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482296-2453114224.jpg

 

當了單親媽媽後,我突然對自己缺乏金錢概念有了強烈的危機感,我發現女人經濟獨立真的很重要,

因為經濟獨立,你可以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對生活更有選擇權,也不會因為金錢的壓力過著失去自由的日子。

 

雖然我目前離財務自由還有一段距離,也還沒有買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至少目前不用擔心無法維持生活,

有錢可以給孩子唸書、也可以在假期時規劃國內外的旅行,住的地方也算是空間寬敞、室內裝潢也讓人覺得很舒服,(感謝房東將一間美輪美奐的住家租給我們),也有餘裕添購日常的一些用品,生活可以說是過的滿愜意的。

 

我和菲寶爸都是小資族,兩個人都沒有來自父母的資源,只有一份餓不死(但是很操)的薪水,所以我們交往之後,有感於自己的薪水實在跟不上物價的飛漲,所以我們很有意識的開始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希望能夠用錢滾錢的方法,讓自己平日辛苦存下來的結餘可以在我們睡覺時「自己變多」(有點類似聚寶盆),也就是所謂的「被動收入」的概念。


身為投資的新手,學習到的第一課,就是收入可以分為「主動收入」「被動收入」兩種。

「主動收入」,就是你用勞力、時間所換取的薪資報酬,換句話說,如果你失去工作或是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工作,這份收入就沒有了的意思。

例如我和菲寶爸每個月領到的薪水,就是一種主動收入,兼差、打工、派遣也是一種主動收入。

「被動收入」,就是利用投資的方法,將原本存在銀行或郵局的錢拿去購買具有報酬的投資標的或是事業,並且獲取收益的收入,

這種收入不用你親自用勞力、提供服務、花費時間換取,例如郵局銀行的定存、不動產出租給別人的租金收益、股票分紅(或買賣賺價差)、購買基金買賣價差或配息、儲蓄險的利息給付等行為。

被動收入的優點就是你不用付出勞力和時間,只要挑選好適合的投資標的放著,錢就會增值,增值最慢的是銀行或郵局的定存,每年只有1%,

但是優點是完全沒有風險,其他的投資標的如股票、基金等,報酬雖然有5%至20%(是定存的5至20倍甚至更高)不等,但是有可能會有本金虧損的風險。

想要讓自己的資產可以更有效的累積,投資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因為一般來說,投資的風險與報酬成正比,所以要選擇何種的投資商品(如何選股、選基金),就要視個人可以承擔的風險多大來決定。


因為我和菲寶爸是比較保守的理財族,所以我們選擇的是最保守的理財方式,也就是購買配股和營收都很穩定的公司,報酬不高,但是股價很穩定,例如中華電信、銀行金融股、民生消費股等。


至於儲蓄險一開始也有考慮,可是實際上儲蓄險的報酬率很低,比定存高一點點(2%)吧,但是解約一定賠錢。解約一定賠錢,(重點要強調一下)

我們都不肯定在未來我們是否有急需用錢的時候,到時要拿回自己存的錢還要被保險公司狠狠扣一大筆錢,真的很虧,所以不考慮買儲蓄險。

我們每個月把一部份的薪水存下來、再加上每年的年終獎金都存下來投資股票和基金,並將股票和基金的收益再投入,利用時間的複利使存款變的更多。

既然要存錢投資,平常就要剋制自己的物慾,因為每個月除了房租、生活開銷、存緊急預備金之外,還有保險費和孝親費和孩子的學費的支出,所以一定要強迫自己分配預算纔有辦法存到錢。

一開始我們分配預算後,每次開始實施就會失敗,我們進行了許多次的檢討,後來真的下定決心記帳,把亂花的錢控制下來,漸漸的才開始真的落實存錢計畫,一開始只有幾千元,後來變成上萬元,一點一滴的養成習慣。

因為人總是有惰性,也常有購物衝動,但是我們兩人約好只要有500元消費就要跟對方說,讓對方有機會阻止一下衝動的消費。(好啦!我承認被阻止的通常是我)

有的時候購物衝動只要有另一個人理智的勸阻就會消退,這點對於治療我的「購物衝動症」還滿有用的。(雖然我花的都是小錢,但是小錢累積起來也是滿多的)

我是屬於比較行動派的人,在看了「富爸爸,窮爸爸」那本書後,我就馬上去證券行開了戶,用存款買了幾張股票,而菲寶爸則是觀望了快一年才開始投資,因為事前有很努力的做功課,買股票之前兩人會互相討論,所以兩人目前都沒有虧過錢,也持續有股票和基金的收益,雖然報酬率不高,(大概6%-10%)但是還是比定存和儲蓄險好多了。

(投資的收益記得「不要花掉」,要再繼續投資,這樣才會錢滾錢喔!)

現在網路上的資訊都很發達,只要搜尋「定存股」就會有很多資訊可以參考,投資的領域又廣又深,我也算是還不太懂的新手,所以就不自曝其短了,

我很建議無論金額大小,都要開始學習如何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這樣的投資不僅會讓自己年老的時候更安心,也能夠在發生突然不能賺錢的情況時,還有收入可以維持生活,因為被動收入是在我們無法工作時還可以持續有收益的資產。

我有個學長,原本自己經營生意,但是某天突然遭遇車禍,不得不因傷休養,事務所關了半年,雖然有保險可以給付,但是日常生活的開銷還是很大,好在他平日有些被動收入,在他無法工作的期間繼續幫他賺錢,紓解他不少的壓力。

(例如你若購買1張中華電信的股票,每年它會配4700元給你,這是你完全不用工作也可以有的收益,當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穩定配股,所以挑選好的公司投資很重要喔!因為我不只買這一間,但是我是以存股族最耳熟能詳的牛皮股來舉例)

PS.牛皮股:指股價很穩定,波動不大,很抗跌的股票。

在學習投資理財之前,我也是個很愛花錢的月光族(想花錢總是有很多正當的理由)

但是現在學習了許多理財的知識,才知道如果能夠省下不必要的花費,拿來投資,這樣自己的經濟能力就會越來越好,短時間雖然看不到明顯的成效,但是時間久了,投資的效益就會展現出來。

現在,我也用菲寶的壓歲錢買了幾張股票給她,並且跟她說投資,她也很喜歡「錢放著就會自己變多」的感覺,所以也很願意把錢存起來,當個愛存錢的小孩,我認為教導孩子理財的觀念非常重要,因為越年輕開始投資,時間的複利效果就會越驚人,如果菲寶對投資理財有興趣,她便會在年輕的時候就更知道經濟獨立的重要性。

我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到達財務自由,年老時過一個不用擔心下一餐在哪裡的「樂活老人」,擁有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充實的過生活。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相信在年輕時用心耕耘(存錢投資、充實理財知識),年老時就可以歡樂收割(領股息、當包租婆)了。

 

以上,是投資理財幼幼班加菲的投資心得,很多人都比我懂得多,我只能大略的分享一下,讓大家知道其實投資並不難,希望大家都快樂的加入理財+投資的行列。

(大家都說投資不等於理財,理財不等於投資,所以還是分清楚一點比較好)


推薦搜尋:「定存股」「富爸爸,窮爸爸」「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愛蜜莉定存股」(是一個可以挑選優質定存股的免費APP喔!)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作者推薦的理財方法:

1.將你賺的錢分別放在特定帳戶,然後只針對那個目的去使用帳戶中的錢,像是長期儲蓄帳戶、財務自由或投資帳戶、捐獻帳戶等等。

2.每個帳戶有各自目的,當你其中一個特定目的帳戶是小孩的教育基金時,你就只從該帳戶中提錢出來付學費,這樣做會比較平衡。 

3.至於投資,:把財產的一半放在非常安全的投資,其他財產的三分之二放在比較穩健的投資,然後剩下的10~15%放在高風險投資上,像是報酬率2 成以上的投資標的。

4.投資的第1 個原則是「不要賠錢」,第2 個原則是「要滿足於穩健的投資。如果你想著要預測市場、打敗市場,最後只會失敗。 

5.避免賭徒性格,投資高風險可能讓你賺錢很快,但如果賠錢了,就得花你1~10 年的時間才能把它賺回來。

6.在家裡設立「財富自由罐」,讓自己養成習慣,每天丟一點錢進去。

7.到銀行開一個「財務自由帳戶」,每次收到一筆錢,就把其中10%放進帳戶,並規定這筆錢只能用來投資和創造收入,只有退休後才能動用這筆錢。就算錢不多,從1塊錢開始都可以!

8.要有一個佔每月收入10%的「玩樂帳戶」。管理金錢的重大祕密之一,在於『平衡』,如果只會存錢,完全不花費,很可能哪天慾望一次爆發而花大錢,反而摧毀長期辛苦的成果。

9.扣掉前面20%後,剩下的收入再分別存入4 個帳戶:10%「長期存款」、10%「教育進修」、50%「生活所需」、10%「付出捐獻」。

10.窮人把1 塊錢當1 塊錢,用錢換取眼前想要的東西;有錢人把每一塊錢視為「種子」,種下之後就能多賺100 塊錢。 你今天花掉的每一塊錢,其實是花掉了未來的好幾百塊錢。下次衝動消費前,記得先讓腦袋中「財務自由」的檔案出來阻止你!


以上重點,摘錄自「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一書,有興趣的歡迎買書來看喔!(又要花錢了,但是買書的錢我是不會省的,就從「教育進修」帳戶來支出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