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你對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瞭解又有多少呢?“延吉旅遊”繼續帶大家瞭解屬於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所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爲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2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爲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吉非物質文化遺產佔比情況

作爲全國朝鮮族最大聚居城市,從區域分佈看,延吉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均在城區範圍內。在全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傳統技藝類項目11項,佔比38%;民俗類項目6項,佔比21%;傳統音樂類項目4項,佔比14%;傳統醫藥類項目3項,佔比10%;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3項,佔比10%;傳統美術類項目1項,佔比1%,曲藝類項目1項,佔比1%。

今天帶大家瞭解延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項目名錄之

“農樂長短”

2009年榮獲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朝鮮族“農樂長短”

“農樂長短”就是朝鮮族人民用“四物”(長鼓、圓鼓、小鑼、大鑼)表達自己喜怒哀樂。

“農樂長短”的分佈是以延吉市爲中心分佈東北三省。

中國朝鮮族的傳統 “農樂長短”是從祖先移民帶來的大衆傳統娛樂形似之一 “農樂”中吸取最精華而逐漸演變成的,它的演奏從野外到室內,逐步形成民族性打擊樂節目。節目使用的四種打擊樂器包括長鼓、圓鼓、小鑼、大鑼等打擊樂器,其中小鑼起指揮作用。“農樂長短”流派很多,上世紀90年代延吉市朝鮮族藝術團第一任團長、民間藝人、民族作曲家金聲民,取民間各種流派之所長,創作新曲目並指導陳京洙、金哲等4人進行排練巡演獲得成功,同時把“農樂長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農樂長短”已成爲中國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音樂節目,“農樂長短”的器樂曲、舞蹈曲、聲樂曲在現實生活中花甲、婚禮、農田邊、慶豐收、中秋節、過年等中廣泛使用。就是說“農樂長短”打擊樂節目與我們朝鮮族的生活、娛樂密不可分。

歷史淵源

“農樂長短”是中國朝鮮族的移民歷史。早在160年前,從朝鮮半島移民到中國境內的朝鮮族帶着“農樂長短”在中國邊疆紮根開花結果。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時期,朝鮮族音樂和樂器幾乎被銷燬殆盡,許多朝鮮族音樂和樂器在這個時期瀕臨失傳。解放後,在黨和政府在關心下,“農樂長短”在朝鮮族居住地逐漸恢復和繁衍,現在在延邊地區和東三省朝鮮族居住地均有“農樂長短”的表演, “農樂長短”已成爲中國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音樂節目之一。

基本內容

“農樂長短”就是用四種樂器即:長鼓、圓鼓、小鑼、大鑼打擊形成的一種音樂形式。

“農樂長短”音樂特點是兩種銅器和兩種木皮樂器的配合。音樂通常是以由慢逐漸加快,由簡單逐漸複雜(變奏)的順序來表現在演奏當中節奏時弱時強。突慢、突快、突強、突弱,四種樂器在演奏中可各自進行獨奏。銅樂器和木皮樂器的對話來表達民族的節奏的性格。

“農樂長短”在上世紀90年代藝術團第一任團長,民間藝人,民族作曲家金聲民吸取民間各種流派之所長創作新曲目並指揮排練後表演獲得成功,他把“農樂長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農樂長短”節目深受廣大朝鮮族羣衆的喜愛。但是,“農樂長短”的專業後備人才不足,培養“農樂長短”專業後備人才的資金和經費短缺,“農樂長短”的四種樂器是消耗品,在培訓和演出中都有大量的損耗。

主要特徵

一、形式特徵

演奏“農樂長短”打擊音樂,最重要的是多人(四人以上)的配合。在小鑼節奏的指揮下,其他樂手演奏不同的節奏音樂,如有舞者他們也改變舞蹈動作和形式,爲音樂的完整性和音樂的情緒而合爲一體

二、音樂特徵

“農樂長短”音樂通常由慢逐浙加快,由弱逐浙加強,以各個樂器特點來演奏豐富的音樂,特別是使用變化多樣的節奏(長短)表現朝鮮民族文化的節奏感和音樂感,用節奏豐富人們的情感和生活。

三、民族性

“農樂長短”的演奏方法是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朝鮮民族智慧結晶。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中,以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風格獨樹一枝。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重要價值

一、歷史價值

“農樂長短”距今已有近160多年的歷史,它已是朝鮮族樂器和朝鮮族傳統音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樂器和傳統音樂的珍貴歷史資料。

二、藝術價值

“農樂長短”節奏感強,外型大部分保留着傳統形態,古樸典雅,不僅可以作爲樂器進行演奏,而且還常作爲收藏使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音樂欣賞價值。

三、文化價值

“農樂長短”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朝鮮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朝鮮族的音樂、舞蹈等離了它均無法表達藝術的內涵及文化的價值。它是朝鮮族傳統文化藝術的一種重要載體及表現形式,其自身特點與朝鮮族傳統文化藝術共冶一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朝鮮族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藝術。

四、經濟價值

從延吉市乃至延邊旅遊業的發展來看,自然景觀遊只佔20%,人文文化遊則佔80%。說明民族文化產業在旅遊業中佔據着重要的比重,那麼“農業長短”是舞蹈伴奏、民謠伴奏等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文藝演出中有着不 可替代作用,它爲朝鮮族文化藝術作出重要貢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