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及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於志慶。(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於志慶。(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楊子萱/臺北報導

2018臺北上海雙城論壇正在晶華酒店舉行,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於志慶發表演講,他先是闡述上海影視發展的環境的完善過程,包括打造出 ,再針對上海能提供哪些優質服務給劇組分享,強調「服務服務再服務」的工作宗旨,指稱上海被國內外許多劇組稱為「超級保姆」。

於志慶表示,上海近年的影視相關政策越來越完善,包括2014年展開電影工作座談會,推出《關於促進上海電影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上海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申報指南》等,直到今年都有持續推出新政策,用以促進上海的影視產業發展。

▲《我不是藥神》就是上海出品。(圖/翻攝自電影《我不是藥神》海報)

▲《我不是藥神》就是上海出品。(圖/翻攝自電影《我不是藥神》海報)

為了上海能提供更好的拍攝與製作服務,當地目前提供四大類的免費服務,包括 等116種項目。截至今年11月為止,總共就有4800多件諮詢及協調服務,其中,上海單位是外地單位的2.5倍左右。

除此之外,上海從2014年起開始編制《上海影視拍攝指南》,裡頭詳盡的介紹了上海整個影視產業的政策與環境,有 。

▲《2018上海影視拍攝指南》。(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2018上海影視拍攝指南》。(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特別的是,今年的《上海影視拍攝指南》是 。這份《指南》是對全球發行的,能夠吸引更多海外劇組到上海取景。於志慶指出,這三年來,有將近600個劇組到滬拍攝。

▲《上海影視拍攝指南》可用AR勘景。(圖/翻攝自鳳凰藝術)

▲《上海影視拍攝指南》可用AR勘景。(圖/翻攝自鳳凰藝術)

上海透過「 」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相關措施,包括扶植影視劇本、加強原創性、聚集後製及製片等標竿性企業、建造現代化的影視製作基地、培育新生代人才、搭建國際性平臺,並爭取到「上海出品」的數量為列全國前茅。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出品的電影備案就有244項,佔全國電影備案的10%;上海完片的就有70部,其中還有20多部正在院線上映;年度累計票房高達100億(人民幣,同下),佔國產片的27.53%。

以實際例子來看,今年大陸國產的票房前十中,上海出品就佔了四席,包括第三名的《我不是藥神》、第六名至第八名的《後來的我們》、《一齣好戲》、《無雙》,票房分別是31億、13.61億、13.54億、12.73億。

▲2018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我不是藥神》徐崢。(圖/friDay影音)

▲2018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我不是藥神》徐崢。(圖/friDay影音)

這些院線大片不只賣座,在國內外的重要電影節上也展獲大獎,像是《江湖兒女》就入圍了今年坎城影展,《我不是藥神》也斬獲多座金馬獎項;另外,上海的「戲曲電影」可說是大豐收,像是《曹操與楊修》、首部3D崑劇電影《景陽鐘》、首部3D越劇電影《西廂記》等影視作品,都是為了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而製。

▲首部3D崑劇電影《景陽鐘》、越劇電影《西廂記》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圖為《景陽鐘》。(圖/翻攝自《景陽鐘》劇照)

▲首部3D崑劇電影《景陽鐘》、越劇電影《西廂記》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圖為《景陽鐘》。(圖/翻攝自《景陽鐘》劇照)

►►雙城論壇/「合作失敗我切腹自殺!」陳志寬向上海放話:你們儘管來

►►雙城論壇/《比悲傷》變「比高興更高興」 饒紫娟:兩岸要攜手共進

►►雙城論壇/五月天在陸開唱次數曝光! 一首歌下載就破五百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