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高度集中、行政色彩濃厚,地方系險企頻爆公司治理問題 新聞 第1張

近期,地方系險企頗不安生,總部位於雲南的誠泰財險原董事長許雷因違法違紀主動投案,正接受組織調查;燕趙財險與都邦保險一起被中國銀保監會通報,原因是兩家公司在2018年的公司治理評估中表現不佳,燕趙財險得分69.4被列為重點關注類公司,而都邦保險得分更是隻有39.75,被列為不合格公司。

而回溯以往,這已經不是地方系險企第一次在公司治理方面出現問題,2018年初珠峯財險內鬥高層內鬥依然歷歷在目,此外,永安保險、安誠保險、長江財險、利安人壽等也曾先後因為公司治理問題被發監管函。

地方系險企在數量的爆發式增長過後,近年來,儼然已經成為保險業“麻煩製造者”。而種種問題均從不同側面折射出地方系險企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現實困境。

地方系險企頻爆公司治理問題

就在近期,銀保監會連續發布兩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直指地方系險企的公司治理問題。兩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所針對的對象分別是都邦保險以及燕趙財險,二者共同的問題在於:在2018年監管部門進行的保險法人機構公司治理評估中得分較低。

2018年,銀保監會一共對50家保險公司開展了保險法人機構公司治理評估,其中,都邦財險因為綜合得分39.75成為僅有的不合格類公司,而燕趙財險因綜合得分69.4分被列為重點關注類公司。

監管部門發現都邦保險在股東股權、公司章程及“三會一層”運作方面、關聯交易管理方面、內部審計方面、考覈激勵方面、發展規劃方面共存在6項25個違法違規問題。

而燕趙財險則在股東股權方面、公司章程及“三會一層”運作方面、關聯交易管理方面、內部審計方面、考覈激勵方面、發展規劃方面、合規與內控管理方面和信息披露方面共存在8項36個違法違規問題。

兩家公司問題都不少,被監管部門責令立即整改。

實際上,不只都邦保險以及燕趙財險兩家,近年來地方系險企已經多次爆出公司治理問題,被監管部門下發監管函。

例如2018年1月,珠峯財險高管層就爆發激烈口水戰,總經理被董事會罷免,總經理則發布《告公司全體員工書》,歷數董事長“五宗罪”,一時引發行業聚焦。

而在2017年的保險法人機構公司治理現場評估中,也有多家地方系險企被監管部門下發監管函,指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問題,這其中就包括:

第一大股東陝西國資委與第二大股東復星集團“宮鬥”不斷的永安保險;

因資金運用以及關聯交易問題被兩度下發監管函的安誠保險;

在“三會一層”運作、內部管控、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問題被發監管函的泰山財險以及長江財險;

存在違規股權代持、實控人被監視居住的利安人壽等等。

從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出發,這些地方系險企在發展中往往伴隨着股權的頻繁變動,高管層人事的快速流動,而在林林總總問題掣肘之下,這些公司治理出現問題的地方系險企也多陷入經營困難的局面。

38家地方系險企市場份額僅2.31%

所謂地方系險企,通常指的是地方國有企業主導發起設立的保險公司,除去中華聯合以及太保集團,國內成立最早的地方系險企非永安保險莫屬,其成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西安,最早由西安當地多家國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其後,復星集團為其二股東。

這之後,從2004年安信農險成立開始,地方系險企才真正拉開成立的大幕;2009年前後,各地政府爭相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對於包括保險在內的各類金融牌照趨之若鶩,紫金保險、浙商保險都在這一時期成立,地方系由此進入爆發階段;進入2015年後,在監管支持下,地方系保險公司成立節奏再度加快,一產一壽的保險公司牌照幾乎成為各省市自治區標配。

截至目前,經慧保天下統計,所謂地方系險企已經達到38家,其中財產險公司25家,人身險公司13家。

由於地方系險企通過當地大型國有企業,與當地政府有着緊密關系,地方系險企在成立伊始往往被寄予厚望,被視為踐行“小而美”模式的重要力量之一。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很骨感,從目前來看,地方系險企發展整體並不盡如人意。

例如,25家地方系財險公司雖然在88家財險公司中已經佔到將近30%,但是2018年的累計保費收入僅606.14億元,市場份額不過5.16%;13家人身險公司2018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70.87億元,市場份額更是隻有1.03%。財壽險合計,38家地方系險企市場份額只有2.31%。

從凈利潤的角度來看,其中一些險企由於成立時間較短,或許尚無法定論,但即便是隻觀察成立時間在5年以上(2013年或之前成立)的地方系險企,仍有很多依舊在虧損。財產險方面,17家險企中,5家依舊虧損;壽險方面,成立5年以上的4家險企中,有兩家依舊在虧損。

其中一些成立較早的險企,更是持續虧損嚴重,最典型者當如浙商保險,受到僑興債巨額賠付影響,其成立十年累計虧損仍舊高達20多億元。相對而言,紫金保險表現較佳,但成立十年累計凈利潤總額也不過0.77億元。

過低的收益與股東的投入明顯不成正比,例如浙商保險成立十年,股東僅投入註冊資本金就高達30億元,但其卻依然累計虧損20億元。

長期的虧損讓一些地方國有股東也表示喫不消。比較典型的是總部位於雲南省的誠泰財險,2011年成立,至今已超過7年,這期間,股東多次增資累計投入資本77億元,但其2018年的凈利潤卻只有2400萬元左右。

或許是壓力過大,從2017年開始,創始股東開始陸續轉讓誠泰財險股權,之後更是通過增資擴股引入紫光集團作為第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例33%)。

整體來看,地方系險企目前總體規模依然較小,承保能力較低,這意味着其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力也較小,這與成立時的預期相差較大。

2018年地方系財險公司部分業務指標

(保費收入、凈利潤單位:億元)

股權高度集中、行政色彩濃厚,地方系險企頻爆公司治理問題 新聞 第2張

2018年地方系壽險公司部分業務指標

(保費收入、凈利潤單位:億元)

股權高度集中、行政色彩濃厚,地方系險企頻爆公司治理問題 新聞 第3張

癥結在於公司治理不合理

地方系險企理應“背靠大樹好乘涼”,實際情況卻難盡人意,觀察其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不難發現,公司治理不科學是最根源的問題所在。

這其中比較典型的險企有都邦財險以及永安財險。都邦財險成立13間歷經6次股權變動,股東股權及董事長、管理層連續顛覆性變化,無法形成穩定的戰略、經營模式和管理體系。該公司甚至出現私下轉讓股權的行為,如中泰信託受讓都邦財險股東長慶葯業等兩家股東的股權,未經批准。

永安財險在復星系介入之後,也與國資控制權發生矛盾,導致公司人事更迭和經營震蕩。

而其普遍存在公司治理困境,則是其股權結構先天就決定了的:

股權高度集中。地方系險企多由地方國資委、政府投融資平臺或財政部門牽頭發起、協調出資,多家企業構成的多元股權結構只是表面形式。股東權利實質由國資等部門作為“出資人代表”行使,出資股東與實質控制權分離,僅有財務報表意義。這導致地方系險企股權往往高度集中,為公司治理天然埋下隱患。

顯著的行政化治理模式。這些險企多納入地方國企序列,面臨著所有國企的共同難題:行政幹預過度。地方國資委“管資本為主”的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司接受地方部門“多頭管理”,導致董事會決策權力有限。國資監管機構通過績效考覈、人事提名、重大決策等對險企進行指導和監督。僵化的體制機制,導致很多地方系險企缺乏市場活力。

管理層受任期和幹部體制制約。有的地方系險企甚至已經異化成為地方幹部調配的組織化渠道,主要人事由地方黨委或國資委直接派出;重視級別待遇和形式完備,董監高身份與官員身份可以切換,多數公司存在體制內幹部與職業經理人“一司兩制”的薪酬、考覈和任期制度。這種體制下,嚴重忽視了職業經理人在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中的重要意義,常常導致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出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導致往往缺少招架之力。

例外者,北部灣財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地方系險企發展不佳,但一些個案卻很值得研究,例如北部灣財險,以及以中原農險、國元農險等為代表的區域性專業農險公司等。這其中,由於農業保險業務的特殊性,其與政府關系密切,地方系農險公司情況較佳不足為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部灣財險,其成立於2013年,總部偏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其成立6年已經實現連續3年盈利,且2018年的凈利潤首度突破1億元大關,同比增速高達24.12%。截至2018年末,北部灣財險凈資產11.55億元,粗略估算,2018年其凈資產收益率達到8.66%。

這與其業務發展穩扎穩打,不盲目求大,將自身資源優勢最大化不無關系。成立6年多,其只開設兩家省級分支機構,除了廣西自治區外,還包括臨近的廣東省。其中在廣西自治區其機構基本已經實現了全覆蓋,而廣東省分支機構較少,依然存在較大拓展空間。

雖然機構少,但其在廣西境內的市場地位卻不容小覷。數據顯示,2018年,北部灣財險實現保費收入28.32億元,其中,21.26億元都是在廣西分公司實現的,佔比高達75%以上。而在廣西當地30家財險公司中(含虛擬),其市場排名達到了第四位,僅次於“老三家”,市場份額也達到8.66%。

股權高度集中、行政色彩濃厚,地方系險企頻爆公司治理問題 新聞 第4張

北部灣財險是由廣西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廣西自治區境內多家國有企業發起成立的,是典型的地方系險企,近年來的發展卻始終穩中有進,沒有宮鬥沒有因公司治理出問題收監管函,且取得不錯的經營效益。

這或意味着,對於地方系險企而言,公司治理結構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人的因素。而這正是慧保天下將在地方系險企系列文章第三篇中將要重點介紹的。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