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風險控制指的是通過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等程序,對信貸風險進行評級、分類、報告和管理,保持風險和效益的平衡發展,提高信貸的經濟效益。

信貸風險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它貫穿於整個信貸業務流程的始終,包括貸前信用分析、貸中審查控制、貸後監控管理以及貸款安全收回幾個環節。

信貸風險控制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為了在規模、風險、效率和客戶體驗之間取得平衡,建立相關信貸標準、制度、流程和崗位配置。

在利率、資金成本、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規模和風險是影響信貸機構利潤的兩個重要因素。規模大、風險小,是所有信貸機構永遠不變的追求。

但是,以上兩者在實踐中常常是矛盾的。過於追求信貸規模的擴張,往往會導致貸款逾期率的不斷增加;過於追求風險控制的完美,往往會限制信貸規模的增長。正是因為矛盾的存在,實踐中的風險控制才必須追求兩者的平衡,既不能只要規模,不管風險,也不能只顧及風控,不顧規模。

例如,某信貸機構在現有條件下,規模達到了5億,逾期率為2%是最佳選擇,那麼在信貸風控實踐中,應始終以逾期率2%為前提,不斷將規模擴大至5億元。

由於放款效率和客戶體驗會影響規模,尤其在小微信貸市場競爭不斷激烈的背景下,放款效率和客戶體驗也給信貸風險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戰。

例如,如果某信貸機構只需要客戶提供身份證就能獲取客戶的身份信息、家庭情況、房產信息和職業狀況等,那麼,就無需客戶提供戶口簿、結婚證、房產證等,如此可以大大提升放款效率和客戶體驗,吸引更多的客戶選擇該信貸機構。

信貸風險包括多種不同的風險,比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政策風險等,信貸風險控制的目的就是在保證業務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風險。

從流程上看,信貸風險控制包括貸前准入和調查、貸中審查和審批、貸後檢查和逾期催收。

信貸風險控制因信息不對稱而起,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貸前環節收集和整合信息;貸中環節審核信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恰當的決策;貸後環節是在放款後關注客戶動態以及逾期處理。

在這三個環節中,貸前是基礎,收集和整合的信息越充分,越有利於貸中信息審核並做出正確的信貸決策。貸前和貸中環節所做工作越充分,貸後環節也就越輕鬆,只需要進行常規的貸後追蹤;反之,如果貸前工作不夠充分,就會影響貸中決策的效率和質量,進而增加貸後環節的工作量。

如果信貸機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貸後逾期,那麼也就無暇顧及新市場的拓展,嚴重影響信貸機構的進一步發展。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行為都有風險,這些風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完全可控、不完全可控和完全不可控,第一類是指通過人力能夠避免的這種風險,比如摔跤;第二類是指通過人力無法避免、但是可以控制其發生概率的風險,比如空難;第三類是指通過人力完全無法避免的風險,比如地震。

信貸風險屬於不完全可控的風險,信貸生來就帶著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控制其發生概率,經營信貸就是經營風險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信貸服務的對象大部分是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它們同樣面臨著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會轉化為信貸機構的風險,因此信貸風險具有傳遞性。這種傳遞性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客戶的上下游合作夥伴或同行動態,比如客戶下游延長計算週期可能會影響客戶正常還款;二是信貸同行內的傳遞,比如某一信貸機構開始壓縮貸款,這可能導致客戶資金緊張,從而影響其他機構債權的正常收回。

就像空難的原因可能是機器故障、操作不當、天氣惡劣等,引發信貸風險的因素也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包括宏觀層面的國家政策、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中觀層面的行業動態,微觀層面的企業管理情況,正是信貸風險因素的複雜性決定了其控制的複雜性。

另外,信貸投放有一定的週期,因此風險預測通常是基於歷史和經驗做出的,實際投放後,必然會出現與預測結果相悖的情況。信貸風險控制貫穿於貸前准入至貸後催收,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的風控側重點,這讓信貸風險控制表現出一定的動態性。


慧安金科:信貸風控——貸前+貸中+貸後的全方位風控?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慧安金科:半監督主動式機器學習的技術優勢:銀行金融風控場景分析?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