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TO

在韓、日兩國圍繞着"大和堆"這一位於兩國專屬經濟區重合範圍內漁場的一系列民間衝突之後,"韓國驅逐艦火控雷達照射事件"無疑把韓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推上了衝突舞臺,雙方各自加大了在日本海一線的部署和巡邏力度,事件主角之一P-1反潛巡邏機也自然不能免俗。

但令日本方面難堪的是,本應大顯身手的P-1反潛巡邏機卻頻繁地"露馬腳":個把月之前的"掉零件"風波纔剛平息,本月又有退役自衛官向媒體坦誠,能妥善使用的P-1十不存一。

日本國產大飛機十分尷尬:一共才20架 能隨時出動的僅有兩架

圖爲駐地厚木的P-1反潛巡邏機。

用這位自衛官的原話來說,在先前時間點(2018年)服役數量達20架的P-1反潛巡邏機當中,能夠隨時保持可出動狀態的飛機只有兩架,妥善率只有10%。而相比之下,航空自衛隊方面公開的妥善率能達到60-70%左右。

當然,筆者不可能指望這位自衛官的"一家之言"得到海上自衛隊任何形式上的證實,畢竟這頗有點醜聞的意思——但紙包不住火的同時,天下也沒有不漏風的牆,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這位自衛官對"日本國產的"P-1反潛巡邏機的指責也不像是空穴來風。

日本國產大飛機十分尷尬:一共才20架 能隨時出動的僅有兩架

圖爲那霸機場上的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反潛巡邏機。該機仍舊佔據着半壁江山。

單就從P-1反潛巡邏機在2000年起始研發工作的定位上看,日本防衛省和川崎重工牽頭研發該機的目的就是爲了最終全面取代美製P-3C反潛巡邏機。

但時至今日,開始生產10年的P-1存量依舊不過20架,訂單量也不過33架;而攏共生產101架的P-3C依舊在航空自衛隊中留存有54架,兩者地位依舊天壤之別。

再從訂單上分析,防衛省已經連續四年(2016-19)沒有向川崎重工下達新的P-1反潛巡邏機訂單,箇中原因也非常耐人尋味。

日本國產大飛機十分尷尬:一共才20架 能隨時出動的僅有兩架

圖爲在巴黎航展上公開展示的P-1反潛巡邏機。國際客戶對該機興趣缺缺。

除此之外,具體使用P-1反潛巡邏機的用戶,也就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難免有細微的消極反抗動作:在2018年,海上自衛隊就透過防衛省方面發佈請求,希望延長現有P-3C反潛巡邏機5-6年的飛行壽命,而這些飛機都已飛行超過20年,海上自衛隊對它們的"留戀"難免從側面意義上讓P-1反潛巡邏機和川崎重工"臉上掛不住"。

日本國產大飛機十分尷尬:一共才20架 能隨時出動的僅有兩架

圖爲70年代競逐日本反潛機選型的川崎GK520方案模型。

當然,日本政府放棄成熟的美國P-8反潛巡邏機方案,轉而垂青於川崎重工的P-1並非沒有原因:在1976年的"洛克希德事件"中,當時收受洛克希德-馬丁鉅額賄賂的日本政府強行終止了川崎重工研發國產反潛機的項目,轉而求購洛克希德製造的P-3C。

而在三十年後,川崎重工自然是於情於理都應該得到這份合同,這也可以理解成是日本政府層面對川崎重工的"補償"。不過,川崎重工顯然已經讓客戶失望了。

日本國產大飛機十分尷尬:一共才20架 能隨時出動的僅有兩架

圖爲在駐日美軍開放活動上向日本愛好者公開的P-8A"海神"反潛巡邏機。

而在和美軍的交流中,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難免發現當初落選的P-8A反潛巡邏機要比自家的P-1更"好使",畢竟和A319MPA、CN235MPA等反潛巡邏機類似,P-8A的基礎平臺是推出多年的民航暢銷款式,P-1這種全新設計的平臺根本沒有可比性。

除此之外,日本航空製造業在"後泡沫經濟時代"的衰落也很驚人。川崎重工在多年前的研發資料當然能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但今日的日本航空製造業已經完全不能和當時相提並論——所謂"平成廢物"這個說法,遠遠不止是紙面上的玩笑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