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巴吉奧是誰?因爲這個問題,我和小夥伴在十五歲的夏天打了一個下午,到了最後才發現,原來巴吉奧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巴喬。

諸葛亮就是孔明,孔明就是諸葛亮,產生這樣的笑話絕對不是因爲我們對於足球世界認知水平的膚淺,在媒體技術還沒有那麼發達的九十年代,不同媒體都很堅持自我,長期用不同譯名叫着同一個球星纔是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所以BAGGIO在甲方看來可以叫做巴喬,顯得直男,在甲方夫人眼裏就可以叫做巴吉奧,看上去更具有地中海氣息一些,到了乙方那邊就又可能叫做巴基伊奧或者其他什麼。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江湖上就曾經因爲英超射手希勒的名字到底是應該叫做“希勒”還是“謝勒”而爭執不休,一如後來那一場關於豆花應該是甜還是鹹的世紀之爭。還有齊達內和齊丹,維阿和威赫,在不同的媒體看來,只有自家翻譯的那個名字纔是根正苗紅的武林正宗,但凡在業務上有點追求的媒體一定有一套自己堅持的譯名體系。這樣的結果就是當球迷拿起一張自己比較少看的報紙或者雜誌的時候,發現上面提到的人自己一多半不認識。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在意甲盛行的年代,最有爭議的字眼大概就是“耶”和“埃”二字。比如,維耶裏和維埃裏,皮耶羅和皮埃羅,基耶薩和基埃薩,後來隨着央視轉播的統一口徑,當年的“埃”字輩大多都成了“耶”,到了今天還能叫出維埃裏的那都是看球有些年頭的老前輩了,至於薩內蒂和扎內蒂這樣的那都不算個事。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再後來香港迴歸了,翻譯界更熱鬧了。

"校長"譚詠麟在聯合會杯時發出一條微博:尼瑪上半場光芒四射,完場後更有大將之風主動和敗方球員握手!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除了內馬爾,碧鹹——貝克漢姆、朗拿度——羅納爾多、馬達——馬塔、費比加斯——法佈雷加斯、賓施馬——本澤馬……早些年如果你在香港翻開一本當地的足球雜誌,你會覺得打開的是另一個世界,進而深刻體會到千把年前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更要命的是據說同一個球員有時還會有不同的港譯名,甚至很多香港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諸葛亮是不是孔明。比如格策,有人譯爲古沙,也有人譯爲葛斯,這對於非粵語人士來說,那就更難以理解了。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電視的影響力遠大於報紙,感謝CCTV,正是早年CCTV的一家獨大,央視最早叫出來的,基本都變成全國流行的主流譯名了。維阿(威赫)是這樣,溫格(旺熱)是這樣,包括歐洲盃(歐錦賽)也是這樣。反倒是這兩年老爺子開始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好好的博格巴不叫了,非要叫什麼波巴。

小時候的足球世界(二十)——巴吉奧是誰?

其實關於球員的名字譯法,就是一個口音習慣問題,根本不能較真。因爲一旦習慣一種譯法,再用另外一個名字來取代它,就像是給人改名一樣麻煩。就像當年的西格諾里,按照熟悉意大利語朋友的說法,這是一個典型的謬譯。正確譯名是“西尼奧裏”,但西格諾里早已深入人心了,如果沒事找事非要按照標準念法,反而不知道是在說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