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介紹「指數低估分散投資計劃」的時候了!我在存量資金做資產配置&增量資金做定投寫到過,

增量資金是量小、連續不斷,存量資金量大、一次性,所以兩種資產對應的理財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增量資金適合定投,熊短你也是滿倉位,熊長你在熊市最低處也有資金進行定投買入低價籌碼;而存量資金適合資產配置,關於資產配置,我選擇的是指數、低估、分散作為我的核心觀點。

因此我把這個計劃稱之為「指數低估分散投資計劃」。資產配置比定投難得多,它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如固定份額的錢(如20萬),該買哪些指數?該如何在熊市防禦的同時追求牛市的最大進攻性?該在什麼時候買?如何做到在漫長熊市鑽石坑的時候我們能手上還有餘糧?如何保證在短暫熊市可以迅速建倉?我希望我這個計劃可以解決以上這些問題。

首先說明這個計劃是我個人的資產配置計劃,是對自己前面4年投資理財方案的改進。我一方面吸取了E大的ETF指數長盈計劃中我覺得比較適合我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學習持有封基老師對於看中企業盈利能力選股票指數的想法,同時也結合我之前4年投機/投資的經歷。把這份計劃公開,一方面是和大家交流,逼迫自己不斷學習(如果公開計劃業績差到慘不忍睹,豈不是丟了母校清華顏面...),促進自己進步;另一方面是把我的想法告訴給一些剛入門的新人,讓他們知道不光是考試讀書,其他任何東西想要做到top,也是需要學習的,同時基金理財不光是定投,還有很多其他的部分如資產配置。由於我自己也只有4年的理財經驗(前2年計劃瞎搞),所以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各位朋友如果有什麼建議,歡迎私信和評論。

這個計劃是關於存量資金配置的,那麼如何配置呢?我們把自己可用於投資的存量資金(如20萬)分成150份,那麼每份就是20000/150=1333,然後根據市場估值和目標估值,以1份為單位,分散投資到各個目標基金中。那目標基金如何選擇呢?首先絕大部分都是指數基金,緊貼市場、被動、安全;選擇指數的標準是根據我買股票的核心理念「用最便宜的價格買最好的股」,便宜指的是指數低估,」好」指的是指數盈利能力強、業績好,由於一般來說低估和業績好兩個很難同時實現,所以最後取捨來源於個人經驗。如買中證500指數就是典型的買低估指數,買中證白酒就是典型的買業績指數。

下面說一下投資的具體指數。指數基金可以分成大盤指數、中小盤指數、聰明指數、行業指數和其他成熟市場的指數。大盤指數、中小盤指數包括常見的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創業板指數。聰明指數包括各類紅利指數如標普紅利、中證紅利。成熟市場指數包含恒生指數、恒生國企、德國DAX、標普500、納斯達克100。行業指數里我最喜歡白酒、消費、醫藥,同時也加入了可選消費、養老、傳媒、信息、證券。可轉債、原油正在學習中,後面會加進來。

關於指數買入賣出的問題,由於存量資金量大、一次性,同時數據很難告訴我市場趨勢,我的方法是在不同的市場估值買入或者賣出對應的份額,總的來講是低估買入,高估賣出。如何判斷低估高估?我是通過自己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判斷(而不是指數收盤值)。這裡多說一句,在不同的市場估值分批買入不是定投,定投假設你未來的資金量是連續不斷的,而我這個資產配置計劃只有固定的量(如20萬),所以要難得多。

這個計劃的持續時間和A股市場的牛熊周期是一致的,根據以往數據,可能會持續3-5年,甚至更長,如09年到15年的周期,這個是由市場決定的。為了更充分地利用資金和安撫自己的情緒(後面會提到),這個計劃除了主倉位的左側交易,還會使用波段做右側交易。

該計劃是從2019.02.25那次市場大漲5%、上證收盤2961開始的,那個時候市場已經脫離鑽石坑20%以上,所以沒法進行大規模的買入。我們在過去一個月多月也就是大盤2900-3100點震蕩的時候已經買入了25%左右的倉位(我相信這個是定投沒法做到的地方),基本上買入對應區間該有的份額,後續買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截止2019.04.07,「指數低估分散投資計劃」絕對收益率5.5%,凈值收益率11.5%,

圖1. 凈值收益率

下圖是目前買入份額和收益的具體細節,

圖2. 主倉位成分與收益
圖3. 波段倉位成分與收益

如果你想參考我的「指數低估分散投資計劃」,請先問問自己,相信數據嗎?如果不相信,我覺得我的計劃和理財觀念對於你來說沒有意義,不需要在我的文字里浪費時間。如果相信數據,也請問自己能不能熬得住左側交易的長期浮虧,如去年我的方法一年裡要麼不掙錢、要麼虧,到年底寫總結的時候大概虧12個點(儘管截止到4月7號,總體倉位20多個點浮盈)。只有在以上兩點前提下,我的文字才對各位朋友有參考意義。參考歸參考,打算實盤務必謹慎。

打算參考的朋友可能會問,一共150份,目前只投入了37份,剩下的113份該怎麼用?我想說的是,這113份你想幹什麼都可以,買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甚至你看好的股票,都可以,但是需要在我們使用的時候它可以馬上投入,不能延後,因為計劃是根據估值進行的,擇時性很強。

重要的話再次強調一下,這個計劃不是定投。非要說相似的地方,就是強迫你在市場下跌的時候進行反人性的買入操作。但是區別真的很大,一個是合理的資產配置,一共就150份,看怎麼分配,適合存量資金;另一個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假設熊市裡你也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工資)可以持續投入,適合增量資金。和定投一樣,低估區域買入時肯定會有虧損,一定要拿得住。和定投不一樣,這個計劃有賣出估值區間,指導如何賣出。

在結尾分享一點個人感觸。我的投資經歷是非常幸運的,15年3月入市,遇上瘋牛,後來大跌之下輸的體無完膚,接著是16-17的小牛市,再到18年的慢熊,直到今年以來市場反彈25%左右,剛好經歷了一個牛熊周期。我想能夠完整地經歷的人真的是幸運的,同時在牛市虧錢的人就更幸運了,因為他知道了哪些會犯的常見錯誤。只說一點,今年以來我的絕對收益率是20%出頭,把去年的虧損抹去還盈利很多,所以總想著拋一點讓自己好受一點,但是這個心理必須克服啊,市場3300點的時候你都敢進去,3100點就想出來了?股市向來是反人性,不僅要在熊市晚期拿得住,也要在牛市初期拿得住,更要在牛市晚期放得開,話聽起來特別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來,誰經歷誰知道。

以上,祝我們終將自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