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大衆集團的“盈利小能手”並不是遍地開花的大衆品牌,也不是位列BBA的奧迪,而是在華名不經傳的斯柯達。2018年,斯柯達的營業利潤率爲8%,高於奧迪品牌的7.9%以及大衆品牌的3.8%。但斯柯達在華表現平平,如何才能擴大斯柯達的在華營收能力?

健全產品線 通過推出、更新車型提高品牌活力

斯柯達的在華產品集中在小型車、緊湊型車和中型車的中低端市場,其中晶銳、昕銳和昕動瞄準十萬以內市場,明銳、速派捍衛斯柯達在十幾萬級別的家轎市場地位,柯米克、柯洛克和柯迪亞克分級佈局於我國中低端SUV市場。作爲合資身份的斯柯達,這樣的產品種類顯然不夠。而且晶銳與昕銳在產品定位上稍有重疊,加之“各有千秋”的產品名稱,令斯柯達在產品線上產生混亂。

大衆集團真正的“盈利專家”!三年內推30款新車並擴大在華營收?

聰明的斯柯達已然發現問題所在,因此斯柯達首席執行官伯翰·邁爾在20號的發佈會表示,新一代明銳、插電混合動力版速派以及純電動Citigo將在今年推出,並且在未來三年將推出涉及不同車身款式以及電氣化版本的新車。有了新車的“孵出”保障,斯柯達還需要合理調整產品名稱、佈局,確立一幅完整、清晰的產品線圖。在這方面,“自家大哥”奧迪做得不錯,值得斯柯達爲之學習。

提高知名度 利用媒體網絡以及銷售打響品牌

斯柯達在華表現平平,這與它不慍不火的品牌知名度不無關係。事實上,斯柯達明銳2006年纔在上海大衆投產,比起大衆和奧迪要來得更晚,因此在華知名度稍遜一籌也在常理之中。但斯柯達並不是小打小鬧的“龍套演員”,它誕生於工業強大的捷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生產商之一。而德國是斯柯達最大的出口國,英國是斯柯達的第二大出口國,顯然斯柯達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遠超中國,因此斯柯達只是“不鳴則已”,但能否“一鳴驚人”就得看其新產品的驚豔度了。

大衆集團真正的“盈利專家”!三年內推30款新車並擴大在華營收?

羊毛出在羊身上,斯柯達在華知名度和品牌力度不高的問題並不是硬傷,通過媒介宣傳、廣告、消費者以及經銷商等渠道進行持續的品牌宣傳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在網絡發達的現代,衆多車企多以網絡宣傳爲主,斯柯達的對手甚多,所以斯柯達在“在華品牌力不足”的劣勢下需要更積極的宣傳。除此之外,經銷商的銷售宣傳也是策略之一,從以銷售帶宣傳到以客戶帶宣傳,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果斯柯達汽車能保持質量、知名度、品牌力和口碑俱佳,在華銷量增長是指日可期之事。

嘗試新能源 涉足電動、混動和電氣新能源汽車

在燃油車車向新能源汽車的過渡期,斯柯達面臨衆多對手的挑戰,一旦不緊跟社會的大流必會錯失機遇。細看今朝,大衆、本田、豐田以及一衆自主品牌均擁有自家的新能源車型,而斯柯達中國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尚未出現。雖說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技術尚未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早到好過遲到,遲到好過不到”,儘早將新能源車型推至熒幕,能爲其佔據新能源的一席地位。

大衆集團真正的“盈利專家”!三年內推30款新車並擴大在華營收?

可喜的是,斯柯達的新能源造車之路並沒“走歪”,其首款基於大衆MEB平臺打造的Vision IV概念車在今年的日內瓦車上有所展示,並將於明年6月推出。此外,斯柯達在今年推出基於大衆e-Up的電動車e-Citigo後,繼續提高其在電動車鄰域的造詣,儘管斯柯達在2018年仍擁有4.4%的交付量增長率,但相比連續五年創下的銷量紀錄已是下降15%至104.7億元。逐年下降的銷量一方面與歐洲新實施的WLTP測試規程、匯率波動、捷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中美貿易衝突等因素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與新能源汽車逐年增長脫不了幹係。故此,斯柯達在電氣之路上並不能“掉鏈子”。

寫到最後:

斯柯達目前在華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但我們從其確立的“三年計劃”裏確實也看到了它的雄心壯志。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然趨向飽和、整體消費者年輕化、合資品牌價格下行和自主品牌性價比高漲等因素給斯柯達帶來嚴峻的考驗。在緊接下來的三年,斯柯達會爲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它又能否用一曲勝利的捷克戰歌在中國分得更大得“蛋糕”?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