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月關略萌,不請自來。

武松斷臂,史進被射殺,征方臘為何這麼難?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信仰破滅,人心不齊

我們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並不是都贊同招安的。梁山聚義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幟,然而招安成功後,這面「替天行道」的旗幟就不在了,這違背了一部分好漢聚義梁山的初衷。再然後,梁山好漢成了朝廷平叛的利器。征大遼,平王慶,滅田虎可謂順風順水。但那只是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掩蓋了招安後埋下的「隱患」。出征方臘前,朝廷又留下了包括神醫安道全在內的六位好漢,讓「天罡地煞之說」在征戰前就散了,可謂埋下了伏筆。

第二,方臘軍佔盡地利人和

再說客觀因素。南方地形的複雜,好漢水土不服。方臘所在的長江下游水網龐雜,崇山峻岭頗多,和北方一馬平川的平原,有比較大的區別。正如神機軍師朱武所說:「古人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山東、河北人氏,不曾慣演水戰,因此失了地利。」由於環境變化,很多人未戰先倒。例如青面獸楊志才到丹徒縣,就病倒了,後來的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穆春,朱富,一一因病倒下。

再者,方臘盤踞江南多年,依靠宣揚宗教等方式獲取了普通民眾百姓對他的信仰,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持。要瓦解方臘軍,可不是靠簡單粗暴的武力就能成功的。

第三,方臘軍實力不俗,猛將如雲

大將石寶,戰宋江的左右護法呂方、郭盛夾擊不敗,錘擊急先鋒索超,刀斬火眼狻猊鄧飛,伏擊喪門神鮑旭。這鮑旭死之日,連李逵這種殺人不眨眼的魔頭都放聲大哭。還有和魯智深打成平手的寶光和尚鄧遠覺,和秦明能斗三十餘合的方覺,還有厲天閏,司行方,王尚書王寅,可見方臘的手下,藏龍卧虎之輩極多,可謂猛將如雲。雙方頂尖戰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僅僅憑藉武力而沒有很好計謀策劃,絕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

第四,奸佞當道,歷史必然

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是朝廷奸佞的眼中釘肉中刺。在他們眼裡,梁山眾人只是朝廷用來平叛的工具而已。既然之前的征戰如此順利,沒有困難那就製造困難,搞分裂。在他們看來,宋江等人與方臘叛軍兩敗俱傷才是最好的結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沒有了利用價值,梁山好漢的下場可想而知。

還有一個原因,如果作者不安排這樣的結局,那麼眾多梁山好漢回歸朝廷後又該如何安排?可能水滸傳還要再多一百回!所以,安排這樣的結果才是最好的。而且歷史上,不論是宋江還是方臘都沒有折騰起太大的浪花,小說還是要符合歷史大背景的進程。

以上是月關略萌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多留言關注,謝謝。


武松斷臂,史進被射殺,征方臘為何這麼難?關鍵是梁山失去了信仰

征討方臘之前,梁山好漢猶如利劍一般,直插入敵人的胸膛,然而,在接受朝廷詔安後,猛如虎的梁山好漢,則成了一群被趕入龐大野牛群的犧牲者。武松斷臂,史進被射殺,征方臘為何這麼難?關鍵是梁山好漢失去了信仰。「宋江三十六,回來十八雙」,這是梁山征方臘的代價。遙想昔日的一百單八將,僅方臘一戰就損失了近三分二,僅18名正將,和18名偏將得以保全性命。

如此高的陣亡率,與"征大遼、平王慶、滅田虎"相比,簡直天差地別。劉邦斬白蛇,建立了不修之功業;宋江靠「九天玄女娘娘召見」,形成天罡地煞理論。然而,白蛇將劉邦的江山,一分為二,東漢與西漢。九天玄女雖無害人之心,但也未能拯救好漢們。征方臘慘勝,一方面是因為宋徽宗扣下神醫安道全,另一方面則是會法術公孫勝辭行了。

主要原因有這三點,第一:南方地形複雜,多是崇山峻岭,水網也極為密布。在《水滸傳》的一百一十八回中,朱武有言,「我們都是中原人,不擅水戰。只有在本地人的帶領下,方可在這曲折的山路中作戰。」正是在這一回書中,梁山上損失的大將,高達二十四位之多。其中,溺亡的有施恩;跌入溪中,被亂槍刺死的,有項充,李袞等人。因隘口眾多,無法施展身手而被殺的更是數不勝數。

獨松關,董平戰亡;烏龍嶺,解珍,解寶雙雙跌落而死;昱嶺關,史進、石秀、李忠等六員將領,接連陣亡。善於水性的張順,則被方臘一方,射殺在水中,阮小二也是如此,孟康更是被火炮轟成渣。第二點原因:水土不服。楊志在丹徒縣病倒,張橫、朱貴、白勝等人也都相繼病倒,強壯如林沖也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在杭州。沒有神醫安道全的加持,一點小病,便難倒了梁山的英雄漢。

第三點原因:方臘手下猛將眾多,其中,不乏石寶、龐萬春,以及王寅等人。梁山採取敢死隊的作戰方式,最後擒下方臘,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電視劇中,方臘是武松斷臂後擒下的,其實,在原著中,則為魯智深的功勞。其實,方臘之所以那麼難征,還有一點關鍵原因那就是,那就是接受朝廷詔安後,梁山好漢也就失去了信仰。

公孫勝離開,十位好漢沒死在「替天行道」上,卻因為疾病而亡,這無不是在說,宋江的「天罡地煞論」已經不攻自破了。再加上「詔安」,宋江已經失去了民心,眾為好漢難免有一種「自謀出路」的感覺。等到宋江去世,更是樹倒猢猻散。最讓人傷心的,則就是李逵的結局了。「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做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說罷,李逵便飲下了宋江遞過來的毒酒。

吳用則聽聞宋江去世的消息後,趕緊自盡了,其中原因讓人唏噓。如果梁山沒有被詔安,即便要同方臘作戰,也不會採取「猛虎入野牛群」的方式吧。


方臘同宋江一樣也是起義軍領袖。

宋江有的人家也一樣有。

人多了自然容易出人才嘛。

可以說,宋江打方臘戰略戰術上是有問題的。

首先,宋江建功心切。本來人家是以逸待勞,佔有地理優勢。宋江卻著急快打,只求速勝而不問戰機。這樣急功近利當然容易壞事。

其次,方臘作為起義軍領袖那也是受人擁戴的。要想搞垮他,最好先用輿論把他搞臭才行。讓他內部分裂。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計。

第三,宋江輕敵。他們自詔安來,所向披靡無往不利,這就使得松江自以為天下無敵了。此為兵之大忌,焉得不敗?

第四,這本來就是童貫蔡京的陰謀。急行軍要麼斷糧草,宋江等人去是送死 ,回是找死 ,如此,焉能不死?


在個人感覺,其實這不過是書中刻意安排的,故意誇大征方臘的難度,以體現梁山好漢們那種近乎窮途末路的感覺。

真實的歷史上,征方臘並沒費什麼事。方臘起義在初期的確頗有戰果,但實際上他打的都是地方武裝,沒怎麼同正規軍交戰。

而朝廷方面派來征討方臘的,是大將王淵。王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麾下有一位當時尚年輕的蓋世名將、大英雄韓世忠。方臘幾斤幾兩?哪能比得了韓世忠?

韓世忠自作主張,帶著數千人埋伏襲擊方臘,而方臘因屢次得勝,正驕傲自滿麻痹大意,結果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傷亡慘重,退到了睦州清溪峒。韓世忠緊追不放,最終孤身擒得方臘。

不過,此時征討方臘的另一主要將領、忠州防禦使辛興宗,這個無恥敗類守在峒口,搶了韓世忠的俘虜據為己功。

但不管怎麼說,其實方臘軍不過是些武裝了的農民,戰鬥力很差。如果按書中梁山的實力,莫說打一個方臘,就算一起打十個方臘,方臘軍都扛不住。

若當時宋朝戰力強如書中所描述,嚇死金軍都不敢打大宋的主意,書中描述的戰力,已足夠把金國「從南天門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三天三夜」的了。

《水滸傳》這樣無端誇大征方臘的難度,主要是為了自圓其說,讓梁山上被描述得強得過頭的好漢們遭難,以此襯托梁山軍團窮途末路的悲涼。畢竟梁山軍團的下場是一場政治悲劇,而足以影響政治走向的武力是不被容許保留的。


這是穿鞋者,與光腳的人幻爭鬥,也是被利用者與生存者的爭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