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飯碗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咬著烤串擼完《人生一串》,流著口水走過《風味人間

》。

美食紀錄片,真讓人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今天君君帶給大家帶來,網飛爸爸的最新美食紀錄片!一口氣9集!

這一次鏡頭聚焦的,是全亞洲的街頭小喫!

要多接地氣就有多接地氣——

世界小喫·亞洲篇

推薦理由:街頭小喫的靈魂

時 長:30min*9集

攝製組走訪了中國臺灣、日本、泰國、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地,感受各地區與國家的民俗文化風情。

不同的是,除了美食之外,還有街頭小喫背後手藝人的故事。

泰國街頭美食女王

泰國,曼谷。

痣姐,被稱為泰國街頭的美食女王

她出生在貧民窟,住在菜市場後面,媽媽靠著在菜市場賣粥和雞肉湯麵維持生計。

她當過裁縫,一場大火燒掉了她所有的家當。

於是,20歲的痣姐開始了她的擺攤生涯。

賣街頭小喫沒有固定店面,每天熬到深夜,有時候會碰到下雨,也會會有警察來趕。

漸漸的,痣姐意識到,小攤是沒有前景的。

做出了一次冒險,買了更好的海鮮食材,定了更高的價格。

(冬陰功)

而那些客人,自從喫過之後就再也沒有點過之前的菜,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就是憑藉著這種不斷探索改進的精神,痣姐賺到了開面門的錢。

現在她的冬陰湯是泰國數一數二的,已經73歲的她,40年來堅持每天早起,對每一道菜都一絲不苟。

痣姐從不因為自己是小攤,就看輕自己和烹飪食物,她說:

「我希望我的料理是最棒的,因為我不只是個路邊攤小販,我是個廚師。」

用一輩子開一家居酒屋

日本,大阪。

據說日本所有美味食物,都來自於街邊小喫攤。

其中最有最有名的,莫過於章魚燒、大阪燒、炸串、烏冬面。

(大阪燒)

(章魚小丸子)

在街頭開了開居酒屋的築元豐次,出生在一個人口很少的小島上。

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過世,家庭破碎後,15歲的他,他來到大阪,開始做餐廳的學徒。

看到繁華的大阪,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比別人更努力,存夠一千一百萬日元,就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居酒屋。

(切片魚生)

十年後,他存夠了開居酒屋的錢,爸爸卻過世了,為此他花了七百萬日元。

但築元豐次還是硬著頭皮,用剩下的錢開了一家小攤,在卡車上放一塊不鏽鋼板,就有了最初的料理櫃檯。

但東陽居酒屋因為人口相傳很快有了名氣,到了第三年,已經排起了100人的長龍。

築元豐次到現在仍然堅持,每天早上到漁市親自購買最新鮮的食材。

他常常在店裡逗客人們笑,不介意自己出糗。

築元豐次說:

「我會在這裡待到最後一刻,做到死為止。」

(日本烤串)

三代傳承的老味道

中國,臺灣嘉義。

說起臺灣美食,人們宗地一個想起臺北,但其實最能代表臺灣傳統美食的,是嘉義。

(瓦罐燜羊肉)

(蛤仔煎)

65年前,林佳慧的祖母開始支攤做砂鍋魚頭。

後來爸爸媽媽接手了上一代的生意,那個時候只有六張桌子,不管是颱風、下雨、酷暑,每天都要出攤。

到她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

如今,她把小攤開成了一家店面。

新老交替,總有一些觀念上的碰撞。

網路訂單、洗碗機、裝冷氣,都成為這家小店吵吵鬧鬧的理由。

什麼都變了,唯一沒變的,是食物的味道。

(砂鍋魚頭)

從小攤到門面,歷經65年,林佳慧說:

「100年後如果有人想到這個年代的臺灣,希望他能記得嘉義的味道,這就是我的夢想。」

記得紀錄片中一位做了70年豆花的老婆婆說:

現在時代進步了,大家都一直在發明新產品。

但是我還是想堅持按照傳統的方法做,因為老顧客喜歡的就是這一味。

(豆花)

街頭小喫是為大眾而生的,是屬於市井的地域風味,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街頭小喫的靈魂,正是煙火背後的攤主啊。

沒有他們風雨無阻的傳承,就沒有百年不變的老味道。

我們身邊何嘗不是如此呢?

每天騎三輪車吆喝的胡辣湯、家門口的燒烤攤、學校門口的雞蛋灌餅......

無論什麼時候去喫,都是老味道,是回憶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你童年的最喜歡的街頭小喫,還在嗎?


關注公眾號【流量君】 回復【街頭美食】 獲取完整版汁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