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日本人應該是「歸化人」的後裔

在傳說里,徐福帶著500童男和500童女入海求仙,有人認為他們後來成為現代日本人的祖先,在日本的和歌山縣熊野山前,還供奉著「徐墓」,至今血食不斷。

(徐福墓)

司馬遷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中有如下記載:

「齊人徐巿(fú 即徐福)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五代後周時,有位和尚義楚著有《義楚六帖》,其中《城郭 · 日本》一章中說:

「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千餘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至今子孫皆曰『秦氏』。」

這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第一次把徐福東渡與日本聯繫在一起的記錄。連日本的《神皇正統記》里也有相應的記載。似乎這樣的說法也無可厚非,但是考古學家卻不這麼認為。

二十世紀初,考古學家們在日本的西南海岸,發現了大量的銅鐸、銅劍、銅鉾(古同矛)等金屬器物。經考證,這是公元前四世紀或三世紀起,至公元前一世紀的器物。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物件「歸化人」帶到日本的。

(日本出土的中國後漢或魏晉時期的「盤龍鏡」。)

「歸化人」是指上古時代從東亞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日本列島的居民,是他們與原日本人融合,而成為今天日本人的祖先!

所以說,徐福即使到了日本,也不是最早從中國大陸去往日本的人。前文考證的銅器為公元前四世紀,那應該是戰國時代就有中國大陸的人為逃避戰亂,來到了日本。

在日本的第一部史書《日本書紀》中,載有「應神天皇十四年」(約公元二世紀左右)「融通王弓月君率秦人來歸。「以後類似的記載不斷,到公元815年,日本編成《姓氏錄》,載有:

「仁德天皇(約公元前一世紀)時,秦氏流徙各處……得九十二部一萬八千七百六十人」。

正是這些陸續來到日本的歸化人給他們帶來了建造工藝,日本天皇陵墓基本是歸化人主持建造,還有鐵器生產、制陶、紡織、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歸化人給他們帶來了文字。

9世紀初,日本編纂《新撰姓氏錄》,歸化人系統的氏有三百二十四氏,約佔日本全部氏的30%。

日本史學家中村新二郎說:「只要統計一下我們祖先的數字就明白了。……必須承認,我們不論誰的血液中,都含有10%或20%古代歸化人的血液。雖然流行著我們的祖先同化了歸化人的說法,但並非如此,歸化人就是我們的祖先。……」


我先說一個大家最感興趣的,徐福的多重身份,在歷史上,徐福不止是秦朝的方士,他的身份地位其實非常複雜。

在秦朝,方士屬於給帝王煉丹的數術之士,也叫「術士」,他們自稱能通曉仙人所在,練制神仙丹藥,最擅長的自然是祭拜鬼神,搞「法術活動」。

徐福除了表面上的方士,還有另一個身份,即「儒士」。

編著《山海經》的劉向曾經在另一本著作《說苑》中寫道:「術通述,術士即述士,取『自述而不作』,即儒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術字和述字的意思一樣,所以術士指的也是述士,通俗解釋就是「能說的讀書人」。

而「術士即述士」這句話,是孔老夫子自己說的,他還把自己比作是彭祖,彭祖就是方士的鼻祖,一般而言,後世將方士片面理解為「會煉丹曉鬼神求取長生的法師」,但彭祖所宣揚的「方」,實際是一種解決人類精神與物質問題的方法,而研究這些方法的人,就被稱為「方士」。

這些方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畢生都在研究如何解決人們的精神和物質問題,並由此延伸出許多玄妙的理論和「術」,煉丹藥的方法,自然也是一種「術」,所以在戰國時這些「方士」搞得理論很玄妙,因此也倍受尊重。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徐福在秦朝是方士,也被認為是「儒士」,二者之間有很相近的共同點。

但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所以他對待儒士的態度非常不友好,那為何能容留徐福當差呢?

原因是徐福能吹。

《漢書》有載:「徐福、韓終之屬多齎童男女人海,求神採藥。因逃不還,天下怨恨。」,這位和徐福一起東渡的韓終,也是一個方士,他們當時為了能在秦王的暴政下活命,整天鼓吹自己知曉一座神山,山上有個老神仙,藏著長生不老葯,而秦王從當政之處,就一直對長生不老這四個字非常感興趣,所以就留著這兩個人在朝中當差,專職研究長生不老葯,後來這二人突然宣布找到了神山的具體地址,於是請命秦皇,領三千童男童女去往東海尋長生不老葯。

之後,如《漢書》中記載的那樣:「因逃不還,天下怨恨」,一個「逃」字,幾乎解釋了他們去往東海的原因,畢竟秦始皇是一代帝王,長期觀察下來,他很可能發現了徐福和韓終兩個人除了能說會道之外,幾乎沒什麼實際作為,所以暗中起了殺心,而徐福兩人發現了這一跡象,於是才適時提出東渡神山,目的則是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與殺害。

然後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徐福曾經分先後兩次東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19年,他率領三千童男童女,還有三年的糧草和衣物,但找了一圈卻沒找到,他肯定不能毫無所獲的回去,於是把三千童男童女留在了一個叫做「嶗山」的地方繁衍生息,也算是給秦朝開闢了疆土,但這時的徐福,已經人至中年。

到了十年後的公元前209年,徐福進行第二次東渡,《史記》中說他已是57歲的老人,這次出海後,他就再也沒回來,秦始皇等了一年時間,非但沒等來徐福的長生不老葯,反倒自己先死了,而民間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徐福成功抵達了「倭國」,並且靠著三千童男童女,繁衍了大批後代,成為日本人的祖先。

但這只是民間廣為流傳中的一種說法,因為自徐福第二次出海以後,既然他沒回來,那就證明根本沒人再見過他,更沒人知道他究竟是死是活,所以後人對於徐福到達了日本諸島繁衍生息,其實多是出於想像,誰也沒有親眼見證過。

更何況,徐福本身出海的原因也不統一,《史記》中說他出海單純是為了秦皇求長生不老葯,到了《漢書》里,除去求葯外,又多了另一項「逃離秦王暴政」的隱晦原因,所以從這一點上,徐福的事迹本身就眾說紛紜,沒有統一且明確的史料,可以讓我們下一個非常準確的結論。

而且在宋代紀實類小說著作《太平廣記》中,甚至還從民間又提煉出另一種玄妙的說法,說唐朝開元年間,有個江湖大夫為了找某種葯,乘船出海,途中他遭遇到風浪,被浪給沖昏了,等他醒來後發現身處小島,島上的居民相貌雖然和中原人差不多,但服裝衣著卻顯得相當「老舊」,並不是宋朝的衣著風格,而且這個江湖大夫還看見,島上大概有數百人,正在朝拜一個老年男子,他很驚訝,於是就找了一個居民問,那個老人是誰?居民笑著反問:「知道秦朝時的徐福么?」,江湖大夫回答說知道呀,傳了千年之久的傳說,天下誰人不知?結果居民就指著被朝拜的老人,微笑說:「那個人就是徐福。」

由此可見,從古到今,不管是民間還是皇室,徐福始終是被當成一段傳說而廣為流傳,人們談及徐福時,都會帶有一些調侃的意思,或者把他的事迹誇張很多倍,但直到現代,也沒人知道當年他出海後,究竟是死是活,或是成功抵達日本。

所以他的事迹客觀來看,疑點非常多,估計後人傳說的徐福在日本島上如何如何,也是出於一種期望,期望他真的抵達了當時荒無一人的日本島,並且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現在說起來覺得面上有光,覺得中國人是日本人的祖先如何如何,心裡充滿了優越感。

但我個人認為,即便徐福真的抵達了日本島,即便他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民族優越感卻從來不是沉迷於昔日的輝煌,而是應該著眼於未來和當下。

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了無數次,以前再強大,那也不過是消散於歷史長河中的過眼雲煙,真正的強大,是當下強大,而不是盲目輕信古代傳說,陶醉在過去的光鮮中,而不思進取,不知進步,這才是最可怕之處。

————————

關注作者:錢品聚,了解更多歷史文化趣聞,謝謝。


是有這種可能的。這樣說的原因是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的非常晚,是從差不多公元6世紀才開始的。而之前日本的歷史,嚴格地說還都是屬於傳說範疇。所以現在一直有人懷疑日本首任天皇就是徐福。

徐福是否是日本首任天皇

根據傳說,日本學者曾經推斷,日本首任天皇神武天皇出生在公元前711年,在公元前660年成為首任天皇。但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年份是在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之前1000多年,可以說完全是憑學者根據口頭傳說來推斷的,而有點歷史常識的大家都知道,用口頭傳說來推斷歷史年份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靠的,特別是推算遠古的年份時,通常推算出來的都會比實際年份早,因為口頭傳說對年份的誇張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日本首任天皇——神武天皇

日本史書里記載,神武天皇是日本神道教里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的後代。從天照大神一直到神武天皇隔了好幾代,但這幾代祖先也都是神仙,直到天照大神才成為了真正的具有人的特徵的天皇。所以其實根據日本的傳說,能夠確定的只是日本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大人物,在日本非常原始的傳說時代,像天神從天而降似的成為了許多日本人認可的天皇。而這個天皇的祖先,則是像在仙界的天神一樣不可接近,也無法真正了解。這種說法其實非常像是在說一個從比較高等的文明裡來的大人物,他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沒有人真正知道他的家世,所以他的家世只能通過神話來填充了。而傳說里的仙界,則成了神武天皇故鄉的象徵。

徐福塑像

其實,這方面有一個現成的例子。15世紀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的時候,西班牙的那支150人的遠征隊,就被印加人視作了傳說里的天神,這也是擁有數萬軍隊的印加帝國無心抵抗,迅速崩潰的原因之一。

考古學方面的證據

徐福出海是兩千多年之前的事了,所以目前確實沒有什麼直接證據能證明他到了日本。但在日本各地乃至韓國,都從很早就開始有關於徐福東渡的傳說了。比如在韓國濟州,就有一個叫西歸浦的城市。當地人傳說徐福出海時曾在這裡停留,思考是否要西歸大秦。但最終還是決定繼續東渡,去了扶桑國。而且,在日本的考古發現里,也確實有一個現象可以支持徐福到達日本這種理論。

前面說過,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地非常晚,這是日本早期文明非常原始的一個表現。而另一個更加有意思的現象是,依靠近代考古成果,人們發現日本列島上的早期文明可以非常明顯地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繩文文化時代,是從差不多上萬年前一直持續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日本先民只會製作非常原始的打制石器和土器,石頭棒子和小土人就是這個時代最高的科技文明成果了。

這種小泥人是日本繩文時代最高科技文化成果

第二個階段是從公元前300年左右開始的彌生文化時代。在這個時代,日本的古文明似乎一下子發生了科技爆炸,從只會做石頭棒子小土人變成了會做精美的青銅器和陶器,之前只會打漁的漁民們突然也開始大規模種植水稻,日本似乎是只用了幾十年就從舊石器時代穿越到了青銅文明時代。

這種爆炸式的文明飛越在世界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而日本人經過近代的考證,也基本證實了日本古文明的飛越跟公元前200~300年之間大量從中國和朝鮮移居日本的大陸移民密切相關,而這個時間點,正好跟徐福帶3000童男童女出海的時間點非常接近。

到彌生文化時期,日本人突然會做這樣的精美銅器了

徐福出海是發生在公元前219年,而現在推算的彌生時代在日本出現的上限是公元前300年,在沒有文字的考古學裡,這其實完全是同一時代。而日本恰恰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因為中國移民大量到來而帶來的科技爆炸。這兩方面結合看來,給日本帶來科技爆炸,使日本從極度原始的繩文時代一步跨越萬年,直接進入農業青銅時代的大陸移民,確實很有可能就是徐福和他所帶去的3000童男童女。而徐福本人也極有可能就是日本傳說中那個像神一樣的神武天皇。

而現在日本人已經普遍認可,現代日本人就是土生的繩文人和外來的彌生人長期混血的後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日本人就是當時來到日本的中國移民的後代,而在答主看來,這些中國移民的首領,大概率就是出海求仙不歸的徐福了。


不是,日本人並不是徐福後裔。徐福東渡,演化成日本和族實際上是空穴來風,並不符合歷史事實。當然,國內一些網站甚至開始宣傳什麼日本皇室是徐福後裔之類的謠言,這也未免太不尊重史實了。

相信有許多人都聽過徐福東渡的故事吧,實際上,徐福東渡反應的,是戰國時代末期到漢初,華夏族向極東之地的一種移民活動。移民者或因為逃避戰爭和徭役 又或者是在權力鬥爭中失敗,遠遷他鄉。當時,河北,山東的燕,趙,齊之地有眾多百姓遷往遼東,三韓半島和日本。他們甚至建立政權,諸如衛滿之類。而徐福東渡,則是一次典型的逃避政治的移民,徐福是齊人,他也是從齊地琅琊前往東方。實際上,在徐福到達今天的日本時,日本列島就已經擁有土著居民。

大約一萬年前,來自太平洋島嶼的一些先民就已經在日本列島存在。他們結繩記事,斷髮紋身。生活習慣接近今天的高山族,以及古代東南沿海的越人,他們在日本歷史上被叫做繩紋人。而在日本今天的北陸地區,北海道及東北奧羽地區則居住著不少來自大興安嶺以東的通古斯諸民族。飛鳥時代的日本將軍阿倍比羅夫就曾在這裡和肅慎交戰。古代的肅慎(後來的女真)海盜曾多次襲擾這些地方。

而日本的主體民族——和族則是來自大陸的移民集團。他們來自大陸沿海,在日本生根發芽,逐漸取代了結繩記事的繩紋人。他們被叫做「彌生人」。而這些人最初在今天的九州北部,本州西部生活。從日本神話中,出雲地方的大國主被高天原諸神取代,可以判斷出,這些彌生人最終一路東進,打敗了山陰,山陽道地區的土著。而在三世紀,九州地區的一位女王卑彌呼向中原朝廷稱臣納貢,此時此刻的和族,統治中心還在九州一帶。有學者認為,卑彌呼就是日本歷史上的「神功皇后」。

而在此時,日本對三韓半島的新羅,百濟發動戰爭,征服了一塊殖民地——任那。

當時的大陸,不乏有人移民到日本。這些人叫做「渡來人」。比較有名的渡來人家族包括劉阿知,秦弓月的後裔。劉阿知據說是漢獻帝後裔,在四世紀帶著自己的宗族遷往日本,被尊為「阿知主」,賜姓「東漢直」。後世日本的大藏氏,波多江氏,高橋氏,秋月氏等都尊此為祖先。

而幾乎同時,從三韓出發的弓月君自稱秦始皇后裔,帶著宗族進入日本,他們被賜姓「惟宗」氏,是為日本秦氏。後來的島津,長宗我部,羽田,神保等諸氏族是秦氏後裔。

在8世紀開始,和族向東一路進軍,征服了今天想北陸地區,壓服了奧羽。又通過防人,地方武士集團的開發,掌握了關東平原和南九州。以往的日本土著幾乎都融入了和族。

所以,現在的日本和族實際上是大陸移民集團和太平洋諸島移民,通古斯各族融合而成,絕不是徐福一次東渡就能發展成現在這樣的。

我是朱興子,我在今日頭條。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這個問題是沒有定論的,只能看誰的答案靠譜一些。我個人是傾向於倭國人中,是有徐福後裔的。下圖為日本徐福神社。

秦始皇派徐福尋找海外仙山,徐福知道這是個虛無縹緲的任務,而且脫離大陸太遠必定身葬魚腹。在出海這件事上也有過推脫,最後成行就不敢再回來了,耗費了人力物力,秦皇還那麼重視,回來如何交差,幾乎是必死之局,如果他「失蹤」了,至少可以保全家人,如果回來搞不好全家都會倒霉。下圖為日本徐福墓。

對於飄去美洲,這個說法不大靠譜,徐福也是略有資源和智慧的人,會淪落到美洲當酋長,天,咋想的,知識、營建完全沒流傳下來,心灰意冷當野人我是不信的,無論到那兒哪怕是避難也要讓自己的日子過的稍好些,對酋長這種說法沒法認同,但是我倒是覺得更像中國漁民大風影響漂流到那裡的,也或者不是一蹴而就,慢慢遷徙到那裡的,更可能是違法後避禍。

《南洲·徐譜》有過後輩見過徐福的記錄,隱姓埋名以此避禍。《徐懋功家譜》對此事的敘述也如出一轍。《日本神武開國新考》和《徐氏大宗譜》中相吻合的部分頗多。至於福山、福田、福岡等等若干個姓氏到底是不是徐福子孫,這個真的無法考證了。徐福倭國避禍沒有什麼講不通的。


倒是有這種說法,傳說當年秦始皇讓徐福找長生不老的葯,徐福說藥引子在東方可以找到,於是徐福帶了500童男童女東渡日本,當時還是荒蠻之地,大概是這樣吧。不過我不希望日本是中國人的後裔,太噁心了,我會感到恥辱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