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好音樂,鋼琴那就加入我們的音樂學習羣吧,努力改變自己,讓我們盡情地歌唱伴隨美好的年華,讓你的青春不再彷徨。→→→→→

爵士樂,是一個很適合營銷的名字,近年來在臺灣各地,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爵士樂活動,大至整個縣市政府主辦的爵士音樂節,或各類藝文活動為力求多元,往往也開始列出希望邀請爵士樂團的慣例;小至各類商業活動的宣傳造勢,也常見爵士樂的搭配―現場演奏演唱,或甚至是小型據點的小區或文化館所舉辦音樂會時,往往也因為爵士樂團的機動性高、配合度高、營造出的輕鬆愜意氣氛等,較為一般大眾所接受。

然而爵士樂,卻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名字,特別是在想深入認識她,或甚至想要進一步學習如何演奏、演唱時,往往會因為找不到要領而事倍功半。尤其近年來在網路信息發達的狀況之下,相信不少人也瞭解到:爵士樂最精髓的部份,往往也是最難學好的部份,那就是「即興」(Improvising),以及「聽懂爵士樂的即興」兩件事。這個「把心裡想到的靈感演奏演唱出來」的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設下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光照譜操作卻往往感覺不對味,而聆聽爵士大師們看似泉源不絕的滔滔即興樂句時,除了大呼過癮以外,還能再聽出什麼門道嗎?

到底怎麼樣才能提綱挈領,聽出爵士樂的樂趣所在?即興到底有沒有分好壞?爵士與藍調有什麼不同?現代的爵士樂聽來怎麼跟傳統唱片中的爵士樂差那麼多?為何爵士樂跟其他流行音樂如搖滾、節奏藍調、拉丁、放克甚至嘻哈能有那麼多的交集,但卻能保持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這些都是從事爵士演奏、教學與推廣教育的筆者,多年來在臺灣各地舉辦活動時,第一線與觀眾對話所接觸的問題。

從個人的經驗來對照,其實證明瞭近年對於爵士樂好奇的人真的愈來愈多,然而能持續追尋鑽研的聽眾或樂手,其實仍是數量有限。主要的原因是爵士樂真的很容易親近,不難接觸,但是因為爵士樂的特色即在於「變化」,所以她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能用主觀來聆賞或創作,各自表述的結果,就演變成為較為私密的聆賞習慣,不若流行音樂一般容易被風潮帶動,或引起眾多人的共鳴。

然而爵士樂還是有很重要的一些「通則」是不會改變的,而這些通則也成為了辨識爵士樂、甚至鑒賞爵士樂好壞的依據。對於爵士樂學習者而言,這些通則雖然需要長時間的浸淫與磨練才能掌握得好,但是能夠先明瞭整個大方向,總是一件好事。因此,在此筆者也希望能分享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各位,從對於爵士樂的好奇,進而習慣爵士樂,讓爵士樂成為您生活中的喜好:

爵士樂的風格有很多種,先聽自己喜歡的

人對於喜歡的事情,總是不吝付出比較多的心力,不管您是藉由唱片廣播、電視電影配樂、媒體廣告、或是現場演奏等愛上某首爵士樂曲或風格形態,建議您別害羞,多邁出一步,藉由上網或學校社團聚會,與同好詢問音樂信息,網路上永遠不乏熱心的樂迷會樂意回答您的問題。

現今爵士樂的現場演奏較過往興盛許多,不管是國外來的爵士大師或是本地的爵士好手,演出的場所也不僅限於酒館或Pub,如果在您的周遭有任何的爵士樂演出,建議您不妨於演出結束後上前與樂手攀談,爵士樂手們是全世界最好親近的音樂家們,他們幾乎都會樂意回答您的問題,分享影響他們的音樂與樂手。

從延伸聆聽做起,而不要依照年代風格囫圇吞棗

對於爵士樂的歷史、爵士樂手的生平,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其實都不是最迫切重要的事情,大可不必過度焦慮,爵士樂的分類法本來就不是那麼地明確,分法也不真的那麼嚴謹(有些是比較性形容詞、有的是音樂手法、有的是地域特色等),即便依據興起的年代,知道爵士樂有紐奧良、搖擺、咆勃、酷派、精純咆勃、後咆勃、調式爵士、融合爵士、世界風爵士樂、當代爵士等「風格」,但這些幾乎都是密不可分的相對鏈接關係,絕沒有「一種爵士樂死亡造成另一種爵士樂誕生」的制式過程,各位不妨可以從瞭解各類風格的特徵來著手,然後往前往後延伸開來,勝過於強迫自己書都要從第一頁開始翻起……

與其困在一堆來不及消化、似懂非懂的名詞或「不可不聽」榜單中,筆者還比較寧可欣見許多人因為米老鼠與唐老鴨的迪斯尼配樂而認識紐奧良爵士;因為看了電影「神鬼玩家」或「忘了我是誰」而愛上搖擺樂風及名曲,如果再經提點,就會是個不錯的延伸方式。

另外一種延伸聆聽的方法,是從您所購買的爵士樂專輯唱片中,找出令您精神一振、印象深刻的演出樂手或歌手大名,他們不一定是專輯掛名者,但是花點心思把名字記下來,也許下次您可以找到他(她)們有自己的專輯或演出,或是藉由網路的搜尋也可以知道他(她)們還有參與哪些專輯?在下一張找到的專輯上也可以如法炮製,或回到原來的專輯,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聲音等,藉由這種「峯峯相連」的方式,聆聽的版圖很快就能延伸擴大了!

一、聽聯想

都聽過吧?只要你上過學,就會聽過這個鐘聲!我們也藉這個鐘聲分享給大家一個觀念:很多人在開始聽音樂時,都會「怕"—怎麼辦?我要選哪一張CD?他講的我沒聽過?都是英文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常在網路上或是私下頻繁出現,很多人也常常問我︰「爵士樂要怎麼開始聽?」,你知道我的答案是什麼嗎?「那你就開始聽吧!」如果你不先開始聽,你永遠都沒有機會一路聽下去,大家不都是這樣開始的嗎?

二、聽玩法

所以,我們再回到這首曲子,鋼琴手想說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做〈If I WereA Bell〉,他便用大家都熟悉的上課鐘聲當作前奏,就變得有趣極了!叫人一聽難忘。然後小號手就開始吹旋律,到了主題結束後他便直接開始即興,在經過了幾段之後,再輪流接給薩克斯風即興,然後再鋼琴即興,很多時候還要再加上貝斯即興,或是鼓的即興等等,但他們都是遵照著曲式的,各位應可以很清楚地聽出來纔是。而這樣的一種演奏法呢,也是在爵士樂中最基本的一種形式,不管你今天到紐約、東京、巴黎,或甚至臺北的一些Jazz Pub,大部分的人在玩爵士樂時,都是採取這樣的做法。

三、聽律動

有沒有聽過黑人講話?或是唱Rap?舉個例子,如果你去電影院看「尖峯時刻Ⅱ」,是不是會感受到克里斯塔克的說話方式,實在是溜得不得了?他雖然講得快,但是卻有股獨特的韻味,一種抑揚頓挫的語調?這就是「Swing」的一種,這種味道,尤其在黑人身上特別明顯,連他們一舉手一投足,可能都是搖擺的呢!反觀另一位主角成龍,他的英文是不是就是卡搭卡搭、扣扣叩叩的呢?聽來就敲擊感就比較重些,而少了那股流暢的感覺。所以,黑人在作音樂時,一開始也是沒有譜的,所以當後來要用歐洲人使用的樂譜來記載時,當然是記不出那股獨特的韻味啦!這種「沒有出現但其實在那兒的東西",我們稱它們為「幽靈音」(Ghost Note)。

所以,當各位再度聆聽〈If I Were A Bell〉時,不妨來體會一下這種獨特的律動,我們可以在曲子進行的同時,打出第二拍及第四拍,身體也可以跟著搖頭晃腦,扭扭屁股,會很舒服喔!

四、聽旋律

爵士音樂家在重新創造旋律的過程中,他對美感的詮釋,又能帶給你什麼樣的悸動呢?同樣都是十二個音,為什麼有人像鴨子叫,有的人聽來就像天籟呢?這就是他們的智慧呀!我們便可以去學著欣賞這些部份,抓住這種感覺,現在要介紹的,就是這種典型的巔峯之一:

The Girl From IpanemaJo?o Gilberto;Stan Getz;Astrud Gilberto;Antonio Carlos Jobim - Verve: The Sound Of America: The Singles Collection

五、聽畫面

大家有沒有看過《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這部卡通?至少有人去過東京迪斯尼樂園玩過吧?Miles Davis這位音樂大師,就曾經選了這部電影最有名的插曲來即興演奏,就跟當時大家都拿百老匯的歌舞劇如《真善美》、《窈窕淑女》、《波吉與貝絲》的插曲來改編一樣,Miles這次改的呢,是迪斯尼的卡通歌曲。可以嗎?當然可以!不要忘了,在爵士樂中,Anythingis possible!你覺得很幼稚的音樂,讓爵士音樂家做起來,又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在接下來的音樂中,可以聽見Miles的小號,把主題詮釋地多麼美!而幾位音樂家—次中音薩克風手Hank Mobley及鋼琴手Wynton Kelly,也都照著這個曲子的曲式及和絃,即興出他們的感覺,那剛剛那位胃痛的John Coltrane呢?哇歐!你們應該聽聽看這樣的一首兒歌,被他吹成什麼樣的境界?現在,就讓我們來聽吧!先來迎接黑森林中,用巫術所撒下的層層迷霧,以及漸漸接近的馬車聲音:

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Miles Davis - The Essential Miles Davis

六、聽特技

是從三四十年代以後,爵士樂中很強調的一種感覺,就是「競技」,臺語說「嗆聲」啦!大家是在比厲害的,有種踢館的味道,大家在臺上你來我往,誰也不服輸,而曲子的行進也愈來愈難,速度也愈來愈快,變成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囉!譬如大家應該聽過Charlie Parker的大名吧?他的外號叫「Bird」,在他腦中的即興旋律,都是以高速前進的,當他即興時,總有一種橫掃千軍的氣勢,別人都快撐不下去了,他還是可以在很快的曲子中遊刃有餘。他的搭檔是嘴巴永遠鼓鼓的小號手Dizzy Gillespie,他們兩位堪稱Bebop天王,不管是在即興演奏的概念以及技術上,都深深地影響了後代的樂手。

七、聽細節

如果你聽音樂的時候,沒有這樣從頭專心聽,那真的會覺得爵士樂好吵!譬如說當你扭開收音機、或剛踏進咖啡館時,就好像進入了大夥兒吵架的地盤一樣,當然是愛莫能助。而如果能跟隨他們的腳步呢,那就能比較容易抓到他們的樂思,聽出另一番樂趣來,而不是把爵士樂當作背景音樂而已。

八、聽版本

來啦!這首歌原來是首美國印第安情歌,但是爵士音樂家把它改成超快速度演奏,你很快就會聽到蒸汽大火車賓士於西部平原上,而印第安人喊著「ㄏㄧ—ㄏㄚˋ!」騎馬衝過來的景象。

CherokeeClifford Brown - Memorial Album (The Rudy Van Gelder Edition)

這段即興演奏創下了一個記錄,就是從他之後,沒有一個小號手可以吹得像Clifford Brown那樣地快,樂句的組織又那樣地有邏輯,把即興演奏的奧義發揮到極致,而這個簡直是「完美」的版本,也就變成了小號手演奏這首曲子的「御本",甚至連Miles Davis、Freddie Hubbard、Woody Shaw都無法超越!終於在大概距今十年前,從古巴這個國家蹦出來一位小號手,叫做Arturo Sandoval,「亞圖洛?山多瓦」,不是酒的名字啊!別搞錯了!他非常地厲害,古典跟爵士雙棲,而且還是拉丁音樂的小號大將,他的技巧一樣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就說啦:「影響我吹爵士樂的小號大師,最著名的有兩位歷史上的前輩,一位是Dizzy Gillespie,而另一位就是Clifford Brown......」

九、聽融合

爵士樂發展得這麼久,它已經不能再算是美國人獨享的民俗音樂了!你現在可以很輕易地在歐洲、非洲、拉丁美洲,或甚至日本,去發現到它的蹤跡,也聽得到更多非美國的爵士樂手,如何用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演奏爵士樂了!而在臺灣呢,如果我們講到歐洲的爵士樂,大概有點常識的人,腦中馬上會蹦出「ECM」這三個字母吧?ECM是一個德國的唱片廠牌,是「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的縮寫,他們的宗旨是發揚並推廣當代的音樂,而這「當代」是指這廠牌剛出來時,七十年代的「當代」,旗下就有很多美國的新概念樂手,以及歐洲的當地樂手等等,而這些音樂家都是年輕而有頭腦的,他們一直在思考著爵士樂的意義,譬如說:我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這些經典曲都不是我熟悉的歌曲﹔或甚至我不是黑人,我的血液裏好像沒有那麼強的搖擺要素,那麼,我該如何誠實地面對自己,運用爵士樂所帶給我的影響,來寫出一首屬於自己的「我的歌」呢?這裡,就有一首最有名的:

有沒有馬上感覺到這種味道的不同?好像不是那麼地「黑"了!你是否能感覺到一股田園的氣息—微風輕輕地吹來,讓人心曠神怡?那為什麼這樣的音樂,我們還叫它「爵士樂」呢?相信這是很多人聽了很喜歡,卻一定會問的問題。我的答案分成幾個部份,第一、它仍維持著傳統的爵士樂編製及樂器,四個人剛好是薩克斯風、鋼琴、原音貝斯,以及套鼓,如果同樣的音樂是交由一組弦樂四重奏來演奏時,大概大家就不會聯想到爵士樂了!第二、他們仍是在即興的,而他們所使用的即興法則,仍是由爵士樂的脈絡傳承下來的,譬如說,運用和絃與音階、主題—輪流即興—主題、即興動機發展等等。第三、端看這些樂手的背景而定,他們原來都是玩傳統爵士樂的,譬如這位大名鼎鼎的鋼琴手Keith Jarrett,也能把搖擺爵士彈得具備大師級的水平;而挪威的薩克斯風手Jan Garbarek呢,也是受John Coltrane的精神感召,才開始吹奏薩克斯風的,但是在這裡,他們選擇了應用「民歌式」的寫作與詮釋法,的確在當時掀起一股革命性的風潮。

十、聽名曲

可以先聽聽Bill Evans,這張《Portrait In Jazz》有大家都很熟悉的經典曲〈Autumn Leaves〉,還有〈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 ?〉、〈Come Rain Or Come Shine〉、〈When I Fall In Love〉,以及剛剛介紹過的〈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等經典名曲,實在是既優美又精采。

十一、聽比較

我們也可以就此延伸出去,就爵士鋼琴三重奏來聽,幾位名鋼琴家都有其著稱的三重奏,風味也各有不同,譬如這裡的Bill Evans,還有比較早一些的Bud Powell、Red Garland等人,都可以找來聽聽看。而剛剛提到的Keith Jarrett呢,也有十分著名的鋼琴三重奏作品,他受到Bill Evans三重奏的概念影響很大,但是在聲響上似乎比較簡約些。而如果要談到比較「暴力型"的呢,那McCoy Tyner算是重量級的一位,如果你要「炫"的,那麼不妨聽聽Herbie Hancock、Chick Corea。幾位年輕的鋼琴手近年也都有個人專輯推出,譬如Joey Calderazo、Gonzalo Rubalcaba、Brad Mehldau等等…都可以聽聽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