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593.JPG

『走南二段最開心的就是每天可以看著玉山山脈,最崩潰的是你的終點是那裡。』

這是站是向陽山的第一個想法(是後也證實了這個想法XDDD)

 

旅程的開始,逐漸接上我未曾踏上的中央山脈淨土

感謝老天給我的強大運氣,以及我過往扎實的登山訓練

在颱風過後首登南二段,整段路上的倒木尚未清理,崩塌也沒有整理新路

有幾次都走到完全迷路,最後靠著先前的判位訓練經驗,成功的找回正路

也很感謝利稻接駁我的原住民大哥。

-

11/12 D2│餘媽媽民宿→南橫167K工寮→160.5K戒莫斯登山口→戒茂斯岔→沼澤→左側獸徑上切→上稜(2507峯與2611峯鞍部)

     →2611峯→2651峯→接回傳統路線→向陽山屋(宿)

 

IMG_6509.JPG

一早六點離開餘媽媽民宿,往部落聯外道路走去,看見一臺得利卡的車開過,

我將大哥攔下後訊問他是否能讓我搭便車,部落的大哥也很直率地答應,我跟他說我要去160.5K的戒莫斯登山口。

(會從戒茂斯上,是嘉明湖步道禁止獨攀,有看到人家紀錄說是可以從園區其他地方偷跑,但我覺得從戒莫斯上也沒什麼不好,新路線新體驗。)

 

IMG_0055.JPG

看到我自己登山,免不了還是招來一些詢問,大哥也告訴我他是這附近帶南一南二段新康等高山縱走的嚮導,

平常沒事就在摩天地區種茶跟一些農作物,他要到167K的工寮,要我先自己踢一段,怕我時間不夠。

 

IMG_6510.JPG

IMG_6511.JPG

我想老天幫我就幫到這也該夠了,自己開始踢公路吧!就這樣往160.5K登山口前進,後來到164k附近的土地公廟,

本想拜一下土地公的,這時有臺要去啞口工作的小貨車司機看到我,將我攔下問我要不要搭便車,於是我就搭上這臺小貨車,

IMG_0068.JPG

IMG_6515.JPG

IMG_6514.JPG

IMG_6516.JPG

IMG_6518.JPG

IMG_6524.JPG

IMG_6520.JPG

IMG_6526.JPG

IMG_6530.JPG

快速地抵達登山口,這時打給yoko說我要出發了,八點整起攀。上攀點還算明顯,但沒有紀錄中所謂的拉繩,路條也不清晰,

出發後其實不斷的迷路,不過方向大致正確,後來就不太管路在哪了,指北針拿出來照著北方切,

約半小時後看到為數不少的路條出現,這才安心許多,逐漸的太陽出來了,考驗才正要開始。

 

IMG_0064.JPG

 

溫度上升後,螞蝗不知道何時開始竄了上來,先是腳踝開始有感覺,

但還好我速度快才沒讓他們得逞。走沒多久發現肚子有一陣刺痛,

心想:幹!難道是肚子遭殃了嗎,我衣服有紮還有腰釦欸,他是怎樣來的?

顧不了這麼多趕緊下揹包一看,不得了,真的是俗稱七彩螞蝗的琉球山蛭,

一股刺痛感竄上頭皮,記得可以用鹽跟火,但這趟伙食的評估中我沒有攜帶鹽巴,只好快點翻出打火機。

 

果然火一來螞蝗就鬆口了,趕緊拍照後把它丟掉,一路上還是疑神疑鬼的,只要一覺得癢就趕緊看看身上有沒有中獎,

直到10點多太陽完全穿進樹林將森林加熱後,才免去螞蝗的噩夢。

中午時分來到戒茂斯山岔路口,不知道是這顆三角點太鳥還是怎樣,居然完全沒有路條指引,

喫過午餐小休後,順著西北方開始往新武呂溪切去,

先前看安替的紀錄,他上稜後太晚下切,但稜線上的風景真的很美,

IMG_6537.JPG

對照GPS正確的航跡來看,應該過三角點岔路口後就得要順著沼澤方向往新武呂溪下切,

過三角點岔路口後,路條完全消失,像是有人專程來清過一樣,順著航跡走也很難找到路基,

一直走在獸徑上,後來想想這種方法走下去不知道要幾點才會到新武呂溪匯流口營地,越走越不爽,

想說我明明就有付山屋的錢,還付了假日的雙人牀位,憑什麼我就不能住?

只因為我自己爬山,這種違憲有沒有法源依據的爛規矩我就得這麼辛苦?

 

IMG_6539.JPG

寬大的稜線旁還有紮營的痕跡

IMG_6532.JPG

偶有樹縫展望關山大崩壁

IMG_6538.JPG

IMG_6540.JPG

除了手持式GPS,指北針跟地圖也是登山活動中,重要的一項裝備,

IMG_6546.JPG

稜線展望,乍看之下超像龜山島的阿XD

IMG_6541.JPG

 

IMG_6548.JPG

於是抵達沼澤後,從2507與2611峯稜間鞍部尋獸徑上切,上切後發現這稜線根本康莊大道,

還有不少寬稜有紮營過的痕跡,順著寬稜持續走,2611到2651峯之間有時候會轉為瘦稜,

不過平均而言都算非常好好走的路線,而抵達2561峯後可以聽見新武呂溪的溪水聲,這條溪水的上游就是向陽山屋。

20170117_135622000_iOS-1.jpg

接著一路順著稜線走,最後會接回傳統嘉明湖登山步道,約1小時後抵達向陽山屋。

 

抵達向陽山屋後,找了我的牀位,說起來也覺得很智障,54-55居然不是相鄰的牀位,

而是一個在上下舖,一個右上一個左下,這編號到底是怎樣排的啦…

放好裝備後開始整理並準備晚餐,抵達山屋就看到兩團商業團霸佔山屋廚房個一邊,覺得超級不爽,

唉各地商業團似乎都是如此,有什麼辦法?

(山屋明明就有寫請勿佔用超過一小時,從我開始煮到喫完睡覺,兩排桌子都是商業團在用),

更扯的事情是兩個商業團共用一組背工,所以背工連續兩天要上到嘉明湖避難山屋,

一個人要背50公斤上去,在你享受商業登山帶來的福利時,你有沒有想到你正在壓榨弱勢呢?

這就是我一直很討厭商業登山的一個因素之一。

 

飯後跟一羣大學生聊登山,他們對我自己登山覺得很敬佩也覺得很有興趣,

聊了一下知道這團嘉明湖一團6000,後來聊了一些登山觀念,留了聯絡方式希望一後可以一起約登山,

雖然不知道他們能聽進去多少,但還是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改變臺灣登山旅遊化的惡劣環境。

-

11/13 D3│向陽山屋→好好池營地→上稜→向陽名樹→向陽山登山口→向陽山→向陽山登山口→嘉明湖避難山屋→嘉明湖(宿)

 

IMG_0079.JPG

用過早餐後從向陽山屋出發,山屋裡只剩下我跟昨晚的那羣商業團的大學生,

據說有一團是3天的行程,都住向陽山屋,所以凌晨兩點出發,看到湖之後就要趕下來睡向陽。

聽到這個不禁覺得,登山這麼辛苦根本不是登山的本質阿…

不過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就別管人家了吧!

 

IMG_6551.JPG

昨天走了11.5小時,腳跟其實已經破皮受傷了,今天還得繼續踢,

不過這樣的狀況能走幾天其實我自己也不清楚,只能繼續走下去了。

(穿了一雙舊羊毛襪,穿久了其實會變薄變硬,因此造成磨腳的慘劇。)

 

IMG_6554.JPG

IMG_6550.JPG

IMG_6558.JPG

這段路程其實沒啥好說的,就是上稜,這段路線我起碼走過4次,

不過因為沖蝕溝的位置都不太一樣,所以方向差不多,常常改道。

 

IMG_6559.JPG

IMG_6560.JPG

IMG_6562.JPG

IMG_6567.JPG

IMG_6572.JPG

上稜後迎面而來的是向陽名樹,只是手斷掉之後變得沒那麼好看,合照後續行。

 

IMG_6581.JPG

IMG_6583.JPG

 

接著來到的是向陽大崩壁前。看起來啞口關山隧道已經修復得差不多,不過要全線通車感覺還是很無望,

也罷,人們造成的環境問題,已不是人定勝天可以解決的,如果註定得跟中橫一樣,那就封閉吧!

IMG_6593.JPG

IMG_6596.JPG

IMG_6598.JPG

IMG_6599.JPG

IMG_6600.JPG

續行後來到向陽山登山口,這次是第四次登頂,為了補反核旗的合照而上去的,

山上的雲變得很快,登頂時東方已無展望,只剩西方的玉山及南二段羣山還是清晰可見,

遙望我明天得抵達的南雙頭山與雲峯,心想:這看起來也太遠了吧!

 

IMG_6602.JPG

往避難山屋出發,前往避難山屋取水出午餐,抵達時山屋管理員問我有沒有登記住宿,我說我一個人,

只是來這喫午餐,要往拉庫音溪山屋去,山屋管理員很驚訝我是怎樣上來的,

我跟他解釋後,他只說他也常常獨攀,但希望我還是要找伴比較好,在山屋喫過午餐後,

天空中的雲變多,而遙望三叉山的上空也是烏雲罩頂,但我還是得往嘉明湖出發。

通常下午就不會有人往嘉明湖出發,因此沿路上遇到人我都得跟他們解釋一次我怎樣來要去哪,

但這段路走起來其實並沒像上一次跟小白來一樣累,大概是天氣比起上次好很多吧?

邊摸邊拍,走得不快,今天大概是到不了拉庫音溪山屋了,決定在嘉明湖畔過一夜

IMG_0079.JPG

IMG_0080.JPG

IMG_6608.JPG

IMG_6610.JPG

IMG_6614.JPG

四點抵達嘉明湖後,開始拍照準備紮營的事情,夜間嘉明湖其實很冷,

IMG_0089.JPG

IMG_0091.JPG

IMG_0088.JPG

溫度計顯示0.3度,夜間水鹿叫聲沒停過,嘉明湖的水鹿有些囂張,離帳棚很近都不怕人的,

除了濕氣很重外,整夜星空清晰,天氣很好,當然因為這樣我的星軌拍失敗了,鏡頭一直不斷的起霧。

索性放棄不拍,鑽回帳篷睡覺。

-

11/14 D4│嘉明湖→三叉山登山口→三叉山→三叉南二新康岔→南二新康岔→拉庫音溪山屋→南雙頭山→南雙頭西北鞍營地(宿)

 

IMG_0092.JPG

嘉明湖步道沿線禁止紮營,為了怕看日出的人發現,

因此四點一起牀就先拔營,晚上低於零下,整頂帳篷外帳都是完全結冰的情況,收完五點多上抵至湖畔等待日出,

IMG_0095.JPG

IMG_0099.JPG

IMG_6708.JPG

IMG_6731.JPG

IMG_6734.JPG

IMG_6742.JPG

IMG_6750.JPG

IMG_6752.JPG

首先抵達嘉明湖看日出的是嘉大森林系的小朋友們,架好相機等拍日出,

上次這樣拍好像是2012年跟驚嘆號來的那次,好久沒跟驚嘆號爬山了呢!

 

IMG_6755.JPG

IMG_6758.JPG

IMG_6801.JPG

IMG_6802.JPG

 

IMG_6807.JPG

IMG_6809.JPG

IMG_6810.JPG

IMG_6811.JPG

IMG_6812.JPG

IMG_6813.JPG

拍完後跟著這羣小朋友上到三叉山,原本今天預計宿營拉庫音溪山屋,但這麼看來中午前就會到,

如果今夜宿拉庫音溪山屋,明天從拉庫音溪推到上南雙頭山與雲峯將會是一場硬仗,在很多紀錄中也有特別提到這段是整段南二最辛苦的一天,

於是跟留守人員報告我的的打算,決定提早背水推到雲峯三叉營地,若來不及就住南雙頭西北鞍營地。

 

IMG_6815.JPG

IMG_6816.JPG

IMG_6818.JPG

IMG_6827.JPG

IMG_6833.JPG

在三叉山告別了嘉大這羣小朋友後,回三岔路取大背後,續行南二段路線,

自此開始,對我來說是一趟全新的旅程,因為我完全沒有走過接下來的南二段路線。

IMG_0112.JPG

IMG_0115.JPG

IMG_0123.JPG

IMG_0116.JPG

IMG_6836.JPG

IMG_6840.JPG

續行半小時後來到南二新康岔路,沿途風景皆可見玉山羣峯及馬博橫斷,連拉庫音溪山屋都小巧得在眼前出現

之後開始都是下坡,一路下至拉庫音溪山屋,過大水窟31K的牌子開始,一路變成誇張的陡下,

30.5K附近的路徑不清晰,幾乎被獸徑取代,所以我就是抓著往北的方向切,最後順利下到拉庫音溪山屋,

 

IMG_0119.JPG

IMG_0118.JPG

IMG_0121.JPG

 

IMG_6850.JPG

IMG_6851.JPG

IMG_6854.JPG

IMG_6855.JPG

IMG_6856.JPG

IMG_6859.JPG

從海拔3300m多一路下到2741m的拉庫音溪山屋,拉庫音溪流域頗有嘆息灣的感覺

原本1030就已經抵達溪邊,

但殊不知拉庫音溪的水量比我想像中的大很多,眼見無法直接過溪,只好把鞋子脫掉換成拖鞋過溪,

狼狽的搞了一段時間後把腳伸進冷冽的溪水中,立即失去知覺,走一小段後右腳拖鞋居然漂走了,

這下想追也無能為力,只好任其在水中載浮載沉,好在後來他被樹枝卡住,才得以救回我的拖鞋,

讓我不至於變成在拉庫音溪重裝游泳的男人。

 

IMG_6860.JPG

IMG_6861.JPG

IMG_6867.JPG

IMG_6869.JPG

好不容易過溪後,開始準備午餐,把奇萊東稜那時候準備的鹹豬肉拿出來喫掉,

這條鹹豬肉號稱是過期半年但我還是把他給帶出來了,想說醃製品哪有什麼壞掉的道理,

何況他還凍在我家冷凍庫半年,於是拆開包裝後聞一下沒有異味,也沒有膨脹發酵的感覺,

所以放心的切了一塊後丟下去跟飯一起悶煮,其餘的分成四塊後用保鮮袋保裝。

 

IMG_6871.JPG

IMG_6873.JPG

IMG_6875.JPG

IMG_6876.JPG

IMG_6879.JPG

IMG_6883.JPG

IMG_6894.JPG

IMG_6895.JPG

IMG_6896.JPG

拉庫音溪用完飯後,取水續行,打算今天就要推到雲峯三叉營地,沿途均是草坡還算好走。

但可能是因為背水走不快,居然到三點半還沒推到南雙頭山,

 

IMG_6898.JPG

IMG_6899.JPG

IMG_6900.JPG

IMG_6902.JPG

因此四點整登頂南雙頭山後,決定宿營南雙頭西北鞍營地,登頂南雙頭山時,東南側已無展望,

只剩下馬博橫斷清楚可見,山頂為一不鏽鋼基柱,山頂即可見西北鞍營地看天池,從三角點陡下約25分鐘即可抵達。

四點半抵達營地後開始紮營,營地的看天池只剩下40*40cm面積的兩小攤水,夜裡水鹿仍是猖狂,但這邊的水鹿就不若嘉明湖畔的如此大膽了。

IMG_6911.JPG

有了前一晚嘉明湖的起霧悲劇,這次兩點才起來架相機拍星軌,順便帶一下我的帳篷,果然得到很完美的照片,正好可以搭配一下開箱文。

-

11/15 D5│南雙頭西北鞍營地→雲峯下三叉營地→雲峯岔→雲峯→雲峯岔→轆轆山屋(宿)

 

IMG_0134.JPG

 

IMG_0126.JPG

IMG_0129.JPG

IMG_0133.JPG

IMG_7045.JPG

IMG_7047.JPG

IMG_7048.JPG

IMG_7050.JPG

IMG_7053.JPG

早上起牀拔營時,狀況跟嘉明湖湖畔一樣,整頂帳篷結冰,特別等日出後曬一下帳篷纔出發,

 

畢竟帳棚吸水背起來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之後的路基本上都是草坡爬升,中途會過一個巖壁區,已經有拉繩,

不過夜間大概也不好走,慶幸自己決定直接在西北鞍營地紮營,後來到雲峯三叉營地後也證明瞭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IMG_7054.JPG

IMG_7061.JPG

IMG_7064.JPG

IMG_7067.JPG

九點抵達雲峯三叉營地,這營地說是有水源但也沒看見明顯的取水路條,加上昨天抵達這邊若是四五點,

取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雲峯三叉營地完全沒什麼展望,不像西北鞍營地可以看到馬博橫斷呢!

IMG_7072.JPG

IMG_7073.JPG

IMG_7074.JPG

參觀完雲峯三叉營地後,抵達雲峯三岔路口,這邊其實有人稱做雲峯三叉路口營地,但這腹地小到紮一頂4T*1都很擠,

路口只有一棵刺柏上藍天隊的指標,更換輕裝後往雲峯續行,說明書說來回要3小時…嗯真的好遠啊!

 

IMG_7076.JPG

IMG_7078.JPG

IMG_7079.JPG

走了約莫10分鐘開始遇到刀片岩,這段除了暴露感大之外,還算很好過,過完這段後開始無止境的腰繞,

腰繞三個假山頭後陡上登頂雲峯,登頂過程中在一棵刺柏上看到釘有刑天正的名牌,說實在的我很討厭在樹上釘牌子的舉動,

下次帶個工具來處理一下好了。

 

IMG_0139.JPG

IMG_7081.JPG

1150登頂雲峯,這真的超級遠的阿…要不是展望很好,他大概也會變成鳥山吧 哈哈

回到雲峯三岔口後,眼看備水剩下500ml,私水也快用完,到轆轆山屋之前也許會斷水,

知道塔芬山屋有活水源,但轆轆山屋的活水源起碼要走1小時纔可以取得,

一方面擔心自己斷水,一方面則要擔心山屋沒水,雖然很累,但還是一路狂奔,

由於南二段因為每公里纔有一支里程柱,所以感受上會覺得1k特別的長,

實際上也是,這段比我想像中的長多了。

IMG_0143.JPG

從三岔口開始下坡後回望,三岔口這個高點的另外一面是一個大崩壁,而後的路線幾乎都是草坡,沒什麼難走卻很漫長,

噢對,南二的刺柏真的很誇張,特別長的路邊到處都是,連難過的地形也到處都是。

走到1540纔到看天池,看天池的水很混濁,感覺像是水鹿打滾過,而且還有濃濃的羊騷味,

心想拜託不要讓我回到這裡取水來喝阿… 終於在4點整時,

IMG_0146.JPG

IMG_7111.JPG

IMG_7112.JPG

山屋出現在眼前的谷地中,跟拉庫音溪山屋第一眼的感覺一樣『好可愛啊!』。

但南二的山屋從看到到抵達,往往都是30分鐘後的事,為什麼山屋都在在山谷裡而且都要陡下呢…

 

IMG_7113.JPG

抵達轆轆山屋前腦袋裡想的全都是『山屋的水都是我的!』,抵達山屋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開水龍頭,

阿!還好有水,把裝備卸下後換拖鞋洗個腳開始準備晚餐,用完晚餐後一如前幾天的慣例,整理裝備及記錄每天的事情。

約莫七點多,山屋外面傳來一陣敲打山屋門的聲音,心想:幹!不會第一次縱走獨攀就遇到熊吧!

我是要先拍照還是要先打架? 聲音持續了一段時間後,突然發出一陣拉開拉鍊的聲音,這才讓我鬆口氣,啊…是人啦! 

 

IMG_0151.JPG

後來開門進來的是一位年紀約60歲的大哥,看到我他也有些驚訝,我跟他說我自己出來爬山,要走南二段接玉山羣峯,

我也詢問大哥為何這時候在這,聽完差點沒嚇到。

莊大哥是阿里山鄒族的原住民,因為部落傳統領域的調查活動,所以先來探路,翻上玉山後從荖濃溪下八通關循南二段傳統路線來到這邊,

11/15晚上六點出發,走到現在沒有休息,說兩天要走完從向陽出去。哇靠我的天啊,

大哥你把我10天的路線用2天就走完了耶!

 

只見大哥靦腆的笑著,聊過後大哥去準備明天要用的水後,我們就各自就寢了。

後來我被鬧鈴的聲音吵醒,原來是大哥要繼續趕路,他收拾完之後跟我打個招呼後他就走了,

半夢半醒間我看著手錶,才10點耶!? 

莊大哥睡不到兩小時就出發了,當下我還覺得這只是我的夢而已XD

後來想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大哥要巡完傳統領域下山,

而我則是為了登山攝影而上山,希望他可以平安的完成他的任務纔是。

-

11/16 D6│轆轆山屋→轆轆山登山口→轆轆東峯→轆轆山→轆轆山登山口→塔芬池→塔芬山→塔芬山屋(宿)

 

IMG_0168.JPG

 

IMG_7117.JPG

IMG_7127.JPG

IMG_7128.JPG

IMG_7145.JPG

IMG_7130.JPG

IMG_7132.JPG

IMG_7142.JPG

早上在轆轆山屋看完日出後,往轆轆山前進,

轆轆山並不位在步道上,而是到岔路口後,先登頂轆轆東峯,再下到兩山間的鞍部後上攀,

IMG_7156.JPG

IMG_7162.JPG

IMG_7165.JPG

IMG_7166.JPG

IMG_7169.JPG

IMG_7172.JPG

IMG_7184.JPG

IMG_7191.JPG

IMG_7192.JPG

IMG_7193.JPG

IMG_7197.JPG

轆轆山輕鬆好走,展望不錯,山頭都是我最愛的筆直冷杉,拍了不少照片後續行,接著就是二葉松的惡夢開始。

除了颱風造成的倒木尚未有人清理之外,因為二葉松的松針落葉,會讓地面變得很滑,

IMG_0187.JPG

IMG_0186.JPG

IMG_0188.JPG

IMG_0189.JPG

就這樣一路滑覺得很不好走,過大水窟15k指標後見到路邊插了一支小心斷崖的牌子,自此開始長達一k的重裝攀巖,

到14k間,不斷的背著重裝大幅度的垂直上下,這段真的非常不好走,加上二葉松針滑不溜丟,真的很痛苦。

IMG_0193.JPG

IMG_0195.JPG

IMG_0202.JPG

IMG_0196.JPG

IMG_0199.JPG

IMG_0205.JPG

IMG_0207.JPG

IMG_0218.JPG

IMG_0212.JPG

IMG_0219.JPG

IMG_7201.JPG

IMG_7214.JPG

過了黑水塘後,抵達塔芬池,塔芬池位在一個平坦的鞍部,看地圖是有地方可以取水,

不過要下切多久我是不太清楚,不然這邊真的很適合紮營,感覺平坦避風也很美,超級想要紮營在這邊的啊!

在這邊拍照待了快30分鐘,繞了好幾圈拍照,順便觀察一下池邊的腳印,發現一兩枚疑似黑熊的腳印,這邊有黑熊感覺也不意外呢!

雖然很想紮營在這邊,不過還是算了趕緊面對現實上塔芬山吧!

 

IMG_0223.JPG

IMG_0227.JPG

IMG_0224.JPG

IMG_0225.JPG

 

IMG_0229.JPG

IMG_7218.JPG

IMG_7219.JPG

IMG_7238.JPG

續行約半小時後抵達塔芬山三角點,展望超好,可見玉山羣峯,尤其是這邊是第一個可以見到玉山北峯氣象站的山頭,

而達芬尖與接下來的大水窟、秀姑巒及馬博橫斷也都映入眼簾,尤其是達芬尖的突出山勢,三尖之南,我也只剩下中央尖了!

拍照後開始往塔芬山屋前進,因為在轆轆山混太久,導致剩下的時間有點喫緊,我必須要在天黑前抵達塔芬山屋纔行,

原本以為路在面向三角點玉山的正前方,因為有看到路條,後來下切發現太陡根本不好走,

退回來才發現其實正確的路是面向三角點的右邊。接著下切後必須腰繞2886峯,

但腰繞路間有出現新的崩塌,導致路線變得很不清楚,這是走這麼多天以來第一次覺得自己完全迷路,

除了地景跟記錄中的不同之外,連走在GPS航跡上都是已經崩塌的路,後來只能順著北方抓安全的地形慢慢下切,才又找回路條回到正路,

過2886峯後,大概是因為雨季又是剛開放,因此箭竹全都囂張地漲了上來,這還是近幾年遇過少數比我來高的箭竹,

當然也就別想順利的找到山屋了,再度迷路。

IMG_7244.JPG

IMG_7247.JPG

IMG_7248.JPG

IMG_7250.JPG

這次一樣是照著指北針往西北方切,抓獸徑下切後,才又在山谷裡看見塔芬山屋。

抵達塔芬山屋後,正如紀錄上寫的,塔芬山屋門前有一活水源,不知道會不會有山椒魚,下次來找看看好了,

IMG_0240.JPG

 

IMG_0239.JPG

IMG_0238.JPG

IMG_7251.JPG

IMG_7252.JPG

山屋門前有一堆獸骨,大概是有水源有山屋,正好提供獵人很好的打獵環境吧?

我撿了一段成年水鹿脊椎骨回來做紀念,想到時候等小涵開課的時候,將它做成封埋標本。

山屋門前的活水源有些髒,反正水塔也是滿水,就取水塔的水來用了。餐後水鹿聲依然不絕與耳,整理完東西後就寢。

 

待續...

 

Canon EOS 7D│Canon EF 16-35mm f/2.8L II USM│Canon Macro LENS EF 100mm F2.8L IS USM│Apple iPhone 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