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和悲觀在去年交織瀰漫於行業各處,迷失在無味重複勞動中的我們,可曾停下腳步聽過自己內心源於熱愛的吶喊?

今天是阿客新春特輯第2期,聽聽這些設計師的心裡話,面對焦慮與迷茫,他們或許有不一樣的答案。


01

「我們需要有儀式感的生活態度,正能量的理解和反饋社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慾望和弱點,善良的對待他人和自己,用溫和的方式交流,努力去感染每一個與你接觸的人。」

2018年對於很多行業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設計行業也並不例外。設計人的焦慮,可能並非來自這一年的合約和產值,而是無味重複的工作狀態,設計價值的扭曲,以及漸行漸衰的地產領域。我很慶幸,摩銳在這樣的環境裏,沒有焦慮和迷茫,而是更加積極和堅定。我們堅守著自己的「文化」,並為之實踐和修正。

你或許會問那麼什麼纔是我們的「文化」呢?事實上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就好比面試會上自我介紹的尷尬,隻言片語概括的與眾不同,貼上金閃閃的標籤,體面的給自己賣個價錢,而那一刻你會發現,嘴巴里的每一個字都顯得無力而幼稚。其實,問題不在於描述和定義,而是核心價值是否存在。

8月:金岸610項目回訪

摩銳堅持理性而持續的建築設計理念,反對莫名誇張的造型和體量,或討好式的「寓意」營造行為。相反,在摩銳所承接的各類項目中,更為關註文化、環境、技術、藝術等對於建築本身的影響,通過對建築自身概念的創造,尋求最佳的建築解決方案,並試圖喚起使用者潛意識深處對生活的那份熱愛。

9月:我們搬新家了

這是2011年成立工作室的時候,我寫下的工作室的定義。八年過去回首咀嚼,初心猶在,只是原本還模糊的重點,在這些年行業風雲變幻的摸爬滾打中,變得愈發清晰。那便是:「理性而持續的理念」和「熱愛生活」。

設計行業的分化和爆炸式發展,往往讓我們的乙方思維根深蒂固,賣「圖紙」和「服務」變成了建築師理所應當的謀生內容。大家開始癡迷於漂亮精緻的表現圖、厚厚的出圖數量、諂媚的討好和妥協、以及沒有底線的壓低報價、無休止的加班配合。設計變得紙上談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製造了諸多麻煩;而設計師變得自閉和自嗨,無非一羣人討好另一羣人的狂歡,卻少有人反思其間緣由,更別說反抗變革。

10月:復興五庫底層開放空間樣板段落成

建築是複雜的體系,設計他誕生、使用、更新和消亡的過程是一個「全週期」的持續概念,所謂「Life Circle Design」,設計者需要充分理解建造者的文化背景和真實需求,清晰物業建成後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特徵和習慣,綜合給出「美」且「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大繁化簡」的過程,「毫不費力」的背後是高強度腦力工作的汗水。

在這8年的工作室運營中,我們也曾迷茫困惑,甚至迫於生計失守底線,但總體頑強堅守。至今,摩銳,可以說是行業裏為數不多的,可以在 「全週期」維度上設計的團隊之一。我們懂得如何從資本變成物業,從每塊材料到每個管道;我們懂得如何讓物業運營增值,從每個房間到每個走道;我們懂得如何引入資源創新讓物業升值涅槃,從不良資產到城市片區。這就是所謂「理性而持續的理念」,也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正因如此,2018年我們收穫了很多優質的項目,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客戶,我們的價值和競爭力凸顯無疑。打破「時間換現金」」規模換增長」的商務模式,摩銳用真金白銀的「設計」變現價值。

設計師也是一個沒有辦法把生活和工作分開的職業。 「設計就是把童話變成現實,而設計師就是把現實活成童話。」 我們需要有儀式感的生活態度,正能量的理解和反饋社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慾望和弱點,善良的對待他人和自己,用溫和的方式交流,努力去感染每一個與你接觸的人。這一切來自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雖與大家交流不多,但卻知道這一年大家都經歷了很多,家庭、工作、親朋,對於當下生活和未來的困惑,雖不能感同身受,但多少理解其中滋味,當然我自己也有諸多自己的困惑,尤其在飛速流逝的2018年裏,這是人性所致,不必焦慮。

馬亮 | 成功就是不斷的發光發熱,直到把自己燃燒掉?

mp.weixin.qq.com
圖標

02

「你之所以是你,是因為你不是他們。」

2018年似乎很多人都不太好過,當然也有例外,而我不屬於例外。

年初預想的能有幾個小項目將會建成,卻事與願違都成了未建成或是延期——城市更新項目因故擱置,造園項目已歷三年尚在施工,按現狀節奏再有一年也未得完備,有些項目施工現場稍不留神便與圖紙相差很大——繼而感慨要成就一個項目是有多不容易。

有人說2019年會更糟,但似乎也與我無關,對於一個理想主義者來講能做的就是持續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就好了,所以我不習慣做什麼展望,如果做不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就堅持不做自己不願做的事。

借用今年在痛仰樂隊的現場看到的一句話「永遠不要被他們打倒!」,對自己說一句:你之所以是你,是因為你不是他們。

設計作品:遊仙涉趣廊

郭文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mp.weixin.qq.com
圖標

03

「相信,所以看見!」

2018年我覺得從未來10年來看,對於所有建築行業的人一定是具有重要價值的一年。

在這一年,瘋狂和悲觀交織著瀰漫在行業的各個角落。市場已經悄然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市場細分越來越成為主流趨勢,設計產品的供給明顯已經跟不上客戶的需求,設計公司的管理機制也越來越受到新一代人才的挑戰,血汗工廠和畫圖機器遲早要被時代所替代。

最好的時代也許即將就要來臨,特別是對於那些堅持給客戶以及人才帶來專業價值與成長的企業。

設計作品: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

張亮 | 產業園也可以擁有城市溫度?

mp.weixin.qq.com
圖標

24家設計事務所2018行業與事務所經營回顧

心有所「築」篇

「這個時代,不是你想不想變,而是你不得不變。」

「你之所以是你,是因為你不是他們。」

見微知「築」

「讓設計作品變成商品交給市場檢驗。」

「小型設計公司的使命是明確自己的精準定位。」

共同觀「築」

「基本制度不改,靠建築師透支奉獻推動行業,前路更坎坷。"

「傳統評價體系面臨新壓力,如何讓設計體現最大價值?」


感謝摩銳建築、未相景觀、FTA供稿,文字和圖片均由文內事務所授權發布,封面圖片:Jon Tyson on Unsplash,編輯整理:Snowball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