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可以說是整個信息浪潮裡面最好的投資人。

我覺得有三個點使得孫正義和絕大多數不一樣:遠見,專註,信仰。

  1. 遠見

遠見是指孫正義在1980年回到日本的時候,就花了1年多的時間,調研了40多個行業,最後決定了將自己的一生都投入信息時代的浪潮。

之所有選中信息產業,是源於他做出的兩個大的判斷:

  • 想要超越別人,打破現有的格局,必須投身新興產業

  • 信息產業是未來30年,將會改變人們生活的產業

而這樣的遠見與頂層設計,是大部分人欠缺的。

2. 專註

當孫正義決定了投身信息產業,做了這個決定,他便全身心的投入,十分的專註。

而正是這樣的專註,讓他抓住了信息時代的每一波浪潮。

這幅圖是李善友總結的孫正義之前的投資:

在PC時代,孫正義自己建了了軟銀,即做軟體的代理分銷,積累了第一桶金。

在互聯網時代,孫正義投資了雅虎與阿里巴巴這兩家公司,真正的推動了互聯網的進步。當然,孫正義也有失敗的案例,比如2006年雅虎想收購Facebook,而沒有成功,或者是投資了千橡(國內過去最大的SNS,人人網的母公司),也並不成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孫正義投資了Vodofone與Sprint。這是兩家電信公司,也讓孫正義受益頗豐。

而對於未來,孫正義已經下注物聯網,投資了ARM,同時成立了願景基金,投資瞭如滴滴,Uber之類的共享平臺。而這裡,我們便能夠看到孫正義的進步,因為很多人也許對之前移動互聯網,孫正義的那這兩筆投資,並不太認同,認為可能孫正義投錯了標的,並不應該去投資基礎設施類型的移動通訊商,而應該繼續去投資如Facebook或者是騰訊之類的連接人的軟體公司,收益會更大。而我們看到,在物聯網時代,孫正義也在進化。

3. 信仰

有了前兩者,如果沒有信仰,我相信孫正義也不會有今天。

正如馬雲在孫正義自傳裏的那句話:

孫正義是有大智慧的,因為他能夠在行業最低谷時看到希望

而正是這種信仰,讓孫正義能夠堅持下來,這樣的定力,一般人並不具有。

大家可以想想,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孫正義當過3天的世界首富,而那個時候,他的財富積累速度是每週100億美金。這是多麼大一筆錢啊,用孫正義的話說,那時候對錢已經完全沒興趣。

而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他自己的身價損失了99%,只剩下1%,而更要命的是,那時候,只要你說你從事互聯網,大家都會認為你是騙子,如過街老鼠般對待你。

如果沒有信仰,我想,孫正義也許早就轉行,做其他事情了,而正是信仰,也讓孫正義在2002年最慘淡的時候,發現了寬頻業務的機會,重新振作。

而正是我上面所說的三點,讓孫正義取得了18年年化44%的IRR,這樣的收益率是基本上可以秒殺一切機構的收益率。

所以,孫正義並不是偶然的富有,或者是運氣,而是真正的牛。


客觀說,很牛,但他跟中國一點關係沒有哈。他祖上南北朝時期就搬朝鮮去了。

言歸正傳。我看孫正義簡介的時候被嚇到了。他不僅超有商業頭腦,而且是個學霸。16歲就跳級進入加州伯克利大學就讀,主修經濟。18歲在校園內販賣從日本引進一種電子遊戲獲利100萬。19歲在學校期間利用名震一時的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的資源,靠賣袖珍發聲翻譯器的專利給夏普公司,賺得他的第二個100萬美元。

就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時所設立的Unison World,多年來經營相當順利,大學畢業時,員工已有25人,以200萬美元將公司出售給合夥人,回到日本。24歲的他成立軟體銀行,在成立軟體銀行(批發商)半年之內,與日本42家專賣店和94家的軟體從業者交易來往。

他涉獵很廣,投資,科技,還從事過出版行業,他在展會上看到HP的《個人電腦圖書館》,於是同日本最大的出版商聯繫出版。因出版《個人電腦圖書館》而打出名堂,讓軟銀名聲鵲起。

不過也不是一帆風順,同一年,孫正義創辦兩本雜誌《Oh!PC》和《Oh!MZ》。兩個月後,退貨率高達85%,堆積如山的雜誌被裁成了紙片。

又過了兩年,在橋本五郎的幫助下,孫正義創辦了購物指南雜誌——《TAG》 ,但百試無方,最終因銷量不佳關門,這半年間共虧損了6億日元,處理善後事務花了4億日元,合起來就是10億日元的債務。

如今軟銀的市值和他個人財富大家都看到了。

經商起起落落他能越做越大的確有很過人之處。


這還用解釋?必須牛啊


就拿一個孫正義不太成功的投資來看看孫正義究竟是什麼級別的大神吧——

軟銀創始人 孫正義

4月30日消息,美國第三名與第四名的電信運營商T-mobile和Spint已經正式宣佈了合併,這個價值高達260億美金的合併案其實是完全用股份兌現的方式交易的,並沒有涉及現金。

大家也都已經知道了T-Mobile背後是德國電信,而Sprint的背後則是孫正義創辦的軟銀。儘管這是兩家美國電信運營商的合併,但其實也可以說是兩個國際背景的投行在做較量。

顯然這場較量是以孫正義的軟銀屈服而告終,今天更有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說孫正義其實還是做了一個虧本的買賣——如果孫正義在2017年10月份的磋商中答應合併,他其實可以持有合併後新公司更多的股份。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2017年10月兩家公司合併成功,那麼孫正義的軟銀將持有新公司T-Mobile 30%的股份,而半年後的現在,孫正義只拿到了27%的新公司股份。

按新公司1460億美金的價值計算,孫正義半年內少拿的這3%的股份,價值約高達44億美金。

這就是一個價值44億美金的決定啊!

孫正義出售Sprint

其實半年前孫正義是想要更多的股份的,結果Sprint並不給力,去年10月份兩家公司宣佈談判破裂,隨後Sprint公司的市值降低了7%,而T-Mobile公司的市值反而上升了3%。

Sprint 與 T-Mobile 兩家公司的估值對比

2012年10月,孫正義宣佈以2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print大部分的股份,當時Sprint還是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不過在隨後幾年裡,T-Mobile迎頭趕上,超過了Sprint,如今又徹底將Sprint收入囊中。

而對於孫正義來說,6年前以200億美金收購的Sprint,6年後賣出的價格估值是26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每年賺了10億美金,不過這樣的回報率,對於孫正義的投資來說,應該算不上太成功的。

即使這樣,我想他仍比大多數投資人要牛的多!


謝邀。大通金融MEX君僅從投資策略上,簡單聊聊馬雲背後的男人——孫正義的過人之處。

世界上沒有誰,包括比爾·蓋茨在內,比孫正義擁有更多的互聯網資產。

投與不投在我

你不讓我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競爭對手。他是這樣說的,也這樣做到了。在美國,孫正義很早就投資了雅虎著名網站,一般佔20%-30%股份,由網站的創始人來運營。而在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被證明成功,並且在孫正義將其套現後,孫正義就與這些公司合資成立日本公司或中國公司,他把美國的模式成功複製到日本或中國,由孫正義絕對控股。當時,雅虎日本進入後幾乎馬上就靠廣告盈利,成為日本85%上網者的門戶站點和日本第一個股價在1億日元以上的公司。

「瘋狂賭徒」孫正義

孫正義與特朗普

據說當時,孫正義為了迫使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接受投資說:「我有1億美元,我一定要投一個互聯網企業,你不讓我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競爭對手」。這讓楊致遠不禁感嘆:那時許多人都認為孫正義瘋了,在1996年2月花1億美元是要有很大闖勁纔行的,但我卻認為他的成功不是靠運氣,他是個能看到未來15年到20年行業發展的人物。事實也證明孫正義的遠見,當時投資雅虎3.6億,雅虎上市後,他賣掉一小部分股票就賺回4.5億美元,並用這些資金繼續大規模地對互聯網企業進行投資。為此,比爾·蓋茨評價他和自己一樣都是冒險家,孫正義也被冠以「瘋狂賭徒」稱號。

用商業模式複製成功

喬布斯

另外,孫正義還與喬布斯合作,將蘋果手機引進了日本。其實,這種方法,在現實中也可以看到。如新聞報道的:共享單車平臺Hello bike近日獲數億人民幣B輪融資,與其他扎堆爭奪一線城市的共享單車不同,Hello bike是一家深耕二三線市場的公司。

目前已經進入杭州、寧波、等16座二三線城市,僅在杭州一城就佔據了近75%的份額,據說在90%的城市已經能實現盈利。其實,Hello bike就是在空間維度上複製摩拜、小黃車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商業模式,與孫正義在美國、中國、日本三國之間互相進行商業模式的複製可謂異曲同工。

Hello bike

財富增長速度快過印鈔機

孫正義認為:美國、日本、中國這三個國家互聯網行業,是全球互聯網的制高點,佔領了這三個地方,等於佔領全球,孫正義正是這樣去佈局和努力的。通過在美國、中國、日本這三個國家相互複製他所投資過的企業的商業模式,孫正義迅速地複製了財富,其財富增長速度快過印鈔機。在軟銀上市的5年時間裡,市值已達到990億美元,成為日本最大的公司,超過傳統的工業巨頭三菱。孫正義在互聯網領域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可謂獨步天下,孫正義也因此被稱為「日本先生.com」。

孫正義

屢試不爽的循環投資戰略

即投資一家在某一方面領先的公司,然後把它推到資本市場上去並少量套現,套現額以收回投資成本並有一部分投資利潤為準,然後用投資收益來再投資,再套現。而且,他套現成功後繼續投資的公司,往往是那些在其他國家複製這種成功商業模式的公司。

孫正義的投資戰略

他像惡狼一樣緊盯自己的目標,為了達成目標而威逼利誘。他少數企業的投資成功是建立在大量投資失敗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小化我們的失敗成本,最大化成功的收益。

原文出自:大通金融MEX

(http://www.toutiao.com/i6458156121050841614/)

歡迎關注大通金融頭條號,我們每天都會更新有溫度、有態度的行業資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確實狠nb,但後人總喜歡選擇性記錄,來彰顯傳奇色彩。

他家貧窮只是小時候,後來老爹搞彈子搞酒搞消費者金融業暴發戶了,擁有幾十家彈子房呢。那不是一般的富,所以孫桑某種意義也是富二代,當然這不影響他nb。人家老爹對他可是按照培養出韓國大總統的方向教育的。

大部分娜娜那個回答裏說的都差不多,我只挑不準確的一些有意思的小事說說

1、他是高中暑假去的美國短期留學,據說是受了司馬遼太郎寫的龍馬傳影響一直想脫藩,所以纔想去美國,(成立軟銀後才入的日本籍),4個月的短期留學可能不過癮回來後直接退學了,去的美國先上的語言學校,後來上的高二,然後高三高四跳級第二年上的大學。剛上的大學是

Holy Names College 大三才轉到伯克利。

2、他高中時就去拜訪過日本麥當勞的社長,問去美國學啥,對方提議學電腦相關。

3、上大學時考試覺得如果如果是日語自己肯定能解答,直接跟考官交涉,最後一層層交涉到州長,同意了他的可以用字典和時間延長請求,才合格。

4、賣給夏普自動翻譯機得了1億日圓,其實最早只是有想法,但是孫桑有口才啊,找教授開發許諾成功後再付錢,這就是商業頭腦啊。拿了一億後在美國成立了公司,從日本大量進口低價遊戲機在美國販賣,這時已經賺了不少錢了。

5、回福岡後成立的公司,還是家裡親戚給投了1億

6、在福岡成立公司後,對著倆店員說出了10年後要做到年500億,店員覺得這人2啊就辭了。。。。。。

7、其實最早softbank搞的是出版業,電腦雜誌之類,但乾的確實不行,有些投資也是一塌糊塗,負債也很多,但是nb在於人家該退錢退錢 該還債還債,信譽很好,這些不好的事也給他積累了不少人脈。

總之孫桑確實是個nb的人,但也沒必要神話,每個人的成功都有著不可複製的環境因素。對於這些我們看看八卦下就行了。


呵呵!

一個我們敬畏為神的馬雲都在為他打工,你說他牛不牛?

牛不牛先看投,孫正義一個小個子的日本人,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他牛不牛,看看他都投資了誰,就足夠看出這人的眼光和牛逼,僅在中國除了投資馬雲,其他互聯網企業都有他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他在日本有一個叫「軟體銀行」的企業,而他本人也有「影子銀行」的稱謂!

除了看投以外,還要看看他與誰為伍,孫正義和比爾蓋茨、喬布斯並稱信息時代「江湖三劍客」!

孫正義是一個接近瘋狂的人,創業之初好不容易請了兩個員工,被他站在一個蘋果箱子上的慷慨激昂的演講嚇跑了,說他神經不正常。有時間的可以看看多年前出版的《孫正義傳》這本書!


韓遺日本人,當過世界首富,其人生大起大落,屬於大神,其眼光與胸襟無人可及,屬於比爾蓋茨一個層次了。


一個在美國讀書的韓國人,投資了中國人,最後成為日本首富。這是對孫正義就簡潔的概括。

他就是二十年前投資了馬雲的孫正義。用馬雲的話說,他們兩個就是心心相惜,一見鍾情,換句話說就是英雄惜英雄。2014年隨著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讓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日本籍商人孫正義身價暴漲,從此聲名大噪。


說起孫正義,自然繞不開馬雲爸爸和阿里巴巴,孫正義是阿里最大的股東,持股34%,阿里巴巴上市,讓孫正義直接成為日本首富。孫正義很有眼光,當年阿里巴巴剛起步,孫正義與馬雲聊天,短短几分鐘的對話,就明白馬雲要做什麼,前景如何,並決定投資4000萬美元,足見其眼光和魄力。

最終阿里巴巴拿了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投資,也是這次風投,讓孫正義賺的盆滿缽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