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或許是因爲Ta不真的懂你。

3月27日,北京市消協發佈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只有去哪兒網、飛豬旅行等個別平臺涉嫌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爲。

對此,去哪兒網與飛豬平臺均表示,不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爲。

《長江商報》記者江楚雅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爲:大數據殺熟是個僞命題。

這個認知的相悖在於視角。

消協站在消費者立場,看到的是熟客更貴的現象。

而平臺是站在用戶黏性立場,對於新用戶提供新手期福利和補貼來留客,而對老用戶,由於其在某些需求上頗爲剛性,反而價格無優惠或更貴。

本質上來說,所謂大數據殺熟,只是外部體驗的觀感。任何平臺其實都存在“大數據殺熟”的現象。

換言之新手期福利多、且廣,進而讓其最終對平臺形成認可。而老顧客往往是針對剛需誘惑性的提供補貼,保持穩定黏性。

尤其是在旅遊生態的線上平臺中,由於部分老客有頗爲固定的出行、住宿選擇與規律,在大數據判斷上則形成剛需形態,平臺無須爲引流而承擔更多的費用補貼,故在價格上反而沒有偶爾選擇的其他消費者(無論新老)優惠。

因此,大數據殺熟其實數據運用還不夠精準、畫像不完全正確的一個產物。

這個問題頗爲無解,商業規律上,線下門店也同樣有類似的殺熟生態,只是沒有引入大數據,而更多的呈現爲新手期保護和優惠的形態。

本質上,“大數據殺熟”,其最終的落點,應該是在用戶剛性需求上的“殺熟”和用戶不穩定需求上的“補貼”孵化。

這是一種互補,而不是一種純補貼,不是簡單地分爲生客熟客。畢竟簡單貼標籤來殺熟,和大數據所提倡的千人千面的精準畫像是相背離的。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