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我後我有些困惑,其實外國的經典文學不曾改變,她還在那裡,是不變的,只是數量有所增加,所以我沒辦法概括的回答。

但是我想把這個問題具體的拆解一下,來回答其中的一部分。我兒子到12月份剛滿十一歲,他看的經典文學不是太多,這三年平均每年兩本(因為他還看一些推理小說等),距離最近的看的是《飄》其實選這本書有偶然也有必然,他去年看了《童年》,而《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家裡沒有藏書,我就一下買了幾部外國文學,其中就有《飄》,我也不知道他自己為什麼就選了這本。看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他跟我說「太好看了」。就他的年齡而言並不能了解美國當時的南北戰爭對美國社會的意義,也無法深刻的體會主人公在社會深刻變革下的無奈與選擇。但是經典的作品就是具有這樣的力量,你無須有生活的經驗,強大的教育背景,你就可以被她吸引。儘管時代在變,但是人性追求美好的心不會變。如果說經典的外國文學難以讀下去,那一定是我們的感受力下降了!


把戰爭與和平,與基督山伯爵放在一起,本身就扯談。現在的年輕人,看不下名著這也沒什麼。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傳統文學的影響會越來越弱。新的時代,會呼喚,新的世界名著!就像科技會改變哲學家的觀點,科技也會改變文學。人類正站在突變的奇點上。


從書荒年代到紙媒體

時期,,一旦得到一部外國名著,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如今信息海量,互聯網五光十色。人人一部手機。受眾普遍追求更輕鬆更便捷的閱讀方式,「手到擒來」,又聲情並茂。於是,快餐文化便大行其道。

知識碎片化。閱讀名著,要求沉下心,用心體會,走馬觀花式瀏覽,難給收穫啟迪與感動。社會競爭,攀比盛行,人心往往浮躁。連我們讀過一些名著的人,儘管書櫥有書,也懶得再「重溫舊夢」了。

優秀的翻譯家要求學貫中西,譯文辛苦,字斟句酌,可待遇偏低,哪年才會出現像傅雷一樣偉大的翻譯家啊。只聽說家長讓孩子學當主持人哩。

不過,有條件還應抽出時間讀讀經典,帶給你的驚喜難以言狀。


我不這麼認為,相比較中國名著而言,外國名著我倒是讀了不少,我最喜歡的有_簡愛,_茶花女,_項鏈,_紅與黑,_德伯家的苔絲,等等這些我都愛不釋手,這些偉大的作家之所以能寫出這麼多曠世持久又魅力不衰的傑作,當然與他們的學識,與他們的經歷還有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經典就是經典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敗,也不會被喜歡它的人所淡忘,真希望那些愛讀書喜歡讀書的人多看看這些大家之作,它們會幫助你指明人生的方向,它們會像夜空里的一顆顆星星照著你前行的路,讓你的雙眼更亮,心靈更加的純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