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警覺性一向低

英國牛津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共同成立的「CCOUC災害人道救援研究所」發表調查指,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有近半受訪人士仍未打算為下次颱風做好準備。研究所所長陳英凝認為,港人防災意識不足,或跟政府在災後沒有持續教育市民有關,她指「山竹」過後政府沒有大力推動驗窗等計劃,反映政府推動力不足。

左起: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林靖宇、陳英凝、研究所副所長陳廣慧

「山竹」在今年9月17日清早時份漸離本港,為緊貼市民記憶,研究所當日下午隨即開始為期半個月的調查,訪問了540人,發現只有五成二受訪者打算為下次颱風來襲作準備,當中會預先了解相關資訊的人最多,預先準備救災袋的人最少。研究所所長陳英凝認為,情況有待改善。她認為,政府在颱風過後沒有充足後續跟進,例如推動驗窗計劃。陳英凝稱,市民願意聆聽政府呼籲,但若港府沒有相應計劃,社區亦難以開展防備工作。

至於政府有何改善方法,陳英凝指,政府欠缺單一部門統籌災害應變工作,每次均靠跨部門合作,缺乏恆常溝通,「有事就合作,無事就各有各做」,認為若政府重視防災工作,便需要設立統籌部,加強應變能力。陳英凝補充,研究仍發現,有一成二受訪者在「山竹」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期間,非因工作、受傷或急病而外出,當中以男性及15至24歲受訪人士為主。她認為,結果跟人生閱歷有關,明白年輕人好奇心重,希望更瞭解外界情況,但若外出受傷,反加重救援人員工作量。

另外,研究所亦公佈有關登革熱的調查,機構訪問了420人,逾九成人知道今年有本地登革熱個案,近八成人亦得悉登革熱透過白紋伊蚊傳播,不過只有三成人到訪登革熱高危地區時會採用防蚊措施,原因分別為71%及48%人認為,在本地及外地感染登革熱風險很低。陳英凝指,研究反映港人對政府的防疫工作有信心,是對政府的鼓舞,但亦反映港人警覺性低。她認為,港人不能單靠政府防疫工作,亦要做好個人衛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