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集團不足一年全部倒台,領袖下場悲慘。

「神龍政變」是唐代史上一次重大變革,讓一代女皇武則天走下神壇,李氏唐朝復位,而這一切的總策劃人,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丞相張柬之。

影視中的張柬之 (網上圖片)

張柬之年輕時中了進士,可以稱之為神童,赴入仕途後一直在縣里為官,一做就做了大半世,期間不顯山不露水,空有本領和報國熱情,卻沒有機會施展。但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公元689年,武則天正準備廢唐建周,登基做皇帝,需要大量人才,於是政府除開進士科取八人外,又開賢良方正、明堂大禮二科。年近七旬的張柬之毅然報名參加。

別人都嘲笑他太老,但張柬之說了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果張柬之奪得賢良方正科殿試第一名,被破格提拔為中書舍人,相當皇帝秘書,職責起草詔書,由九品官升為正四品官。

但沒過幾年,張柬之仕途上再遇波折,只因一句諫言。當時,突厥主動和唐朝和親,武則天也打算讓侄孫武延秀迎娶突厥公主,結果不識時務的張柬之勸諫:「上國娶異族女子不合規矩。」武則天一紙令下,把張柬之貶到了荊州做長史。

影視中的張柬之 (網上圖片)

數年後張柬之已是八旬老人,別人都以享天年,但他迎來了第二春,這次,丞相狄仁傑成了他的伯樂。當時狄仁傑選接班人時,極力向武則天推薦他為宰相人選。狄仁傑的力推,再加朝中另一位猛人姚崇助力,武則天最終破革起用張柬之,他被封為鳳閣侍郎,成為首席宰相。

然而,武則天不會料到,等待她的是一場政變。當時武則天已風燭殘年,她在立兒子和侄子為接班人搖擺不定。後來,她在狄仁傑等人勸說下,立親生兒子李顯為太子,但不肯交出手中權力。武家子弟代表人物武三思心有不甘,期待逆襲,而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也把控朝政,肆意妄為。

影視中李顯及張柬之,逼武則天退位 (網上圖片)

面對大唐生死存亡,張柬之聯合舊臣崔玄暐、桓彥範等發動政變,讓李多祚和王同皎請李顯一同參加,李顯不肯,但王同皎急了,索性將李顯抱出放在馬上,「護送」到宣武門。張柬之率五百羽林軍斬斷皇宮門栓,衝進宮,恰好碰到張昌宗和張易之,張柬之二話不說砍了,並直闖入武則天寢殿。武則天被驚動了,但張柬之不緊不慢說二張想謀反,已奉東宮之令砍了。領兵誅賊戡亂,罪該萬死。

武則天憤怒下置問李顯:「此事可是你授意?既然二張已然伏誅,你們可以回去了。」一旁的桓彥範怕李顯「害怕」,挺身而出索性向武則天逼宮,說太子不能回東宮,因為天下人思念李家已久,也是時候將皇位傳給太子,才能順應民心。武則天知道大勢已去,在「神龍政變」第三天,頒布詔書正式傳位太子李顯。李顯復位後嘉獎五名擁戴之功者,當中封張柬之為漢陽王,成為「五王」之一。

影視中的武三思 (網上圖片)

「革命」成功後,張柬之卻犯了一個低級致命錯誤,就是沒有聽薛季昶勸告誅殺武氏族人。失去權力的武氏集團,並沒有因為張柬之的仁慈而心存感激,而是想要推翻五王集團。另一個著不順五王的就是韋后集團。

韋后因為當年李顯落魄時不離不棄,復位後對她百依百順,而因為武則天的緣故,野心勃勃的她想享受武則天一樣的權力地位。也因為武則天,五王極力反對韋后當權,於是武氏及韋氏兩大集團聯手,令五王集團被打到措手不及。神龍政變後僅一年,五王全部倒台,其中張柬之遭武三思誣陷,被李顯免相貶謫,最終憂憤而死。值得一提的是李顯下場更慘,不僅被韋后戴了綠帽,還被韋后和親生女兒毒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