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南朝史籍有零星關於溪族的記載 ,向來並不被留意。 自從周一良、陳寅恪對此族加以考證,並認為東晉名將陶侃、大詩人陶淵明出於溪族之後 ,學界關於溪族的研究紛紛而出。 儘管如此,由於史料殘缺,關於溪族的族群內涵 , 至今仍模糊不清 。

一般認定有關溪族的幾項特色,仔細思索並不能把所謂的溪族描繪清楚。倒是由溪族即所謂五溪蠻的說法加以追蹤,發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蠻,本身就是個非常含糊的概念, 其內涵包括許多非漢族的不同族類,蠻只是對當時長江流域各非漢族群的泛稱,五溪蠻則是封五溪地區各非漢族群的泛稱,因此,所謂的溪族, 未必是一個概念明確的特定族群,而只能把溪族理解為當時非漢族群 「蠻」的一部分。

依據史料,陶侃曾被當時人焉焉 「溪狗「,陶侃身上應當保有某些異族的色彩,而不被 」中華人士」 視為同類。但陶侃並非遠離漢族社群聚族而居,而是巳漸融入漢族社會。陶侃出身或與溪族有關,但其建功立業多憑個人才華,未見有溪族勢力之援助。

陶氏家族到陶侃的曾孫陶淵明時代,幾乎已經不具任何異族色彩了 。 依據血緣,可以說陶淵明出自南方溪族,但當時漢人不以異族視之, 陶淵明內心深處雖隱藏著自我溪族群的意識,但對外並不承認自己是溪族。至此,可以說溪族出身的陶淵明早已把自己視為漢民族的一員了。

陳霸先不是溪族,他是吳人(漢族),只不過他建立陳國,是從五蠻聚居的嶺南起兵的,他必須通過獲取五蠻的支援來擴充實力。北討侯景期間,歸附於陳霸先的勢力中,將近一半是南方的蠻族,比如俚族的侯安都、冼夫人,溪族的黃法氍、歐陽頠(也有說歐陽頠為俚人),割據各地、擁護陳霸先的周敷、周迪、熊曇朗、留異、陳寶應、魯悉達等人,也分別出自溪、越、蠻等族。

可以說,沒有南方的「五蠻」,也就不會有陳朝,考慮到陳霸先所倚仗的另一半軍事力量,如杜僧明、周文育、吳明徹、華皎等大將,都出身吳人,而陳霸先本人,更是地地道道的吳人,我們可以這麼說,到了南北朝末期,南朝才真正成為吳人與蠻族為主體的南方人的天下,即「南人治南」。陳寅恪先生甚至提出,在某種意義上「陳也可說是南方蠻族建立的朝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