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他提倡用最自然、最合適的方法來闡述「設計」。他的設計作品在日本傳統文化基礎上運用簡素平實的設計風格,以平和的設計心態、清晰的設計語言打造了深受日本國民歡迎的、以及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的設計作品。

原研哉善於在日本傳統色彩中捕捉現代生活的意義,其設計理念是在平凡簡單中挖掘深刻的哲學意義和生活內涵。

日本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曾經評價原研哉說:「我估計原研哉確信自己是具有邏輯分析和闡釋事物能力的設計師,但是我卻更喜歡把他看成能夠最大限度以直覺感知事物和現象的設計師,他想展示一個空的、自由的框架,日式美學或者說簡約美學是他思想的基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前研究主任前田約翰也表述過相似的觀點——「原研哉作品的意義在於,在一種可感知的日式簡單文化中,他揭示了一種存在於禪之無中的有。」

原研哉的根植於日本傳統文化,堅持簡素平實的設計風格,以平和的設計心態、清晰的設計語言打造了深受日本國民歡迎的,以及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的設計作品。

原研哉善於在日本傳統色彩中捕捉現代生活的意義,其設計理念是在平凡簡單中挖掘深刻的哲學意義和生活內涵,在原研哉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設計技能,便是捕捉實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與傳統風格相比,原研哉的設計作品剔除一切繁瑣的設計元素,用最直接的裝飾語言體現較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原研哉受日本傳統文化「空」的影響,在他的設計作品中無一例外的貫徹了「空」這一概念。在日本人的思想裏,「空」是溝通。下面在三個方面介紹一下原研哉的設計風格。

一、在理性那個和感性之間尋找設計的內涵

1999年,原研哉設計的新瀉縣巖船米的包裝,以有機土壤和有機肥自然種植的最上等級精糧。日本的米糧分不同的等級,這巖船米包裝要表現的是最上等級形象。包裝運用最樸實的白色紙,白色本身就是一種美感,而日本人對白色的尊崇是自古便有之的傳統。在日本人的審美觀念中,白色彰現出一種高貴的平和。映入視覺的白色不是一種單調的色彩,而是「無相可感」,即沒有可以看到的具體形象,但是心靈又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

單純的白色中包含了物質性觸感和感覺,激發出人們關於「背景性」、「包容力」「現代感」「品位」「高級感」「更新性」等各種各樣的聯想。設計運用了最樸實的風格與紙料的應用,沒有任何浮華裝飾的包裝簡潔明快,而更能傳遞產品的特性和環保的信息,即蘊含著深層的日本傳統文化內涵,也融入了現代設計中,作品看似安靜平緩卻充滿了力量,靠近人心,這也是原研哉這位設計大師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思考的地方。

在原研哉的眼裡,留白並不是作為功能的一部分而存在,白色本身就是一種美感。這恐怕根源於原研哉受傳統日本文化的洗禮,和想包容一切西方意識不同,日本的傳統空間意識是空白的部分叫空間,在那裡有閑逸和緊張的空感和氣氛,從他對作品整體的空間和造形的細膩描寫,以及對空間的取捨、空間意識等使我們看到日本傳統空間的一端。這在他最為人稱道的為日本梅田醫院設計的指示牌中體現得最淋漓盡致。他設計的所有指示牌都用白色棉布為材質,上面用紅色表明樓層、診室的名稱。他解釋說,白色給病人以優雅、潔凈的感覺。它在提供病人需要的信息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傳達了這所醫院對衛生的苛求-即使純凈的白色棉布也能一塵不染。這就在醫院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充滿緊張感的空間世界裡實現了一種感覺消費的不斷升華。

二、RE-DESIGN(空+禪寂)

原研哉認為,設計不應僅是視覺的加工,而是綜合信息加工的過程。這包括了信息收集、分析、消化、重組、升華,最後纔到形式化的視覺表現。他提倡我們應該從特定的設計順序中跳出,將生活中的無限可能表達出來,將隱藏在日常生活細節中的資源以及訊息進行修改再加工。在「日用品」這個題目的設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異的事物,而是從人們所「共有」的物品中來提取價值,用最自然、最合適的方法來重新審視「設計」這個概念。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日本設計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設計追求的不再是「+」,而是空+禪寂的境界,「RE-DESIGN」本是原研哉組織策劃的一個展覽,這個展覽「是以重新審視已經存在的日常用品為目的」。

後來編纂成書,讓更多的受眾能夠接觸到這個理念。在這個理念的影響下最有代表性的設計是日本設計師坂茂設計的捲筒衛生紙,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設計不難實現,不同於平常的就是衛生紙裡面的捲筒是方形。「它的用心之處在於它造成的不便」,當你拉動衛生紙時,會產生阻力,你扯斷紙的時候會聽到「喀噠」的聲音,在提醒你,要節約資源。「這個信息和實現的功能便是節約資源。」再者方形在排列時比圓形產生更小的空隙,利於搬運,儲存時也節省了空間。原研哉認為,設計基本上沒有自我表現的動機,其落腳點在解決社會大多數人的問題。在設計過程中,產生的人類共同感受的價值觀,由此引發的感動,是設計最大的魅力。

佐藤雅彥經常研究「溝通的根本」這一問題,並在創作實踐中去表現,我們可以把以這個問題為核心在人們心目中一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稱為「感動的萌芽」。他設計的出入境印章上出境是向左飛的飛機,入境印章上是向右飛的飛機,這樣出入境手續一目瞭然,如果每天來日本的外國遊客有五萬人,那麼在機場使用這個印章就會產生五萬個驚喜。他的設計最大意義是啟示對於沉迷於電子媒介而不注重日常生活中交流實踐的人。

三、超越花哨的美

設計的方嚮應該是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設計聯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無印良品的理念是「這樣就好」,而非「必須如此」這說明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意識形態是變化的。而設計企業形象,正是幫助企業規劃好自己的發展進程,溝通協調好各種關係,展示自己。原研哉還給AGF的「MA XIM」咖啡做過包裝和宣傳設計。咖啡本身的概念非常具體而固定,加上咖啡本身是黑褐色,初看起來,無論其咖啡的概念還是表象,都不容易被設計成「空白」。

原研哉巧妙地採取了這樣一種設計:將「MA XIM」的包裝塗成金色,文字logo用黑體字寫出來,並在下方畫上王冠符號,每個細節都符合「MA X IM」一貫的訴求:貴氣、精緻。這是AGF剛進入日本市場時,為了強調其自身的貴氣而做的設計。等過了一段時間,顧客對MA XIM的概念有所瞭解後,一個宣傳海報就問世了:一瓶咖啡被放置在簡約的餐室裏,大部分器具都很素凈,擺放得整整齊齊。一下子又多了許多「空無」的意味。對於這種被日本文化的「空無」觀進行過洗禮的設計,原研哉這麼說:「我只是希望挖掘事物本質上的一些東西。」實際上,日本設計理念中的這種「空」的概念,與日本人愛清潔,愛「簡潔」一樣,都是一種超越花哨的美,這也正是日本人的美學原則。在原研哉的其他作品中,也都無一例外地貫徹了他這一設計理念,體現了當代日本設計的精髓。

四、總結

原研哉提倡用最自然、最合適的方法來闡述「設計」。他的設計作品在日本傳統文化基礎上運用簡素平實的設計風格,以平和的設計心態、清晰的設計語言打造了深受日本國民歡迎的、以及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的設計作品。

通過原研哉的設計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出簡約設計理念,簡約而不簡單、不空洞,簡潔而內涵豐富,單純中有變化,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在原研哉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學到的是以下幾點:本土文化和日常生活用品是設計源泉,通過這些元素設計出來的作品看似平靜平緩卻充滿了力量,最靠近人心;之前的設計複雜是因為形式代表權力,我們現在完全可以簡約設計,在簡約中見優雅;作品重在表達豐富多義的思想主題與神韻。

換位思考,簡約的背後也體現出了一種現代「消費觀念」,即注重生活品位、注重健康時尚、注重合理節約科學消費。在簡潔的形式中展現出深刻的內涵,這纔是現代設計應該崇尚的流行理念。我們在以後的設計中可以在傳統色彩中捕捉現代生活的意義,也可以將傳統文化與西方設計相結合,這樣設計出的作品不僅可以滿足人們視覺感受、思想享受,還有人文價值享受,使作品在簡潔形式中展現深刻內涵。


剛好有幸,前幾年和原研哉的學生有過交流。我喜歡通過別人去看一個人。譬如這裡用原研哉的學生,看他的人。

交流現場,小範圍聊天。孫先生(原研哉學生)是個很淡然的人,89年生人,卻散發著一股靜靜的味道。

分享的內容,很生活,很軌跡,剛開始,或許有點懸,不明所以。可是,當他拿出背後設計的論理時,被震驚了。原來設計可以做的那麼細緻,特別是前期調研和模型搭建部分。

日本設計,強的原因。或許祕密就在此,也是自己這次抽空去聽講的原因。很受啟發,就像以往都知道這些事,不過如何做分析和提煉,卻知之甚少。

如果,再做一次完整的畢業設計,或者大型個人案例。這套分析模型完全可以融入自己的宇宙系統。孫先生講的過程,我竊以為是在訴說宇宙的構成。如何發現,如何發想,如何發散,如何重新將那個時間那個地點宇宙搬離重構成新的摸樣。

模樣,就是設計最終的形態。

或許,說的還是有點懸。文字沒辦法完整表達日本最棒的研究院教授的究竟是什麼?

鬥膽,試著將分享提煉成幾點。

  • 無序,降低自己的主觀性,將客觀融入到作品中
  • 我在想什麼:我們是一個點,人生就是由很多點構造起來。(我為孫先生,第一人稱)
  • 日本設計大師在想什麼:講究作品背後的深度。追究為什麼做這個?
  • 作品承載的是什麼:聲音作為基礎,每個音都有變化。聲音接觸的信息量比視覺要多得多。音量,音程,音響(大小),音質(觸覺)。

最終作品的形態

五感設計,帶有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

這樣的方塊大概有60份,記錄的是某個地區某一分鐘發生的事情。

重點不是這些,是這七本論理(設計方法)

透露個小細節,當時原研哉畢業設計並沒有視覺部分,完全是一大摞設計論理。(論理為推演為什麼這樣設計的過程,是完整的系統,類似一個宇宙)

約莫翻看能有300頁左右的樣子,全部7本書籍的頁數。

部分資料展開

以聲音為視覺基礎,如何構成視覺元素的推演節選。

挑選60個瞬間,放進論理部分推演形成的模型,完成視覺重構工作。

最後,

最大的啟發是

最終呈現不一定是視覺衝擊力很強,不過教授會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極強的論理支撐。

前提是,

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形成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

單純從分享者筆記本中,便能偷窺出其中的點滴。

via:感謝TurtleHill玳山的活動場地和孫思嘉的精彩分享

講座資料: TurtleHill玳山--《角色:設計師與設計 展》

孫思嘉,平面設計師。

北京人,1989年生於中國上海。上海戲劇學院視覺傳達系學士;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碩士。師從板東孝明、原研哉研習設計學、設計理論演習。專力於[多感傳達]之設計與實踐;一心在[思索與記錄]之往複循環。現居東京,求索、創作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