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如題小時候在老家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隔壁是屠宰場,而我家一年到頭,即春節才能吃上肉,記得大年初一吃的就是豬肉燉粉條子,那個香呀,彷彿用任何形容詞都無法表達!初二到初五就在豬肉燉粉條子的基礎上開始加土豆、白菜等,到初五幾乎就沒肉了,在想吃,對不起還得等上一整年!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天吃三頓也沒問題,但不還得講究養生嗎,所以現在偶爾也做一頓,追憶一下兒時的舌尖上的記憶,遺憾的是那種一生難忘的香,再也找不回來了!


以前東北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今天請你吃豬肉燉粉條子管(廣)夠造!大家都知道東北人喜歡吃燉菜,東北的大燉菜也非常有名。可能是氣候的原因吧,冬天的天氣非常寒冷,燉菜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菜的溫度。再一個就是東北人非常豪爽大方,請人吃飯講究實惠量大!正宗不正宗還真的不知道,豬肉燉粉條是起源哪裡也沒有考究過,不過東北人喜歡吃這道菜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也越來越追求菜品的豐富多元化和色香味的感受,以前的主打菜肴也慢慢的在變化。炒菜逐漸的在增多,花樣也不斷的翻新,東北人餐桌上的菜品也變得清淡起來,豬肉燉粉條也已經變成改良版的了!物質匱乏年代佔主導地位的大魚大肉,逐步變得精緻和去油膩化,就像以前咬一口直流油的「酥白肉」已經不見蹤影一樣,豬肉燉粉條現在也再吃不出來以前的那種香!

豬肉燉粉條在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里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占前三位的,和紅燒肉一樣是豬肉最經典的做法!現在飯店裡面的豬肉燉粉條其實和紅燒肉的味道基本一致,根本沒有以前那種香味!現在的豬肉都是養殖催肥的,即使形似也失去了從前那種魂!記憶中的豬肉燉粉條其實絕非現在那種味道,軟爛咸香湯汁濃稠的特點再已不見,那種肉香已經變成了調味料的集合。

記得小時候家裡來客人和過春節的時候,我老媽總會做豬肉燉粉條這道菜,臘月二十三這道菜是必選的菜品。現在想想是有道理的選擇,因為正月里做的葷菜太多,在小年這一天吃一點解饞的豬肉燉粉條不會感覺油膩,正月裡面再做會沒人去動筷子,除夕夜的時候應景吃幾口也就行了,老媽做的豬肉燉粉條不知道算不算正宗,不過那種肉香是我念念不忘的味道!

老媽做的豬肉燉粉條用的是農村自家餵養一年的土豬肉,粉條子大多採用村裡粉房自做的馬鈴薯粉條子,細長的那種粉條子非常禁燉,很吸油而且軟糯!土豬五花肉切成麻將塊大小,蔥姜一起下鍋炒出油脂(無需焯水)表面微黃下大料花椒面,加入鹽和少許醬油(沒有什麼生抽老抽的區分)一點點白糖提鮮,加水淹過肉面,大火燒開以後把泡發的粉條子放進去,小火開始燉煮,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以後,湯汁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即可出鍋了。味精那個時候非常珍貴叫味素,根本不會放進這種燉菜裡面。粉條子吸飽了湯汁非常軟糯爽滑,豬肉的味道盈滿了粉條內里。筷子輕輕的一碰就斷開的豬肉肥而不膩,不斷的散發著水汽和肉香!

正所謂饞人愛喝湯,懶人愛哼哼!這種做法做出來的湯汁是乳白色,沒有糖色的顏色,我這個喜歡美食的吃貨非常喜歡用那個湯汁泡飯來吃,沒有現在飯店做的那種又苦又甜的糖色味,沒有那種紅艷艷的色澤,現在飯店的做法根本沒有那種咸香味。這種豬肉燉粉條的湯汁喝一口,充斥心底和味蕾的只有那種純自然的肉香,咸香的味道非常下飯!現在我做這種豬肉燉粉條還是保留了這種傳統的做法,就是多了焯水去腥的步驟,也許吃的是一種回憶吧!


謝邀

說起豬肉燉粉條,那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不只因為好吃,它還是一段美好的童年回憶。

豬肉燉粉條離不開大白菜,少了白菜,味道就變了。小時候農村家家種大白菜,冬天的時候倉房裡搭上木板,把大白菜一顆一顆擺在上面,然後蓋上破棉被或是麻袋片,還有挖地窖的,就是防止白菜被凍著。

那時候條件有限,冬天吃的菜,無非就是白菜、土豆和蘿蔔。不像現在,即使是冬天,想吃什麼都能買到。

白菜蘿蔔土豆倒是常吃,但是豬肉確是不常吃,家裡條件不好,來客人了或是逢年過節割幾斤肉吃。

寒冷的冬天,一碗熱氣騰騰的豬肉燉粉條無疑是冬天裡最適合的一道菜。

粉條提前泡軟,白菜洗凈用手撕成塊,五花肉涼水下鍋撈出血沫盛出備用。

鍋中燒水,放蔥姜蒜,花椒八角,待水開後放五花肉,加料酒。開鍋後文火燉半個小時,放醬油糖,放入粉條燉5分鐘,放大白菜再燉5分鐘放鹽出鍋。

豬肉燉粉條是不是東北的最正宗我不敢說,但它是東北菜的代表之一,也是我童年時的回憶。


謝謝邀請!

我很喜歡吃豬肉燉粉條,東北老鄉稱之為「殺豬菜」,味道鮮美、純正!

記得小時候,只有殺年豬的時候和過年才能吃飯豬肉燉粉條,心裡老美了!當然了,現在隨時都能吃到,但那刻骨銘心的味道,令人難忘,百吃不厭!??????


那一年過年,奶奶的娘家哥,我的舅爺來看奶奶,奶奶做的豬肉燉粉條,那個年代不來客人不捨得吃啊,舅爺也沒捨得吃,一直往我們晚輩碗里夾菜,咋那麼香呢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