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迎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來訪時,被拍攝到身體不停地發抖,接近1分鐘。

視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默克爾試圖控制住自己顫抖的身體,抿住嘴唇,雙手幾次緊緊地扣在身前,但還是晃動不止……

之後她透露說,自己當時是脫水了,「喝了3杯水後就感覺好多了」。

她第一次當選總理時,才51歲,在公眾面前總是一副精力旺盛的強人形象。

但倏忽之間,她下個月就要年滿65歲了。

作為二戰之後德國唯一的女總理,迄今為止,默克爾已經在德國連續執政了三屆,儘管有難民危機的拖累,2017年大選她仍然獲勝。

默克爾這個人,為什麼能當上總統,眾說紛紜。她就像是學生時代里的學霸,學習品行道德樣樣拔尖,別人想挑毛病都挑不出來。不管在任何時候,剋制,恆心,毅力都是成功的前提。默克爾身上就是具有這些品質。並且謹言慎行,獨立思考,見機行事,也是默克爾的最大優點。她在發言的時候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說出口,對於自己堅信的理念,不管德國民眾怎麼反對和叫囂,她都不會盲從,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計划行走。見機行事在於她能夠審時度勢,按照形勢發展改變自己的決策。

作為一個女人,在男人的世界裡獲得巨大的成功,甚至權傾歐洲,其作為對整個世界產生重要的影響。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這種景象可謂少見。

奇怪的是,這樣一個頗有「看點」的人,在世界各國媒體上卻始終被人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人們可能會在新聞里看到她參加了某次國際重要活動,但只要活動一過,她也隨之不知所蹤,而人們也沒有興趣去了解她。在知乎上,關於此人的話題,最多的竟然是歐洲移民問題。這與特朗普、莫迪、卡梅倫等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如此成功的一個政治人物(還是女人)人們卻始終沒有興趣去了解她?為什麼德國人能忍受一個女人執政這麼久?

其實默克爾的性格並不複雜。

這個人中正平和,絕對理性,任何外在的感官刺激似乎都對她產生不了作用,在所有人都深陷情緒、教條和民意的狂潮中無法自拔時,她的冷靜、沉著像一盆冷水一樣將他們澆醒。

她克己復禮,淳樸如老儒,不喜浮華,再加上平庸的長相,看到她就像看到了一個虔誠的德國基督教徒(她父親就是一個基督教牧師),其生活在普通人看來簡直枯燥乏味之極。可能正因為如此,在各國媒體眼裡,她始終無法成為熱點新聞的主角。

她舉重若輕,善於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一旦有了自己的判斷,輕易不為外人所動,而且特別善於抓住恰當的時機來開展自己的計劃。

她簡約、實幹,說話行文毫無文采,不善宣傳,總是在問題有了三四分的時候才開始去解決,在外人看來確有點優柔寡斷,但因為政策成功率高,這種優柔寡斷反而成了她的一種優點,可能連她自己也哭笑不得。

她在民眾教化方面比較無力,也比較教條,總想將此事推給宗教,現在移民問題出現,直接將她的弱點暴露出來。不過這也是西方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一個普遍問題,她要是能解決,算是為全世界找到了一條出路。這恐怕已經超出了她的能力和認知範疇,非大英雄不能為也!

我們再看看這些年她的主要作為:

對通脹深惡痛絕:這種恐懼已經成為德國民眾的集體意識。

對資產泡沫、虛擬經濟等投機活動深惡痛絕:為這事與法國總統產生深刻分歧,也與世界其他經濟領導人產生理念分歧,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估計這與她對一些常見的智慧信條的堅守有關,可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德國中小企業與其他國家的中小企業不同,一個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猶如一個個小獨角獸,在世界市場上兇悍異常。這與她的支持肯定有關係。

重視同中國發展友好關係,淡化價值觀外交:剛上台時,會見達賴喇嘛,堅持所謂德國的價值觀外交,但很快就發現得不償失,從此淡化價值觀外交,變得極為務實。常常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往中國跑一趟,但每一趟都收穫巨大。

力推歐美自由貿易區:還沒成,但已經有了一定的眉目。

降低赤字,保持財政平衡:杜絕借債度日,這在世界各國政府中絕對算得上一股清流。

面對歐債危機:果斷拒絕各國降息要求,嚴格要求各國實施類似於德國的緊縮政策,雖然冷酷,引起各國領導人的批評和指責,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最終,歐債危機勉強度過,各國經過緊縮政策的洗禮,普遍更加蕭條,德國的實力進一步上升,在歐盟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加。

這一系列組合拳下來,德國經濟在歐盟國家中可謂一枝獨秀,社會穩定,失業率連創新低,德國製造全球聞名,財政平衡……在難民危機爆發之前,默克爾治下的德國可謂全球國家治理的典範。

在難民危機爆發,世界各國都對難民問題三心二意之際,默克爾突然聖母心發作,表示願意接納移民並要求其他歐盟國家也做出配合。該政策一開就有人反對,她先是堅持,現在開始鬆動,但移民問題已經形成,恐怕會成為德國的一個長久的難題。不管怎麼說,在全世界對難民危機束手無策之際,默克爾展現了自己的擔當和勇氣。

綜合來看,此人政策較為「保守」但並不頑固,秉承基督教的價值觀,克己復禮,堅持基本的智慧信條不動搖(這個非常難),除了難民問題頗受爭議之外,其他領域的政策都取得了成功。十二年積累下來,形成了她巨大的個人聲望。如果讓我為他打分,83分。

但頗為弔詭的是,儘管默克爾治下的德國為許多國家所羨慕,但默克爾的很多政策都被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所批評。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默克爾執政的12年,就是被這些人怒噴的12年。

嚴控通脹:相當於政府放棄了對民眾的隱形徵稅和變相盜竊,為很多國家所不取。

嚴控資產泡沫、嚴控投機活動:這相當於放棄了通過貨幣政策來改善經濟的策略,對那些已經吸毒上癮的國家來說,這樣做實在是太保守了。

危機時的緊縮政策:一旦發生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2年歐債危機),美國、中國領頭,在全世界實施寬鬆政策,日本更是推出安倍經濟學,但默克爾始終不為所動,要求歐盟內部受援國實施緊縮政策,幾乎被千夫所指。

難民政策:又一個被千夫所指的政策,現在她雖然略有鬆口,但仍然沒有放棄。

財政平衡政策:中國的經濟學本科生可能都覺得這樣做簡直不可思議,但她就是這麼做了。任期內竟然有財政盈餘出現,在各主要經濟體中恐怕都是「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默克爾的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她個人的事情,也是國家的事情,歸根結底是德國的一個政治問題。

在最近的一個月內,默克爾出席公開場合時發生了三次實控線的全身顫抖,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全球媒體都在報道,紛紛猜疑她是不是有病,得了什麼病?與德國有著有著巨大的利益交集或衝突的諸多國家的情報機構,暗中搜集、調查默克爾的健康狀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舉動,至少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等等的國家對此很感興趣,畢竟默克爾對德國,對歐盟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6月18日,默克爾在柏林總理府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檢閱儀仗隊時,默克爾的身體失去了控制,不由自主地顫抖個不停。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解釋稱她脫水了,喝了三杯水後感覺好多了,身體恢復了正常。

6月27日,默克爾與和施泰因邁爾總統一起內參加新司法部長的任命儀式時,再次出現渾身顫抖的情況,一臉痛苦的表情。但是,工作人員貼心地給他遞了一杯水,但她沒有喝。

7月10日,默克爾迎接來訪的芬蘭總理安蒂·林內,在奏國歌時,默克爾的身體又顫抖個不停,持續了一分鐘。在全身顫抖的時候,她嘴裡念念有詞。她在念叨什麼呢?

有人稱英國的情報機構破解了默克爾當時在念叨什麼,這個純屬胡說八道。英國的情報機構,其實就是指英國的對外情報機構——軍情六處,根本沒有發布默克爾在念叨什麼的消息。就算破解了,也不會公開的。情報機構跟媒體相反,媒體即使一點破事也要報道出來,昭告天下,而情報機構以低調為宗旨,即使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千方百計地隱瞞著,隱藏著,就算直到默克爾說了什麼,只會悄悄地記錄下來,而不會公布出來。

事實的真相是德國無線巴伐利廣播電台對此感到好奇,就找到唇語專家哈特,請求幫忙破解。哈特觀看了現場的視頻後,解讀出了答案,他表示,默克爾當時一直在重複著「我能挺住」的這句話,以此鼓勵、強迫自己停止顫抖。這既說明默克爾有著較強的意志力,也表明她對在公眾場合的渾身顫抖有著很大的心理陰影。

在與安蒂·林內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針對她的身體健康狀態的提問,回答稱她的身體狀況很好,大家不用擔心。默克爾到底有沒有病,是什麼病,病得重不重?都是沒有答案了,因為國家領導人的健康狀況屬於國家機密,即使相當級別的官員都不可能知情的,更別說是媒體與普通民眾了。

默克爾多次發生在公眾場合的失控性全身顫抖,這並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是德國的一個政治問題,不僅要用醫療的方式解決,更要用政治的方式處理。但願如她的念念有詞:我能挺住。


最近默克爾身體確實成了焦點。

為了防止她身體再次顫抖。7月10日歡迎荷蘭總理的儀式上,默克爾坐下了,而不是像以往一直站著聽演奏國歌。

雖然這個舉動很人性化,但也說明默克爾身體問題不容忽視——全世界各種歡迎儀式上,從沒有坐著聽國歌的!

能這樣就說明嚴重性。

默克爾確實是女強人。最近一個月在公開場合而且都是國際場合上,全身三次顫抖,結果自己還當沒事,安慰全世界和德國人說:身體很好,沒事。

德國官方也說,默克爾只是有點累,顫抖是脫水造成的。

特別是第三次顫抖,她口中確實念念有詞。

根據德國引述相關唇語專家的話說,默克爾所說的話是「我能挺住!」

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默克爾確實很強大。鐵娘子的稱呼用在她身上是名副其實的。

大家對她口中的嘟囔其實只是出於好奇,但更關心的是她的身體狀況。

通常情況下,一國高層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肯定要修養的,但默克爾卻不理這一套。

而是不斷出現在國際視野當中,表現得自己確實很強大,而且對自己的身體很自信。

這也說明德國的相關管理制度運行還是良好的。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中東某個君主國,比如沙特,可能這個國家會亂成一團。

要是沙特國王在公開場合3次出現類似的顫抖狀況,你就能看到和德國人不一樣的對比了。

因為在沙特人看來,這意味著當家人出問題了,那麼會不會讓政治、經濟乃至外交跟著出問題?所以國內出現動蕩是可能的。

(默克爾歡迎儀式坐著聽國歌)

歷史上類似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比如某個朝代的皇帝身體突然有問題,這個國家可能很容易面臨一場血雨腥風,甚至改朝換代。

默克爾好幾次顫抖,德國各項生活如常,社會也很穩定,沒有任何動蕩的跡象,這就是該國制度的一些優勢所在,比沙特等君主國強多了。

儘管如此,默克爾還是應該以身體為重,偶爾一次的顫抖也就算了,幾次三番這樣,說明可能問題不小。

另外這是媒體聚光燈下的顫抖,媒體沒有關注到的顫抖肯定還有。

她還是應該好好休息了!


英國情報機構宣布破解德國默克爾在三次全身顫抖時默念單詞口型為:我要挺住!如果這一判斷屬實,那麼首先可以確定一個問題,就是默克爾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出現問題了。但不要說她是一個歐洲和世界大國的領導人,即便是一個普通人,她也會在病痛發作時鼓勵自己「要挺住」的。

在歐洲發展戰略中,默克爾領導的德國是歐盟的頂樑柱。尤其是在英國決定脫離歐盟之後,德國的態度決定歐盟的未來。世界看歐盟、歐盟看德國、德國看默克爾。所以,領導了德國20年的默克爾不但自己要挺住,越來越具有戰略自主性的德國也要挺住,暴風雨考驗中的歐盟也要挺住。

德國推動的歐盟一體化和防務自主化戰略,遭到了美英的阻擊,英國脫歐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由此帶來的德美關係和美歐關係問題,都需要客觀面對。德國現在需要說服歐盟成員國,在沒有英國的前提下繼續前行。但她短時間內卻無法打消某些成員國對失去美國和北約安全保護的擔憂。

德國在歐盟戰略和對俄關係上的自主性更強的政策,已經觸碰到美國的核心戰略利益,並直接導致德美關係緊張,並威脅到北約的穩定。雖然默克爾一再承諾,歐盟防務自主化的發展戰略不會削弱北約的穩定性。但是歐盟發展長期目標,在美國眼裡必然是歐洲脫離美國的掌控。針對美國來說是不可容忍的。

默克爾政府近20年來對歐盟發展的具有支柱性意義,但很多規劃還只是初期階段,距離目標還有很遠。當然默克爾不會永遠伴隨歐盟的成長,但她需要最大限度地位歐盟未來發展打基礎和定調。如果默克爾現在倒下,那麼包括英國脫歐在內的一系列涉及歐盟長期戰略的問題都可能陷入混亂。所以默克爾要鼓勵自己一定要挺住。


她2005年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默克爾以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德國政壇是有目共睹的。「輕傷也不下火線」:2011年膝蓋接受手術,2014年滑雪時她又摔了一跤,在病痛時候但她仍然堅持工作;2014年默克爾在一次電視採訪中,默克爾曾稱自己是只「駱駝」,「我可以連續幾天長時間工作,只需稍睡幾小時,到周末再大睡特睡補覺」。

可想而知這位已是65歲的「鐵娘子」是如此堅強,但一個月內出現三次身體顫抖癥狀,原因是什麼有待專家進行相關診斷治療,才能解開一個個謎團,默克爾的身體狀況究竟如何?她的有關情況絕對不會讓外界知曉。

希望默克爾一切安好!她這些年來的執政和我國和平相處做了很大的貢獻。


默克爾被譽為「德國鐵娘子」,是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也是兩德合併以後第一位東德總理。從2005年成為德國總理至今,默克爾已經活躍在政治舞台整整14年。默克爾出生於1954年,現在已經是一位65歲的老人。而德國總理的工作又非常繁重,默克爾的身體極有可能出現了重大狀況。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默克爾已經出現了三次全身發抖的狀況!默克爾已經到了離開政壇的時候!默克爾卸任之後,對德國乃至整個歐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默克爾:我要挺住!

7月10日,默克爾在接見到訪的芬蘭總理林內時,第三次被公開拍攝到全身發抖。當時,默克爾嘴裡不停的嘟囔。對此,德國無線巴伐利廣播電台隨後找到唇語專家哈特幫助解讀。哈特指出,默克爾在重複「我能挺住」這句話,以鼓勵自己停止顫抖。6月18日,默克爾在接見來訪的烏克蘭總理澤連斯基時,第一次被公開拍攝到全身發抖;6月27日,默克爾在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參加活動時,第二次被拍攝到全身發抖。一個月內,默克爾三次被公開拍攝到全身發抖,整個世界都對她的身體狀況表示了擔憂。

不過,在第三次被拍攝到全身發抖以後,默克爾並沒有停止工作。7月11日,默克爾接見了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不過,細心地媒體發現,默克爾與弗雷德里克森在檢閱儀仗隊的時候是坐著,而通常都是站著進行檢閱!可見,默克爾為了避免第四次出現全身發抖的狀況,做出了這樣的改變。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丹麥首相

默克爾堪稱一位傳奇的政治人物,一生都奉獻給了德國與歐洲一體化。默克爾出生於1954年,家鄉漢堡,當時屬於東德。默克爾在東德度過了34年的時光,到了1989年柏林牆倒塌之前,開始投身政治。默克爾曾經進入過東德最後一屆政府,成為東德末代總理德·梅齊埃的副發言人。兩德合併以後,默克爾加入了基民盟,正式開啟了政治生涯。默克爾得到了德國傳奇總統赫爾穆特·科爾的青睞,成為了基民盟的副主席。1998年,基民盟失去執政權。2000年,默克爾成為基民盟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到了2005年,默克爾領導基民盟成為德國第一大黨,她本人也成為了德國歷史第一位女性總理。

此後,默克爾領導基民盟贏得了2009年、2013年、2017年三次大選,她本人也連任了四屆德國總理。2018年10月,默克爾曾經表示會在2021年卸任德國總理的職位,離開政壇。但是以默克爾現在的身體狀況而言,很難堅持到2021年,恐怕要提前離開政壇。德國GDP總量已經接近4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更是歐盟的經濟引擎。而默克爾主政德國15年,一手發展德國經濟,另一手極力維護歐盟一體化進程。默克爾離開政壇,對於德國與歐盟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默克爾離開政壇,歐盟一個時代結束了,是否能夠開啟新的時代,還真是未知數。


默克爾被譽為「鐵娘子」,巾幗不讓鬚眉,在身體顫抖的情況下,為了不失禮,為了德國的面子,默克爾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身體,這一點難能可貴,應該給優秀的默克爾點個贊!默克爾還堅持在崗,堅持繼續自己的任期,是在等一個能擔當大任的接班人 ,只要這個人出現,默克爾會主動讓賢,把德國交給他(她),然後回家養老!然而,原來看好的「女王儲」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讓默克爾失望透頂,默克爾只能重新選擇接班人!

默克爾一個月發生三次「顫抖」之後,德國民眾認為,默克的身體確實出現了問題,只不過默克爾不願意承認,德國政壇也不願意承認,因為默克爾的健康出現問題會導致德國政壇的動蕩,會導致德國內部陷入內鬥,德國才秘而不宣。德國民眾認為,這一次瞞不住了,紙包不住火。

在7月10的歡迎儀式上,默克爾在「顫抖」的同時,嘴不停的嘟噥和念叨,這樣的動作讓人非常好奇,都想知道默克爾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到底在說些什麼?事後,德國無線巴伐利廣播電台找到唇語專家哈特,哈特經過反覆的研究,然後告訴德國無線巴伐利廣播電台,默克爾說的是「我能挺住」,默克爾是通過這樣的話來自我安慰,迫使自己的 「顫抖」停止。很快,這事就被英國和俄羅斯給報道出來了!

不過,這事並沒有得到德國的回應,也沒有得到默克爾本人的回應,唇語專家哈特也是猜測,他本人也不確定默克爾說的到底是不是「我能挺住」。三次"「顫抖」事件發酵之後,為了讓德國民眾放心,為了不被有心人利用,默克爾做了兩次回復。第一次,默克爾表示,「我很好,不用為了擔心,和前兩次比起來,已經好了很多」。第二次,默克爾表示,「我知道我所要承擔責任和肩負的使命,在健康方面我也是這樣,我對保持健康很感興趣,會照顧好我的身體。」

從默克爾的兩次回復中,第一,不承認自己身患重病。第二,不想讓外界為她的身體擔心。第三,強調她不會辜負德國人的期望,她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是為德國謀求利益。第四,她會照顧好自己,會讓自己好起來。默克爾為國為民,一個月發生三次「顫抖」還不卸任,是因為接班人的問題沒有落實到位,默克爾要把德國交給一個靠譜的人,讓這個靠譜的人保持現在的路線,繼續和美國作鬥爭,繼續改善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讓德國崛起,讓德國擺脫美國的控制,讓德國成為歐盟的領袖。

現在是默克爾的第4個任期,默克爾2018年12月7日已經正式卸任「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默克爾卸任「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一職,就是要選拔新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誰成為新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誰就是默克爾的接班人,誰就是下一任德國總理!

僅在22天時間裡,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公開場合身體就出現了三次顫抖,這表明默克爾的身體狀況顯然出了問題。而在最近的一次顫抖中,默克爾兩眼直視前方,嘴裡似乎還在念念有詞,後經唇語專家分析,默克爾嘴裡當時反覆念叨的是「我要挺住」,如果真是這樣,難免讓很多人心裡對默克爾又多了幾份敬重,同時也會讓很多人為此而唏噓不己。

今年65歲的默克爾出身東德,是物理博士,也是德國第一位女總理。自2005年當選德國總理以來,就以工作認真勤奮、沉穩務實、知性睿智著稱,有德國「鐵娘子」和「歐洲女王」的稱謂,不但在《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排名中多次上榜,在《福布斯》全球100位最具權勢女性排名中也多次蟬聯榜首,也正是在她的帶領下,德國不但成了帶動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在國際上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萬事皆有不如意,受2015年難民問題影響,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在2017年聯邦議會選舉中雖然贏得了多數黨席位,但與之長期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在組閣過程中卻表現出了與之割裂的傾向,並險些導致組閣失敗,雖然幾經談判最後組閣成功,但這嚴重削弱了默克爾的執政基礎,為此默克爾不僅辭去了基民盟黨首一職,並且還宣布在2021年的大選中不再尋求連任。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國內政治前景黯淡的默克爾同樣還面臨著歐盟分裂、英國脫歐的壓力。特別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後,由於其奉行「美國優先」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德兩國齟齬不斷,在防務費分擔、貿易、與俄羅斯能源合作、伊核協議等一系列問題上都產生了嚴重分歧。在歐洲事務上,在新一輪的歐洲議會選舉和領導人的安排問題上,德法兩國也少有地出現了分歧。而更為重要的是,德國國內的經濟增長也開始出現了收縮的跡象。這些無疑都會給作為德國和歐洲領導人的默克爾帶來巨大的壓力。

相比過去在國內和國際舞台上的遊刃有餘,政績卓著,這幾年默克爾的執政顯然遇到了巨大阻力。怎樣應對國內的政治變化圓滿完成任期?怎樣在右傾勢力興起和美國的打壓下止住歐盟發展的頹勢?怎樣應對目前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乃至可能引發的國際形勢的巨變?這些問題在默克爾有限的任期內,相信她的內心裡都想能夠找到答案,否則自己最終還是會被人認為是一個失敗者。只是在如此大的壓力之下,默克爾無論是精神還是根據她目前的身體狀況真的能挺住嗎?也許在她的內心也一直在發出類似的吶喊:「我要挺住」!


哪裡是英國情報機構破解的,分明是德國巴伐利亞電視台找的專家破解的嘛!7月10日,德意志總理默克爾在會見芬蘭總理安蒂?林內又出現意外了。在歡迎儀式上,放著德國的國歌,默克爾還念念有詞。期初,福垊懷疑她是在唱國歌。然而,一想,不對啊,哪有一點顫抖一邊唱國歌啊!就是唱也是唱 :我要控制我自己!

這是德意志默克爾總理第三次顫抖了,前兩次顫抖後意志堅強的她都說沒事兒,沒事兒,我很好。這次更是表示:很好很健康。可這次她已經抖動中碎碎念了。記得在歡迎奶油小生總統澤林斯基時,她抖而不語;在舉行司法部長交接儀式時,她依然是抖而不語。她既然不是唱國歌,也不是唱「我要控制我自己」,那默克爾在抖抖中念念有詞念的是什麼詞?鑒於默克爾一直「嘴硬」老說自己沒事結果老有事,記者想著也問不出個什麼子丑寅卯來,再說這事兒也不好意思問啊?於是,巴伐利亞電視台的記者就找到了德國資深唇語專家朱迪斯.哈特,讓他「研究研究」他們親愛的默總理到底說了啥?朱迪斯.哈特經過認真的研究認定——默克爾說的是:我要挺住(Ich m?chte darauf bestehen)!

然而,她第二天就不在挺了。7月11日在會見丹麥相國時,為了防止出現「抖抖不健康」的意外,默克爾和丹麥女宰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時,她們不在莊嚴地站立聽國歌,而是安靜地坐著。從默克爾的站到坐,這說明鐵娘子默克爾的身子骨不鐵了!也從側面說明默克爾身體狀況不讓人樂觀。那麼,默克爾的我要挺住是什麼個意思呢?

第一、默克爾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

曾國藩寫有《挺經》,他的主張就是「打脫牙,和血吞」,只有咬牙堅持才能改變現狀,創造美好未來。默克爾一個來自東德的女生,靠著自己學霸的才氣和堅強的意志成為了德國的「女宰相」(總理)。雖然她不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但她也是德國的撒切爾夫人,甚至比撒切爾夫人還優秀。德國在她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歐盟在她的管理下兄弟同心,儘管她也遭受到俄國普京、美國特朗普的挑戰,尤其像特朗普對默克爾簡直就是挑釁。但默克爾一直很有涵養地為了德國的美好未來,忍辱負重,用心做到了堅持、挺住!

第二、默克爾想到干到屆滿再退休。

這是默克爾第四個任期,再有兩年才能屆滿。說起來66歲的她年齡不算太大,你看跟他同歲的安倍晉三生龍活虎的,比她大兩歲的普京也是意氣風發的,就是比她大八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是精神矍鑠,精力旺盛的特能折騰。如果她這第四任能幹滿,那麼她不僅是德國第一任女總理,還是德國任期最長的女總理。她可不想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讓德國受到了任何不良影響。儘管她知道自己太累了,很想很想歇歇了,但她要挺住,至少選好自己中意的人選再讓賢吧。

第三、默克爾至少要培養好人才才能讓賢。

默克爾一心培養,比她小八歲的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為自己的接班人。早在2018年12月,這個號稱小默克爾的卡倫鮑爾就取代默克爾成為了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新黨魁。然而,她的一些觀點跟默克爾相左,比這更麻煩的是。她的民意支持率才30%,這就完全需要默克爾將她扶上馬再送一程,才能如願讓她成為德國第二任女總理,而這沒個一兩年的功夫怎麼能行?如果自己因為「健康問題」而離任的話,那總理之位只能為他人做嫁衣了。副總理表示非常開心,但默克爾卻最想將總理之位交個自己的小姐妹卡倫鮑爾!故而,默克爾還得挺住!


默克爾為了德國,為了德國人民殫精竭慮,在身體出現狀況下仍然默念我要挺住,不失為一個真性情鐵娘子本色。比那些遠光短淺,毫無頭腦的政客強萬倍,不失為歐洲乃至世界一位負責任的女政治家。為了德國,為了歐洲共同體,身心俱疲,仍然堅持自己的治國理念,不愧為現代歐洲的頂樑柱。我不能想,沒有默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樣子?歐洲會是什麼樣子?一個出身東德的女子能有這樣的政治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