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去看了一下新聞,發現張近東分三次清空了自己持有的阿里股份,而郭臺銘則是一次清空進行套現。

對阿里股份的清空爲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機?這其實值得我們思考。

馬雲退休之前,蘇寧和富士康爲何先後出清阿里股份?


第一,富士康或許缺錢,但蘇寧易購可不缺。

有很多人都說出清股票的原因是因爲這兩家企業缺錢,而並不代表它們對於阿里前途的擔憂,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數據:

馬雲退休之前,蘇寧和富士康爲何先後出清阿里股份?


2018年蘇寧易購營業收入爲2453.11億元,同比增長30.53%,在零售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連續兩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商品銷售規模爲3371.35億元,同比增長38.54%。2018年,蘇寧易購實現歸母淨利潤133.20億元。

蘇寧減持的原因我們可以理解爲張近東的見好就收,我們知道蘇寧的企業風格,是穩中求創新,也就是穩定最重要,這說明張近東對於投資有自己的原則,並且相當理性,不然也不會分三次出清自己的阿里股票,這說明在他心裏阿里的股價擁有自我調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他的利益最大化。

對蘇寧和張近東而言,這只是投資收益回報的一次常規操作。

馬雲退休之前,蘇寧和富士康爲何先後出清阿里股份?


而富士康的情況稍有不同。

鴻海機密(富士康大陸公司)旗下手機代工廠富智康公佈2018年財報,營收149.29億美元,高於2017年的120.8億美元,營業毛損8400萬美元,低於2017年的營業毛利1.3億美元,稅後虧損8.57億美元,也高於2017年的虧損5.25億美元。

這次郭臺銘套現了3.9億美元,可能主要目的用來救急,但可能性並不大。鴻海精密運營虧損的主因不在於資金問題,它也擁有很不錯的現金流和融資渠道,它的主要問題還出在對手機廠商的依賴尤其是對蘋果的依賴上,這讓它的業務發展很被動。

馬雲退休之前,蘇寧和富士康爲何先後出清阿里股份?


第二,我們或許更該關注,爲什麼是這個時候?

現在的阿里處於什麼狀態呢?領導權交接的過渡時期。

馬雲將會在今年退休,正式將公司的管理權移交給張勇,不管這種移交存在多少水分,但我們都應該清楚一點,張勇對於阿里的掌控只會越來越深,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沒有馬雲的阿里,會是現在這個發展蓬勃的阿里嗎?

我覺得那些大佬們會想的更多,他們擁有更多信息,相比我們也會更瞭解張勇,那麼張近東和郭臺銘的舉動我們可以理解爲一點:他們對於沒有馬雲的阿里缺乏信心。

或者說,對於接過接力棒指揮阿里這艘航空母艦的船長張勇缺乏足夠的信心,或者說了解。

也正是基於此,他們選擇阿里股票在高位時出清股份,實現利益最大化。

反之,即便猜錯,在他們看來阿里的發展也已經到達自身發展的瓶頸,股價已經無力再出現大的波動。

所以我倒認爲這兩件事體現出一種聲音——對後馬雲時代的阿里發展的悲觀看法,或者說對新接班人的信心問題。

馬雲退休之前,蘇寧和富士康爲何先後出清阿里股份?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阿里的股價就目前來看很難因爲這樣的事件發生大跌,因爲馬雲打造的阿里是個很健康的生態,它不需要出奇招行險,就能夠應付許多困難情況,而如今要做的可能也是蘇寧的運營觀念,穩中求新,正奇相合,這纔是一家想要成爲百年企業的偉大公司所應當持有的理念。

馬雲退休之前,蘇寧和富士康爲何先後出清阿里股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