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暖春,盛夏將至,

衣服越穿越少,

汗流得越來越多。

口味也逐漸變得清淡,

對於重油重鹽有着本能的反感。

可是!有一樣美食,我們始終放不下,

那就是——火鍋


 



火鍋在當代飲食文化中,佔據很高的地位,

俗話說不愛喫火鍋,不是小仙女!

火鍋仙子現如今遍佈全國各地,

甚至形成了組織,你也是其中一員嗎?

 


+

=


 


可是你知道嗎?在過去,川蜀聖地之外的其他地方,火鍋是很不受待見的。


比方說香港美食大師蔡瀾就曾在節目中直言:

如果有一種“食物”必須要消失,他希望是火鍋!

↓↓



而蔡瀾先生給出的解釋更是有理有據:

一大堆食材,放在鍋裏煮一煮,

再挑出來喫,一點水平都沒有。



嚇的主持人連忙出來打圓場,

其實對於蔡瀾先生我們沒有必要苛責,

畢竟喫得多,看的廣,

在豐富的人生旅程中他已經形成了個人的審美文化。


↓↓


這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著名創作人高曉鬆身上,

在節目中,嘉賓正在介紹古代的使用炊具,他就談到:

“現在火鍋沒什麼意思,

你想想我鍋裏夾出來的是一熱乎食物,

蘸的卻是一涼的汁兒,多掃興啊!”


高曉鬆在戲謔現代火鍋


不過高曉鬆沒有像蔡瀾先生那般否定了火鍋文化,而是在其後進行了科普:在古時候的中國,人們使用的鍋和放蘸料的器具都是連載一起的,都具有加熱功能。他很認同古代先人對飲食的講究。


說到這裏,好像知識分子都對火鍋有或多或少的偏見。其實美食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當一個人脫離羣衆熱愛的美食,不代表自己的境界到達了多高水平,而是將飲食變成了公式化,講究化。因爲說到底,好喫就是好喫。



火鍋在世間的幾種面貌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中日韓三個國家的火鍋,

以及其在影視作品中呈現的方式。

看完接下來的科普,

相信你就會瞭解火鍋的魔力,

並且爲中國火鍋而驕傲。

 


無論是紅油九宮格還是清湯豬肚雞

火鍋呈現的樣子很多,口味也因人而異

同樣,在亞洲文化裏,雖然叫法不同

火鍋式的喫法還是有很多,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

 


內地代表:九宮格


電影:《火鍋英雄》


重口味的湯底配上窯洞,味道與環境融爲了一體。雖然大抵都是無辣不歡,但喫者留着大汗,喘着粗氣,不會停下,一口接一口。這就是重慶火鍋的力量。陪着冰啤酒,與哥們碰上一杯,頓時胃裏冰火兩重,先不管明天拉不拉稀,看眼前,就夠了!

 

韓國代表:部隊火鍋


 

韓劇:《一起用餐吧》


韓國火鍋跟中國比起來,首先從外形來看就小了一圈。裏面的食材也比較單調。看看這部電影中的片段,火鍋成了配角,桌上的配菜卻搶了風頭,這在我們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

片段中幾人還因爲火鍋被誰喫了大半而發生爭執,這時一個女生把香腸放了進去,就變成了部隊火鍋,衆人喝着加水稀釋的湯,嘖嘖作響,果然不是行家啊。

 

韓劇:《一起用餐吧》

香港代表:一鍋鮮

 

香港電影


其實在很多黑幫電影中,都上演過大佬們聚在一起喫火鍋。這更是香港的一種談判文化,邊聊邊喫。火鍋桌上,最能談成生意。

香港火鍋的器材可能簡陋一些,但食材絕不含糊。配上鮮美的鍋底,以舒適爲第一位,貫徹了火鍋的精髓。

 

香港電影


日本代表:鍋料理

 

日本綜藝


其實在日本,火鍋被稱爲鍋料理,每家的食材都不一樣,所以在電影作品裏很少出現。但在綜藝裏出現過很多次,今天展示的這檔節目,每個嘉賓都拿出自家的不同風格鍋料理。

以家庭爲單位,展示了飲食的智慧。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好喫,其中包涵了,山藥鍋,藥膳鍋,甚至是模仿我們的中華料理鍋,不知道哪個是你的偏愛?

 

 日本綜藝


最後的總結



總的來說,日本、韓國的火鍋更像是中國火鍋的分支。

無論從食材選用,還是湯底和喫法上都與我們有很大差距。

這也是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物產決定的。


 

其實從內核來看,無論在哪個國家,

何種的火鍋,怎樣的喫法,

我們都是在享受衆人圍在一起時幸福的氣氛,

這是火鍋的價值,更是美食的價值。








文/博仔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侵權必究




青葉美食:一家熱衷推廣美食文化的“豆腐店”

   ▼ 

以下是我們母公司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