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很多的才女出自青樓,其實這個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古代青樓可不同於妓院,青樓女子雖然聽上去名聲不怎麼樣,可是,大多數都是貧窮百姓家的孩子,這些女孩,從小送入青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從小培訓,你說她不成才都難呀!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明清時期青樓才女有這麼多,有哪些有名的才女呢?

一,古代青樓不同於妓院,以賣藝為主,講究的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技藝,這也是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很傾向於流連青樓的原因。

在古代青樓和妓院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很多貧窮人家的孩子,好小的時候送入青樓,從小接受訓練,不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得樣樣精通,就連待人接物也都有禮有節。自明朝之後受朱理禮教思想熏陶,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久閨深閣,女子思想束縛嚴重,民間才女少之又少,反觀青樓,便不受拘束束縛,從小教育培訓,這也成就了明清青樓女子多才女的佳話。

二,盤點一下明清時期青樓的才女吧!雖然出自青樓,可是才氣不輸男子,老話說的號巾幗不讓鬚眉!

要知道,青樓都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喜歡流量之地,他們品味高,文采學識高,相之匹配的青樓女子也是必須具有相應的才輕輕,因此青樓女子們從小培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清代著名文人袁枚《隨園詩話》中也曾說:「齊武帝於興光樓上施青漆,謂之青樓」,並指出:「今以妓院為青樓,實是誤矣。」可見,「青樓」原先乃是帝王之居的皇宮,青樓並不等同於妓院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來盤點一下明清時期青樓的才女們吧!

1.陳圓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才女就是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女主人公,陳圓圓原名邢沅,字圓圓,少時父母早亡,後被賣入蘇州梨園,由於陳圓圓自小聰明伶俐,因此在梨園從小學習詩詞歌賦和戲曲後,很快就嶄露頭角,在出演《西廂記》中的紅娘後,她那容辭閑雅,明艷出眾的氣質,更是讓人不能自已,正是由於陳圓圓的才氣逼人,容貌雙全,才導致後續李自成,吳三桂爭相垂青,導致衝冠一怒為紅顏世界的發生。

2.柳如是:又是一個悲情才女,明末清初女詩人,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自幼聰慧好學,從小培育音律、繪畫、書法、詩詞,作為一名女詩人,她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最後錢嫁與錢謙益作為側室,總算也有個好的歸宿。

3.董小宛: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從小培養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作為秦淮河邊上的歌姬,她也有自己的理想。1639年,董小宛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後嫁冒為妾,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結束語:明清時期,雖然受著封建禮交思想的束縛禁錮,但是在青樓里,並沒有受到限制,反而,擺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從小培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使得明清時期,青樓才女人才輩出,例如柳如是,陳圓圓等等,才女出自青樓也成為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泊秦淮》中有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中的商女就是青樓女子。如果要探討為什麼有才情的女子大多出自於青樓,其實應該從幾個方面來看:1、青樓女子的出身;2、古代文人的嗜好;3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束縛。從這三點鐘仔細的斟酌就能夠看出為什麼古代有才情的女子大多出自於青樓的原因。

一、青樓女子的出身;青樓這個地方畢竟是供人享樂的地方,並且在古代宗教禮法大於天的時代,娼妓這個職業絕對是沒有人會願意做的,更何況有才情的女子。成為青樓女子的人都是各種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著名的江南名妓蘇小小,本身出身是錢塘的一個富裕人家,她的父親是當地的富商,並且還是家中的獨女,備受寵愛,但是因為蘇小小15歲的時候,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蘇小小才入了青樓。

再例如明晚期的名妓柳如是也是在十歲那年因為家庭的窘迫,被父母賣給了青樓,雖然身為青樓女子,但是柳如是卻是非常的有才華,更是得到了江南大才子錢謙益的喜愛,被錢謙益贖身之後做了他的小妾,在明朝亡國的時候,柳如是要錢謙益和她一起投江殉國,但是錢謙益卻以「水太涼」為理由拒絕殉國,投降了清朝。

還有著名的巾幗英雄梁紅玉,也是出自青樓,梁紅玉是出自將門,她的父祖因為征討方臘獲罪,梁紅玉被充當了官妓。直到宋金交兵之時,她遇到了韓世忠,並且在韓世忠身邊出謀劃策,在對抗金軍的黃天盪之戰,親自披掛上陣,為自己的夫君擂鼓助威,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48天,威震天下,真是巾幗更勝鬚眉。

二、古代文人的嗜好;古代是男權主義的社會,不想是現在逛青樓是犯法的,當時的青樓女子地位極其低下,男人逛青樓是被允許的,並且如果能夠得到花魁的賞識,成為入幕之賓,更是可炫耀的談資。普通人逛青樓是找樂子,而文人逛青樓是毋庸風雅,所以在古代青樓是文人最喜歡的地方,青樓女子能夠有這麼多傳頌到後代,大多與這些文人分不開。

例如宋朝的才子秦觀,是北宋婉約派著名的詞人,在野史中他與蘇小妹的愛情故事也是被人傳唱,但是現實中並沒有蘇小妹,有的更多的是青樓女子的陪伴。更有記載秦觀甚至以青樓做書房,把青樓女子的胸作為案幾,可謂是一代風流才子的典範。並且一句「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唱哭多少女子。

還有就是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柳永更是不用說,是歷代才子中入青樓的代表人物,生在書香門第,死在青樓之中,死後更是全城妓女披麻戴孝,痛哭不已,更是一生都沒有娶妻生子,青樓就是他的家,青樓女子就是他的妻子,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孩子,一生孤苦風流,也成就了很多青樓女子的名聲。

三、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舒服;不管我們現在人了不了解歷史,我們都會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歷史上雖然不乏出身大家閨秀的才女,但是還是極少數罷了。有的人會說李清照就是典型的不是出身青樓的才女,但是要知道李清照的名氣是在他的夫君去世之後,自己孤苦無依,拋頭露面之後才有的。

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舒服,導致傳統的女性從小都被灌輸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理念,如果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更是以傳宗接代,舉止端莊為模範。這些傳統的女子根本就不會有出格的事情發生,即使有才情也都被埋沒掉了,不是她們沒有才,而是被封建社會束縛掉了,並且男權主義極盛的時代,男人是看不得自己的女人拋頭露面。

舉一個例子,清朝的才女顧太清,她出身名門更是王府的側福晉,並且還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女小說家,非常的有才氣,在八旗子弟之中更是有「男有成容若,女有顧太清」之語。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才女,因為和當時著名的大才子龔自珍有了幾首應和詩詞,就被懷疑與龔自珍有染,被逐出了王府。

以上可見,並不是只有青樓才有有才情的女子,而是正常人家的女子根本就沒有機會有才情,都被封建社會束縛住了。並且歷史留名的有才情的青樓女子也都是出身本身不錯,在年少時候就有良好的教育基礎,之後不得已才入了青樓,也只有青樓這種地方才會讓這些女子拋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舒服,才能夠有可能成為才女在歷史上留名。


在古代,青樓和妓院還是很有很大區別的,與普通提供性服務的妓女不同,青樓女子大多從小接受訓練,不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連待人接物也都有禮有節,故而青樓多才女也就不奇怪了。此外,由於理學的發展,元朝之後女性思想束縛比較嚴重,民間再難出才女,而青樓則不受此限制,自然也就給人留下了「只有青樓出才女」的印象。

青樓不同於妓院,從業人員普遍素質較高

「青樓」二字原本與妓院並無關聯,而是指青漆塗飾的豪華精緻的樓房,通常是才子佳人、達官顯貴聚會之地。因富貴人家的姬妾和家妓大多居住於這些地方,因而從唐朝之後,「青樓」才逐漸與風月場所畫上了等號。

雖然同為風月場所,但青樓與妓院比起來無疑更為高級,雖也經營皮肉生意,但卻並不以此為主。青樓中通常有兩種從業人員,分別是「清倌人」和「紅倌人」,其中「清倌人」只賣藝不賣身,歌姬、舞姬、樂姬便屬於此類,她們通常只是文人士子、達官顯貴交流聚會、外出遊玩的調劑品;而「紅倌人」則是既賣藝也賣身,不過檔次通常很高,一般能夠成為她們入幕之賓的不是達官顯貴,就是風流才子。

然而,不論是「清倌人」,還是「紅倌人」,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才藝出眾。因「青樓」的服務對象主要集中於上層社會,如果沒有相應的才識、談吐,根本無法融入,自然也就達不到服務的目的。因而,青樓女子大多從小便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不僅色藝俱佳,且通常眼界、談吐,包括言行舉止都極為出眾。

除了從小接受教育和訓練之外,青樓女子的出身也決定了她們不同於一般的「風塵女子」。通常進入青樓的女子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罪人家屬,古代往往是一人犯罪、禍及全族,妻女便通常被充入了官妓,也就是官方開辦的青樓。二是墮入風塵,這些女子原本家境都不錯,但往往因家道中落或者天災人禍等原因,而就此失去生活來源,無奈之下進入青樓。第三種才是人口買賣,也就是被賣入青樓的女子。

前兩種女子,因為出身的原因,本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再加上青樓有針對性的培養,成為才女的幾率自然也就比較高了。

理學對女性思想束縛太過嚴重,元朝之後民間很難再出才女

雖說由於工作的原因,青樓比較容易出才女,但事實上元朝之前,民間才女同樣層出不窮,例如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又如班昭、魚玄機、朱淑真、謝道韞等。而自元朝之後,民間就再也難出才女了,這顯然源於理學的嚴重束縛。

「程朱理學」自北宋程顥、程頤創立,到南宋朱熹時期大成,受到北宋末期「靖康之難」中女子受到凌辱現象較為嚴重的影響,理學在官府、士子的助推下開始大行其道,然而由於自唐朝以來社會風氣整體較為開化的原因,此時理學的影響尚不是很嚴重。

而到了元朝時期,理學開始正式被確立為官方的意識形態,官方意圖通過大力弘揚理學,削弱「華夷之辯」對統治的衝擊。在官方的大力倡導之下,歷經元朝百餘年的統治,理學開始普遍被士子和民間所接受。也正是由於理學的大行其道,不僅使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思想得以廣泛傳播,更使女性思維開始趨於保守,歷經明清兩朝的發展和扭曲,這種影響可以說已經根深蒂固。

正是在理學思想的影響下,尤其是關於女性方面的理學限制開始扭曲之後,《女憲》、《女誡》、《內訓》等開始成為女性的道德標準。到了明清時期,所謂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子無才便是德」等思想已經開始成為社會對女性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女性,也僅停留在讀書識字、琴棋書畫方面,至於詩詞歌賦那是想也不敢想的。

△「秦淮八艷」全部堪稱才女

這種瘋狂的禁錮之下,民間自然難以再出才女。相對來說,青樓女子顯然不會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此消彼長之下,明清時期才女基本全部出自於青樓,自然也就成為了普遍現象,例如著名的秦淮八艷。直到民國之後,女性思想逐步解放,民間這才開始有才女出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