方的商業地產庫存,至少需要8.6年才能賣完。

評級報告顯示,要全部完成上述13個在建項目,國購投資還有150.09億的計劃投資,等待填補。樓市大熱時,國購投資曾於2015年拿下合肥蜀山區單價地王國購廣場二期地塊,但時至今日尚未開發完成。此外,包河區東方廣場等項目也一度因資金緊張陷入擱置。

激進擴張遇到市場下行,國購投資的收入開始明顯縮減。2017 年,國購投資房地產業務僅收入 54.83 億元,同比下滑 12.64%。

而到2018年6月30日,公司總營收僅剩33.29億元,同比減少26.04%,其中房地產業務收入爲19.6億,同比下滑58.02%。公司淨利潤僅1.72億元,同比減少41.75%。

截至2018年年中,國購投資負債合計達到354.7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合計206.06億元,非流動性負債148.73億元。

債務環環相扣

一系列激進擴張,讓國購投資的資金鍊危機在2018年集中暴露,並很快形成了連鎖反應。連續爆發的違約事件不僅令他們被凍結股權、查封資產,也讓投資人徹底失去信心。

2018年7月3日,國購投資下屬國購控股因未能按時繳納定向增發款,而遭安凱客車公告其違約並追究責任。這是國購投資第一次公開暴露資金鍊危機。

按照安凱汽車當時公告,國購控股原本擬認購安凱客車非公開發行的3.5億元股權,但因未能按時繳款,而導致定增方案未能實現。

隨後到2018年11月,安徽一家名爲大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P2P公司,因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而被公安機關通報立案調查,根據合肥市公安局廬陽分局發佈的公告,國購投資曾向大志集團拆借資金,具體規模尚待審計。

通過P2P融資,這件事徹底向外界公開了這家公司資金鍊危機的嚴重程度。此後國購投資遭到多起訴訟,南方週末記者通過啓信寶查詢發現,國購投資自2018年11月至今共有68.61億元股權遭到凍結,另外公司實控人袁啓宏的4.98億元股權也被凍結。

而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18年11月至今,國購投資名下還有7條被執行信息,合計執行標的約12.55億元。

另外,他們還分別欠下民生銀行、華融渝英共3.7億借款未還,致使曾替公司創下名聲的國購廣場及安徽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共有27套房產被法院查封。根據國購投資公告,查封房產總價值逾27億。

此前,聯合信用已將國購投資的信用評級下調爲“C”,這意味着想靠融資還債將十分困難。而到2019年1月底,司爾特也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國購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全部股份已被法院凍結。

環環相扣的債務問題也讓公司的債權人開始行動。自2019年2月初“16國購01”未能兌付後,債券持有人提出對現有債券加速到期。這也直接導致了上文所述的“18國購01”、“17國購01”需要提前兌付。

2018年11月,在債務危機尚未徹底暴露前,國購創始人袁啓宏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如果前幾年沒借下那麼多債務,不着急追求企業排名,現在也不會出問題。他稱眼下是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正考慮出售資產還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