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沒人懷疑第3艘航母上電磁彈射,卻認爲中國核動力無法上航母

疑似第三艘航母分段

中國第三艘航母由官方媒體披露正在建造的消息之後,關於該航母的分段的照片也不斷的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每一次新照片出現,都會引發高度關注。

目前大多數人都根據中船重工一張會議室的照片判斷認爲,第三艘航母排水量80000噸,加裝三條電磁彈射軌道,而關於是否核動力的爭論一直存在,更多的人認爲這艘航母還是常規動力,而不是衆望所歸的核動力。

基於這種判斷的人堅持認爲,沒有經過核動力破冰船驗證過的核動力技術將不會安裝到航母上,法國人的核動力航母因爲缺少這個過程,目前遭遇動力不足的尷尬。

爲何沒人懷疑第3艘航母上電磁彈射,卻認爲中國核動力無法上航母

中國第三艘航母CG

實際上,這種觀點不太站得住,因爲從美軍建造核動力航母的軌跡來開,也並非使用核動力破冰船進行過類似驗證。美國人1945年首次使用核彈,1954年首艘核動力潛艇交付,1958年全球首艘核動力航母開工建造。實際上,企業號的核動力系統與核潛艇的動力系統的研發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另外,核動力破冰船的動力要求遠遠小於航母,即使是最大動力的破冰船也只有7萬馬力左右的動力,一般核潛艇的動力也可以達到3萬到5萬馬力。破冰船驗證核動力的意義究竟有多大?況且,中船重工上海的船廠已經開始着手建造核動力破冰船,這意味着我們也已經掌握了水面艦艇的核動力技術。

幾乎是衆所周知的原因,我國頂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團隊成功研發了電磁彈射系統,我們將可能在第三艘航母上用電磁彈射替代蒸汽彈射。相對於我國於1974年首艘核動力潛艇服役至今,我們在電磁彈射領域研發的時間更短。爲什麼當前幾乎沒有人懷疑第三艘航母會上電磁彈射系統,而不少人卻認爲中國的核動力技術不過關無法上航母?

爲何沒人懷疑第3艘航母上電磁彈射,卻認爲中國核動力無法上航母

中國第三艘航母CG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實際上,2004年1月殲-10戰鬥機交付之後僅7年時間的2011年1月,殲-20進行了首飛。這已經是發生過的事實,但是當時讓人難以置信。

其實,關於核動力的爭論是因爲缺少官方的一錘定音,但是從過去官媒報道來分析,中國核動力技術應該在幾年前就已經成型。在2015年,官方媒體就已經報道中船重工719所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船型方案相關試驗就已經圓滿完成。

另外,使用新技術面臨的風險肯定會增大,但是相對來說,使用電磁彈射+常規動力的配置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首次,相對來說,電磁彈射+核動力是已經被驗證過的技術。

當然,不管第三艘航母是那種配置,都應該保持平常心,最終還只能等官方的宣佈。不過,中國軍工近年來一直在不斷給國人驚喜,第三艘航母正式展現之時,國人或將迎來一個新的難以置信的時刻。(再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