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9日起,來自長江沿線7個省份35個城市的100多位水環境業務骨幹,分爲40組,前往長江江蘇泰州段,進行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的現場排查。這支隊伍要完成97.8公里長、4公里寬,直接入江河流、乾渠達64條的沿長江岸線的排口排查,每組的排查面積要達到10平方公里左右。

  這只是長江保衛戰的一個環節。去年年底發佈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排查整治排污口,推進水陸統一監管”是長江修復戰役的基礎性工作之一。

  從水的角度往陸地尋找入河“排口”

  “3個人一下午錄入了30多個面源排口信息,基本上在來回跑。”參與排查的環保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經過第一天下午對面源的排查,組長和組員都擔心時間不夠。類似的反饋也出現在其他陸地組,這種存在於居民集聚區的面源類排污口需要排查人員一一現場判定,記錄戶數及排水特徵。

  對此,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相關負責人在與各組組長討論後,及時調整了排查思路,按照“沿長江岸線排污口、點源排污口、面源類排污口”的重要性排序,繼續推進之後的排查。執法局局長曹立平也在組長工作例會上表示,“在長江岸線上哪怕建了一座房子,也要測,這是重點”。

  實際上,爲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生態環境部既有相關文件部署,又有落在實處的試驗性排查。

  去年年底發佈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排查整治排污口,推進水陸統一監管”是長江修復戰役的基礎性工作之一。隨後制定的《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試點工作方案》決定,從今年2月起,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爲重點,以“水陸統籌、以水定岸”爲原則,通過實施“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項重點任務,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該方案確定重慶市渝北區和江蘇省泰州市爲試點城市。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華南所”)中心主任虢清偉介紹,無論是地理環境、區位條件還是產業結構,當前進行現場排查的泰州市都具有典型示範特點。

  今年1月,近80名水環境業務骨幹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沿海黑沿子鎮進行的試驗性排查,也爲此次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提供了借鑑。

  “之前的管理都是從陸地和企業的角度出發”,對比之前採取的斷面管理,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幹部陳堯表示,今後的管理都是從水的角度出發,“往陸地上看”。

  據瞭解,此次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中,每個組需排查岸線2.6公里,進而往陸地推進4公里繼續調研。

  精準的立體排查

  紅外遙感、無人機航測技術不斷地延伸排查人員的眼睛。

  “在黑沿子鎮試驗性排查中,圖像的空間分辨率達到了0.07米,給我們提供的疑似點位信息非常準確。”當時參與排查的工作人員說。

  在1月開展的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中,無人機飛行小組在試驗性排查前共飛行了9個架次,覆蓋黑沿子鎮大部分區域、臨港工業區以及南堡工業區,成像面積約160平方公里。

  “這也是無人機第一次大規模執行沿海排污口的排查任務。”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遙感控制部副主任楊海軍介紹,他和5名同事用了幾天時間進行了影像拼接、座標系統轉換和排污口信息人工解譯工作,並將所有數據錄入覈查App中。

  不少當時參與排查的人員都稱這次試驗性排查是“‘天地’結合,‘人機’互補”。陳堯感嘆,不少村民都奇怪爲什麼排查人員掌握的信息比自己還準確,就像來過一樣。

  對比在唐山進行的試驗性排查,此次在泰州進行的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還增加了水下部分的技術支持。

  水上組的一位工作人員在3月20日的排查中就遇到了水下暗管的情況,“我打算明天再去岸那邊看看是否有口子,如果需要陸地組的協助,也會喊他們來幫忙。”這位工作人員說,無人探測船的增設也給暗管類口子的排查帶來精準有效的技術支撐。

  “無人機探測不到垂直的口子,紅外遙感技術只針對有溫差的地方,這些技術各有利弊,但發揮每種方式的強項,就能將海陸聯動的優勢最大化。”虢清偉介紹,衛星探測的結果相對宏觀,無人機航測的判斷相對微觀,這些方式的組合將產生立體排查的精準效果,也爲應查盡查提供保障。

  從3月19日起的兩天半時間,每一處長江入河排口都經歷了人工現場排查。對不少組的成員來說,都是初次體驗用快檢試劑包進行現場排查。他們從排污口處採樣,並分別用PH試紙,COD、氨氮、總磷等試劑包進行快檢。當發現指標過高、水質異常時,大家可以通過排查App上報,後臺將調動專業監測人員進行規範採樣。

  機構改革打通水陸

  “水陸空”一體化協同作戰的實現,離不開一年前的機構改革。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張波司長曾表達過“一個排污口由多個部門監管”的難處,但隨着機構改革大潮中生態環境部的組建,這一局面已經改變。由生態環境部門主導的“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裏、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村”的系統性治水格局逐漸形成,“由生態環境部進行全面統籌,解決了過去‘水利不上岸,環保不下水’的短板問題”。

  不少參與現場排查的工作人員每天步行距離都超過5公里,他們走進工廠、村莊,前往岸線與碼頭。“通過對排口、工業、農業、航運、碼頭、岸線、生態、水質等8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檢查,深入查找環境問題、環境風險和生態隱患。”泰州市生態環境局錢忠局長介紹,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將集成整合長江各類生態環境數據,形成“長江體檢表”,爲各類問題“把脈開方”,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與試點排查工作的業務骨幹也將成爲今後長江沿線11個省市排查的主力,投入到長江修復戰役和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

  據瞭解,3月26日~28日,重慶市渝北區、兩江新區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也如期進行。238名排查人員分爲35個工作組,前往長江干流與嘉陵江段進行現場排查。經過前期排查工作,渝北區入河排污口數量基本摸清,其中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爲4個,其他河流入河排污口爲47個,合計51個。

  據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工作人員介紹,在渝北區和兩江新區長江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工作中,部分排查小組運用了無人船聲吶摸排水下排口,藉助水下機器人探查排污管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