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遷都洛陽的主要原因是處於政治目的,其一,削弱關隴集團。因為當時的京師長安城是關隴集團的巢穴,這個集團把持著隋朝的軍事政治命脈,對皇權構成了極大威脅。古代帝王削弱權貴集團的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對權貴進行遷徙,另一個就是遷都。其二,鞏固隋朝的版圖,加強全國統一。在隋朝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洛陽夾處北周、北齊、南陳之間,遷都此地可以依託大運河對統一不久的原北齊南陳領土進行有效整合與管理。實際上,隋煬帝遷都與開鑿大運河是一整套跨越時代的超級工程,都是為加強中央集權,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所服務的。大運河以洛陽為開端,以永濟渠伸向原北齊腹地,直達涿郡,即今天的北京一代,以通濟渠以及邗溝、江南運河伸向原南陳腹地,猶如兩條強壯有力的臂膀,把這統一不久的半壁江山牢牢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

至於後世有人說隋煬帝遷都與開鑿大運河是為了個人享樂與遊玩,則純屬政治污衊,潑髒水,簡直不值一駁。

縱觀楊廣遷都、鑿穿運河、東征高句麗、西平吐谷渾、北擊突厥,開科舉取士,都是自覺在版圖上恢復漢武帝開創奠定的華夏版圖,在政治上建立高度統一有效的中央集權政治模式,在人才選取上摒棄貴族路線,堅持平民化,打破了階級壁壘,是對秦皇漢武法家政治路線的延續,是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這恰恰得罪了以關隴集團為首的軍事政治貴族階層,使得他們趁機發難,推翻隋朝。當然了,隋煬帝楊廣本人也犯了脫離時代環境,好大喜功的錯誤,才給了貴族階級發難的機會。但這仍然無法掩蓋隋煬帝一生中的創建的福澤萬世的赫赫功名,正所謂跌倒的勇士仍舊是勇士,端坐著的小人仍舊是小人。


為了一統天下,影響非常深遠。

隋煬帝建立東都大費周章的修建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向東南到杭州,向東北到北京,北京那時候可是邊塞,楊廣把運河延伸到那裡幹什麼?

現代歷史學家,會把大運河工程,看成楊廣政治抱負的具象化。要知道,楊廣的年號叫「大業」,什麼是大業?就是一統江山。

你可能會打斷我,楊廣繼位的時候,就是一統的江山呀。但是,我告訴你,這個統一其實是個表象。為什麼呢?因為隋朝統一之前,中國分裂了300多年。從東漢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北方是五胡亂華,打成一鍋粥,南方是宋齊梁陳,也是亂得很,統一的滋味大家早就忘了。所以,隋朝的統一,只是版圖的統一,不是精神的統一。

楊廣繼位後就要解決這個精神統一的問題,他是怎麼做的呢?我打個比方,他就像蜘蛛俠那樣,先是一個彈跳,把首都從長安遷到洛陽。然後從洛陽向東南和東北,射出兩條蛛絲,一條抓住杭州,一條抓住北京,兩條蛛絲合起來就是2700公里長的大運河。那一個大運河就能解決國家的分裂問題嗎?就能完成精神上的統一嗎?這就要回到大工程的特點:第一,大投入。楊廣的爸爸隋文帝很會攢錢,他死的時候,國庫里堆滿了錢和糧食。這些錢糧足夠楊廣啟動大運河工程。第二,強動員。說干就干,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國家機器和士紳百姓,幾百萬人都被動員起來。這兩條既展示了大隋王朝的國家實力,又彰顯了楊廣個人的領袖魅力。大運河完工之後,楊廣三下揚州。那些批評他窮奢極欲的人往往忽略了一點,下江南其實是一場國家級的公關大秀,浩浩蕩蕩的船隊本身就是威懾力,被公關的是江南的世家大族。楊廣恩威並施,到了江南專門宴請他們,聯絡感情,打成一片,這都是有歷史記載的。這麼做很能征服人心。

隋朝之前,中國也有水路運輸,但那些水路都是割裂的,資源和人口只能在獨立的小網路里交換。

楊廣第一次把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從南到北串聯成一個整體,由此啟動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必然成為促進帝國統一的強大力量。 那有人可能質疑,楊廣連隋朝的統一都沒法繼續,你的說法怎麼立得住?沒錯,楊廣窮兵黷武把自己搞死了,但是大運河帶來的整合力量,被之後的唐宋反覆強化了。我先舉一個例子,和人心有關。南宋詩人陸遊寫了很多詩,只提兩句,一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另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輪台、天山都在新疆,滄州在北方,而陸遊兩歲的時候北宋就滅亡了,這些地方他根本都沒去過。那我舉這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從隋唐到兩宋,大一統的帝國已經成為文人群體的共識了。這個共識,跟隋朝修建大運河貫通南北不無關係。


因為隋煬帝要「修中華正韻」,和周武王「逐夏之居」要「得天保」一個道理,所以遷都洛陽。


888580888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