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健康网/特别报导】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只损害关节,还会导致中风?一位还不到30岁,就因小中风、右半身无力紧急送往嘉义长庚医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女病患,在详细检查后,排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凝血因子异常…等可能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子,最后评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参与会诊并接手该病患治疗的嘉义长庚医院风湿过敏免疫科林科名主任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若病情控制不佳,体内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况,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不可轻忽。

检视相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控制不佳,小心中风早上身?!

幸运的是,患者在住院一周、继续复健一个月后,外表很快恢复到完全看不出曾经中风过,但如何控制好体内隐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况,才是重要目标。林科名医师表示,患者在小中风前已陆续换用2种生物制剂,原以为是患者忙于工作,未能规律回诊、用药,影响治疗成效,所以先维持原本的用药,并建议患者停用消炎止痛药。林科名医师解释:「对于心血管病变患者,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可能增加中风及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患者抱怨偶尔会痛到受不了,还是得吃止痛药。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和病人讨论后,决定换用小分子口服药;服药一个月后回诊时,患者高兴的说:「早上起床时关节比较舒服不僵硬,疼痛减少,止痛药也很少用了。」除了小分子口服药比打针更方便,小中风事件也让患者更愿意积极配合治疗、规律回诊。

检视相片
嘉义长庚医院风湿过敏免疫科主任林科名医师。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多元选择,临床上会考虑疗效、副作用及患者的需求来综合评估,找出最理想的治疗计划,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林科名医师呼龥患者「配合医嘱、积极治疗」,不但能改善疼痛不适症状、避免关节受损,更能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中风、骨松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共病。

除了配合药物治疗,林科名医师也鼓励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友们学习保护关节的方法,例如避免关节负担,注意姿势,必要时搭配护具;以及强化肌力,像是踮脚尖站10~20秒;或是坐下、平躺时单脚膝盖伸直向上抬,维持10~20秒再换脚,这些简单动作能强化大腿四头肌,减轻膝盖负担。林科名医师强调,「主动询问医师、加入病友团体,可以找到很多自我照护的好方法,积极面对才能让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减到最低。」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