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達400.6億件,堪稱“快遞大國”。作爲我國第一部針對快遞行業的法律法規,該《條例》不僅與千家萬戶密切相關,也事關物流業健康發展。

快遞員擅自將快件放入快遞櫃、拒絕送貨上門該不該罰?隨着收遞實名制正式實施,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誰來保障?遏制過度包裝、確保行業綠色化發展,有哪些新舉措?對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條例》是否做了充分迴應?本報記者爲您一探究竟。

快遞新規:快遞“不遞”可拒領 未來要爲“環保袋”買單

快遞櫃不是“甩手櫃”

未經同意擅自把快件放入快遞櫃 消費者可拒領包裹

“自從小區裝了智能快遞櫃,快遞小哥常常把包裹往裏面一放了事,送貨上門服務也越來越少。”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社區居民夏曉琪向記者抱怨,類似嬰兒牀、遊戲圍欄等重貨,快遞員竟讓她自己扛上樓。

而一些公司的快遞櫃開始徵收“超時費”更是引發了公衆不滿。中國郵政快遞報社輿情監測室的監測顯示,僅今年3月份就有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合肥、贛州和九江等地消費者較爲集中、強烈地反映智能快遞櫃的服務問題。比如,“快遞不能光快不遞”“快遞櫃不是‘甩手櫃’更不是‘錢櫃’”“快遞變‘快取’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

快遞新規:快遞“不遞”可拒領 未來要爲“環保袋”買單

那麼,如果用戶同意快遞小哥將快件放入快遞櫃,向消費者收取“超時費”是否合理?

“如果小區快遞櫃是快遞公司參與修建的,不應該收取費用,因爲這是消費者購買快遞公司服務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快遞行業通過智能快遞櫃提高了效率,擴展了業務,沒必要再跟消費者爭利。即使快遞櫃來自第三方平臺,如果要收費,也應先徵得消費者同意。”劉俊海說。

然而,快遞櫃運營方認爲,作爲小區基礎便民服務設施,快遞櫃並非純公益性質。基於其潛在市場價值,企業以市場行爲鋪設,且正逐步成爲城市末端投遞服務的重要補充方式。要使這種經營方式維持下去,必須減少快遞櫃運營企業的虧損,收費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快遞實名制正式施行

每天實名收寄約1億件,佔每天快遞業務量的83%,年內實現剩餘17%的全覆蓋

隨着《條例》正式實施,快遞實名收寄也以法規形式明確。未來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不得寄件。

爲何要實施實名制呢?“保證寄遞安全是首要目的。無論是住宿還是乘坐高鐵、飛機出行,都必須出示身份證件,寄快遞也是一樣的。”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說。

其次,實名收寄還體現了誠實信用的原則。據瞭解,快遞運單是一份合同,寄件人與快遞公司訂立合同,快遞公司的名稱應當是真實的,寄件人的姓名也應當是真實的。

如果是智能快遞櫃寄件,實名收寄又該如何保障呢?

快遞新規:快遞“不遞”可拒領 未來要爲“環保袋”買單

快遞櫃運營企業豐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深圳地區,豐巢已經做到了快遞櫃實名寄件。“在豐巢自助寄件系統中,客戶通過網頁完成寄件信息的填寫,需要提交身份證正反面照片進行實名認證。下單後,將包裹存放櫃機時,豐巢將利用櫃機高清攝像頭對寄件下單人進行實名校驗。如果下單人非實名投遞,進行限制入櫃操作。”

實行實名收寄,用戶最擔心的莫過於個人信息安全。劉俊海介紹,《條例》從法律層面規範了相關問題。《條例》規定,如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最高可處以10萬元罰款。

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的郵件快遞實名收寄信息系統——安易遞去年上線,該系統能爲用戶提供一個全網通用、全國通用、唯一標識身份信息的實名二維碼,寄件時,只需出示二維碼,快遞員即可快速掃描檢驗用戶信息,防止身份信息泄露風險。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153個城市試點實名制寄遞,每天實名收寄約1億件、佔每天快遞業務量的83%。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年內要實現剩餘17%的全覆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