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提到俄羅斯沙皇伊凡四世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外號「雷帝」。有時候甚至覺得,他一生下來就被刻上了「伊凡雷帝」這個烙印。很多學者都認為,這個外號是在他逝世後才流傳開來的。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外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Крутой нрав

第一個原因:脾氣暴躁

獨裁者「伊凡雷帝」因為自己的殘暴獲得了這個外號:就算是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都聽說過他的刑罰、特轄制(1564年伊凡四世將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特轄區和普通區。前者由沙皇直接管轄,沙皇身邊配備6000名特轄軍人和侍衛;後者由沙皇交給領主管理。然而,實際上沒有沙皇的旨意他們什麼也不能做。特轄軍嚴密監視所有的人並將一切消息稟報沙皇。他們統一著黑色服裝,帶著掃帚和狗頭到處巡遊,這種服飾意味著清理俄羅斯並剷除沙皇的所有對手),當然,還有最可怕的,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人們因此把他稱為「雷帝」,這自然是在他逝世後才叫開的——如果他聽到別人這麼稱呼他,以他的暴脾氣必定會當場處決。

而伊凡四世的暴脾氣跟他的童年經歷不無關係——1530年,大公瓦西里三世的兒子伊凡誕生(也就是伊凡四世)。小男孩天資聰穎,記憶力過人。他博覽群書,文筆和口才均十分出色。然而,沉重的童年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跡。7歲時,他成了一名失去了雙親的孤兒,既無父親,又無母親。國家由領主杜馬掌管,領主們經常搞陰謀和串通行為,內部口角頻繁,經常貶低和侮辱小伊凡。伊凡長大後成為一個神經質和多疑的人。他習慣於認為自己周圍全是對手,應當為自己的權力而爭鬥。1547年,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宮的聖母升天大教堂接受加冕並開始獨立管理國家。

Убийство сына

第二個原因:伊凡殺子

血腥屠殺遍布全國。沙皇本人也經常參與審訊和鎮壓活動。在被處決的人當中,除了領主及其家屬,還有神甫、分封貴族、農民和普通人。沙皇還拷問和處決了自己的好幾個妻子(他結過8次婚)。去世前不久,沙皇一時發怒將自己的長子伊凡——王位繼承人打死。

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列賓著

Выдумки заморских послов

第三個原因:外國使臣的杜撰

這個解釋,熱愛陰謀論的人應該會很感興趣。如果認真閱讀當代學者對於伊凡四世的研究,不難發現以下規律:歐洲的評論家總是談論他的負面影響,比如他的毫無節制和暴脾氣,似乎是有目的地向西方國家展現伊凡四世的負面形象。恰恰相反,俄國臣民對伊凡四世這個獨裁者的評價都趨向正面。他們認為,沙皇與普通老百姓談論分享自己的煩惱,他尊重上帝,以秩序和正義管理國家。這到底是因為謊言和恐慌讓人喪失理智還是事實的真相呢?

Грозный = Великий

第四個原因:雷帝可解讀為大帝

也有另外一種可能,也許過去人們對「雷帝」的理解不像現在這樣消極負面。我們可以假設,「雷帝」是「大帝」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其目的是強調君主的強大和正義。當然,伊凡四世也有值得表彰的地方:他先後統一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汗國,重新武裝軍隊,創建了弓箭隊,鞏固了國家政權,出台了新法律彙編——《法典》。伊凡雷帝當政期間,以葉爾馬克為首的哥薩克人向西伯利亞發起遠征。因此,當人們回憶起嚴酷但公正的時代,就將伊凡四世稱為「伊凡雷帝」。除此之外,伊凡三世,也就是伊凡四世的祖父,也曾獲得過兩個外號——「大帝」和「雷帝」,但歷史上他沒有被記錄下任何暴行。

無論如何,關於伊凡四世為什麼被稱為「伊凡雷帝」的各種解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儘管關於他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好幾個世紀,但就目前看來,爭議還會一直繼續下去。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伊凡雷帝還作為民間神話的主人公流傳於世,這在俄羅斯歷屆君主中非常少見。並且,在在這些神話故事中,伊凡四世被描繪為一個公正強大的君主,而不是一個暴君或暴徒。通常來說,民間藝術並不會妥協於強權和恐懼,所以,這可以看作是第四個原因的有力依據。


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類似於中國的秦始皇,他執政時期定下了俄羅斯東擴的國家戰略。

1.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開疆拓土的偉大皇帝。他在執政時期定下了東擴的國家戰略。使俄羅斯從一個歐洲國家擴張成為地跨歐、亞、北美三大洲的超級大國。

2.伊凡四世出生於1530年,至1584年去世。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三歲即位,母親臨時攝政,卻苦於大貴族們的爭權奪利。這對伊凡四世的性格形成了深刻的影響。

3.伊凡四世從小養成了意志堅強和冷酷無情的性格。他容易激動性格慘忍,對貴族們鎮壓嚴厲。1547年加冕為沙皇。是伊凡四世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帝國。

4.伊凡四世執政時期,指揮軍隊遠征滅亡了喀山汗國。使高加索許多民族歸順俄羅斯。之後又攻打西伯利亞汗國,使西伯利亞地區也臣服於伊凡四世。

5.在之後的300多年裡俄羅斯歷任沙皇都執行伊凡四世的東擴戰略。俄羅斯也從一個歐洲小國成為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逐步佔領了西伯利亞地區、中國遠東地區、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區。

6.沙皇俄國的皇帝們害怕西伯利亞和中國遠東地區的人民發動叛亂和獨立運動,就對被佔領區的原住民進行民族流放和種族滅絕大屠殺。又從俄羅斯國內調集大批俄羅斯族人口進入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這是沙俄政府解決民族矛盾最快、最有效的辦法。

7.沙皇俄國在清朝末年佔領了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大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在黑龍江以東地區有一片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那裡世世代代生活著中國人,這就是江東64屯。因此清朝政府和沙俄政府簽訂條約,沙俄政府承認江東64屯屬於中國領土。

8.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沙俄政府趁機派兵進入了江東64屯地區,對這裡的中國人進行了種族滅絕大屠殺,被殺死的中國各族人民超過7000人。並且永遠的佔領了這一地區,從此中國失去了江東64屯。


伊凡雷帝在俄語里原文是Иван Грозный,前一個詞就是他的名字伊凡,後一個詞Грозный意思是「恐怖的,可怕的,殘酷的」,詞源是Гроза,大雷雨,暴風雨,很嚇人的東西。英語把這個外號翻譯成Ivan the Terrible,用了Грозный的形容詞本義,中文用了詞源名詞,翻譯成「伊凡雷帝」。

我個人覺得中文這個譯名還是翻得非常天才的,同時照顧到了原義和中文語言習慣,只是對不熟悉原文語境的人來說可能有點難聯想。也有中文翻譯非常忠實地直接寫成「恐怖的伊凡」,這個是俄語本來的意思,但在中文接受度遠不如伊凡雷帝。

然後就要說到俄羅斯人為什麼要用「恐怖」來稱呼他。原因非常直白,就是殘暴得出了名。伊凡雷帝是俄羅斯第一個沙皇,他完成了沙俄帝國集權體制的奠基,但過程中必要或非必要地殺了數不清的人,晚年在盛怒之下失手打死了自己的繼承人,就是著名的「伊凡雷帝殺子」,他在國內建立的唯他是命的「特轄區」最後達到了全國面積的一半,殺掉的貴族被估計人數在四千到一萬人,原本的領主家族被殺得只剩下九家,莫斯科大主教也因為譴責他的殘暴而被直接勒死。

現在也有學者認為這個稱呼在當時語境里並不是很強烈的貶義,古時人的觀念不同,當時人認為獨裁統治是強大的象徵,是擁有無上力量的表徵,所以說伊凡四世「恐怖」,可能甚至有一點敬稱的意思在裡面,令人懼怕的君主。但伊凡四世之後的俄羅斯歷代史學家,即使是沙俄帝國時期,對他也都是負面評價居多,而且原因基本都和他的殘暴成性有關,所以恐怕這個案還是很難翻過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