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人們常說,如今的社會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不幸的是,看臉這種事其實已經是一件自古以來的事情了。因此對於古代的那些戰士,無論他們有多麼兇悍和無畏,對於面部的保護,也往往不能忽視,畢竟要是臉上掛彩,輕則以後無法見人,重則甚至會引起腦震盪等高危險傷害。那麼什麼樣的防具,是對面部防禦最好的呢?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人類對於自己臉的防護,可以說也是歷史悠久。除了一些像古希臘科林斯頭盔那樣,通過頭盔本身的延展,從而對人臉進行大面積的局部防禦外,冷兵器時代實際上最主流的兩種面部防護手段,一個是以12世紀,歐洲天主教文明所誕生出的全封閉式頭盔;另一種是人類自青銅時代開始,就已經出現的各類面具樣式的護具,也就是面具盔(anthropomorphic visor)。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中國在商代就已經出土用於戰爭的青銅面具



面具盔的誕生可以說與宗教密不可分。無論是源自東方還是西方的面具盔,無疑例外都是起源於巫卜進行宗教儀式時的面具,或者是圖騰神像。因此早期的面具盔,往往除了對面部進行防護外,還被當時的佩戴者,認爲具有可以獲取神靈鬼怪之類的力量,並且震懾敵人。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羅馬帝國時代的面甲盔,其造型就起源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塑造型




而且不管面具盔的發展,在具體造型上是多麼的千變萬化,但是面具盔的發展,幾乎都有着非常簡單的規律,那就是面具盔無一例外,都是帶有大量曲線,並追求能夠像面具一樣,較爲緊湊的覆蓋在人的面部。至於其具體和頭盔的組合方式,就因各地文明喜好不同,而各有差別。比如著名的欽察鐵面盔,其鐵質面甲就被製造得可以通過其金屬連接件,做到向上掀起並固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裝配在頭盔上。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英格蘭裝備的面具盔,通過兩側項頓的配和,在防護面積上較有優勢。但受制於當時英格蘭地區的技術條件,其面具結構使用鉚釘結構固定,因此防禦能力相對較差。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16世紀風格的欽察鐵質面具盔,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欽察人讓這種頭盔可以向上掀起並固定,因此成爲了一種當時頗爲先進的面具盔。

與之相比,歐洲的封閉式頭盔,就沒有面具盔那些深厚的底蘊,以及精妙的外形。第一代封閉式頭盔,便是歐洲中世紀時期大名鼎鼎的桶盔。這種頭盔最早誕生於12世紀末的十字軍之間,用來防禦當時突厥騎兵的弓箭對面部可以產生的傷害。後來伴隨着當時整個歐洲天主教社會的十字軍風尚,桶盔更是被傳回歐洲,成爲了當時騎士們流行的一個盔種。正因爲全封閉式頭盔的誕生,帶有非常濃重的功能性,因此在之後以此爲基礎,歐洲誕生的一系列封閉式頭盔,相對於頭盔的裝飾,更加在意本身的防禦性。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13世紀初德意志地區的手抄本插畫,其中騎士們佩戴的就是經典的早期桶盔


那麼早期的桶盔和麪具盔相比,究竟孰優孰劣呢?答案是這一時期,其實兩者都還差不多。雖然從結構上來看,桶盔由於弧形的曲面且和麪部有一定的距離,可以加裝內襯,因此防禦力較高,但是受制於技術方面的因素,歐洲這類頭盔一直都是用鉚接的結構。防禦力不如看起來那麼靠譜。而當時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面具盔,它們往往是以整塊鐵片打造,只要不是遭受正面的鈍擊,一般情況下防護能力還是可圈可點。最重要的是,雖然面具盔的面具相對緊貼面部,降低了它們的防禦能力,但與此同時,佩戴者如果騎馬過程中,遭遇步兵自下而上的攻擊時,不會出現桶盔那樣,因爲存在縫隙而導致敵方兵刃刺入劃傷面部。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14世紀蒙古鑲金鐵面具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14世紀的歐洲騎士裝備




不過就像桶盔的鉚接部分往往就是它們的弱點,實際上,這一點在面具盔上同樣糟糕。由於面具盔的面具,往往並不是直接與頭盔爲一體,而是通過特殊結構,固定在頭盔上。因此在這些部位遭到打擊時,很容易出現斷裂,從而導致面具脫落的情況。因此伴隨着歐洲全封閉式頭盔的發展,與之相比,古老的面具盔本就不多的優勢開始進一步減少。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俄羅斯卡盧加州出土的鐵面具殘片




而且因爲面具盔的鐵面本身生產上的難度,讓這種盔種實際上並不可能成爲大衆性裝備。即使如此,許多面具盔處於節省工時以及美觀的要求,使用銅來製作面具部分。這不僅讓面具本身價格增加,同時防禦能力也大大降低。不過這並不代表面具盔一派,就一直與實戰漸行漸遠。實際上伴隨着火器時代的來臨,在遠東出現了面具盔最後的巔峯,這便是日本戰國時代出現保護面部的護甲——“面頰”。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日本戰國時期的面部護甲“面頰”




面頰其實嚴格上來說,更接近一種獨立的面部護甲。而且根據防護面部的大小,也分爲全面頰、目下面頰兩種。而其中,由於目下面頰對視線影響較小,因此也在戰國時期的鎧甲中最爲常見。這種護甲最大的益處在於,首先表面誇張的突起,一方面是出於藝術需要,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利用這種凹凸不平的特點,以此來增加面頰對擊打的防禦能力。除此之外,面頰下帶有的札甲護喉,可以彌補過去面具盔中,對於脖子防禦的空缺。因此與過去的面具盔相比,日本的面頰已經算是防禦能力的巔峯。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全面頰,由於這種護甲對於實現影響較大,因此在戰國時代,使用相對於目下面頰較少。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目下面頰,較小的體積,也讓它們的造價可以被當時許多武士們接受


不過即使是日本的面頰甲,相對於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所產生的一系列鎧甲相比,卻已經失去了競爭優勢。從14世紀開始,伴隨着技術的提升,歐洲的工匠們,開始在傳統的桶盔中,加入大量曲線,以次增加它們的抗擊打能力。而伴隨着桶盔的淘汰,以及護喉和以豬面盔爲首的全封閉式頭盔結合,歐洲的這種防禦體系,最終完成了從脖子底部到頭頂全部包裹和防禦。並且還得益於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設計的進步,讓當時的全封閉頭盔的重量,均勻的分散到了頸部和肩膀,這讓佩戴時的舒適度大大提高。


西歐封閉式頭盔VS東方面具盔:誰纔是古代戰場上的護臉神器?

▲後期豬面盔




總的來說,其實全封閉式頭盔其實和麪具盔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直接競爭。因此究竟兩者究竟孰優孰劣,其實更多的也還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開始,這一系列的歐洲鎧甲本身並不存在優勢。恰恰相反,正是像歐洲鎧甲這樣,將藝術設計、數學幾何等等元素融入其中,最終以此爲起點,築起了歐洲近代時的巨大軍事優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