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爲啥要借殼上市,而不是直接上市?

近年來,借殼上市使得一些本來無法上市,或很難上市的企業圓了上市的夢。特別是中概股迴歸A股市場基本都採用的是借殼上市。比如分衆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巨人網絡借殼世紀遊輪、360借殼江南嘉捷,重組成功之後,這樣概念的股票都一飛沖天,借殼者獲利頗豐,三年解禁後就可減持了。

有網友提出問題,爲啥很多公司都不直接上市,非要借殼上市呢?一般的中小企業要想通過直接上市的途徑是非常不容易的。當年,阿里巴巴的馬雲因缺錢,找到了軟銀孫正義,而孫正義只用了2000萬美元就投資了阿里,如今其所持股份總市值達4000多億人民幣,如果當時阿里能直接上市,也不會讓軟銀佔了阿里這麼多股份。

那麼在A股市場直接上市究竟有啥艱難之處呢?首先,直接上市要有很高的門檻。股本總額少於3000萬人民幣的企業不準上市。成立不滿三年,不許上市。不能實現持續三年盈利,不能上市。有關持續盈利的業務內容出現變化的不能上市。

很多公司爲啥要借殼上市,而不是直接上市?

此外,還有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足 5000 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不足3億元,不能上市。有不良記錄的企業不能上市。未獲得審批的企業不能上市。不是一股一權的不能上市。

而阿里集團等互聯網企業不能在A股直接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不是一股一權就不能上市,因爲阿里巴巴是合夥人制度,同股不同權。也就是說,即使你擁有了阿里集團再多的股份,你在阿里集團也未必就有話語權。而在阿里集團的話語權主要是阿里的管理層說了算。像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都是屬於A、B股,同股不同權,所以這些企業除非借殼上市,否則就不能在A股直接IPO。

再者,要經過審覈關卡。直接上市的過程實在是過於漫長,目前需要排隊等候很久,可能還是好幾年,而且承銷費用還不低,弄不好要是通不過審覈還上不了市,前功盡棄,時間成本較高。而一些急於融資的公司會選擇借殼上市。不過,現在借殼上市的標準也等同於IPO,因此借殼也不是那麼容易。

很多公司爲啥要借殼上市,而不是直接上市?

最後,即使通過了發審委的審覈也要排隊等待上市,遇到股市行情好的時候,可能排隊時間還短一些,如果遇到股市走的是長期熊市,新股發行速度放緩,甚至暫停發行,那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上市。有的上市公司雖然通過了審覈,一看前面排着隊的還有幾百家,心就涼了半截,至少中短期內是沒戲了。

說了半天新股上市有多艱難,那麼借殼上市的好處又集中在哪些地方呢?第一,可以繞過監管部門審查,快速上市。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等於走了一條捷徑。第二,借殼上市後,無需向社會公開公司盈利的水平、資金數量等各項指標,增強隱蔽性。第三,自己可以控制上市時定價,不用市場來決定。當然,借殼上市時也要遇到較大的重組成本以及股權稀釋和攤薄。

借殼上市可以變通的解決“一股一權”的限制,可以迅速解決冗長的“審批和排隊”的無奈,因此很多企業願意上市。所以,市場上的垃圾公司的殼資源也有最後的價值。不過,借殼上市僅是曲線上市,通過這樣的方法是無法融到資金的,還需要在上市後通過“再融資”的途徑,達到融資目的。不過,隨着註冊制的推進,以後附合條件的公司都可以上市融資,借殼上市終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