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el de Choclo.JPG

(一些筆記與心得,如果有錯歡迎指正!)
受到了私藝術空間 - 台北畫室私藝術空間的蘇芊姐姐邀請,聽了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先生的演講。
標題是「知識經濟的未來」,不過演講明顯著重在怎麼去看待充斥於我們生活中各種似是而非的資訊,以及我們這個時代面臨與知識有關的溝通困境。
〖主題導入〗
演講的一開始,鄭總編向各位提出了一個問題:狗喜不喜歡被人抱?
在場有人表示「喜歡」,有人認為「不喜歡」。
然後鄭總編接者以華人圈各家媒體報導,進而追溯到原始資料來源,發現新聞中所謂的「根據專家研究」,不過是個退休教授透過自己隨意的觀察,在專欄發表的一篇文章。
由這個例子,鄭總編帶出了在面對一個新的資訊時,他會思考的三個問題:
1.創造知識的人是誰?
2.知識是用什麼方式創造的?
3.為什麼要讓我知道?
〖現代課題〗
接著提及到現代人所面臨的課題與困境。
(我是按照我的筆記歸納出了下面幾點,演講很精采,內容絕對不只這些。)
1.黑天鵝效應vs.房間裡的大象
黑天鵝事件是指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一旦發生會造成重大影響,並且人們會試圖在事後編造理由去將之合理化。
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是形容眾人因為害怕或難堪而刻意忽略眼前顯而易見的問題。
本人孤陋寡聞,這些解釋也是我演講過後去找來的,了解了這兩個名詞後,我想當發生「黑天鵝事件」是大家固然震驚,不過平時是不是都是放著「房間裡的大象」而不去面對呢?
(比如我那堪比豬窩的宿舍xD→好low例子www)
2.知識溝通上的內在困境
(1)專業的詛咒:當愈專精在一門領域,跨領域的溝通會是一大障礙。
(比如我雖然知道我的教授們研究很厲害,可是他們上的課沒幾個是我聽得懂==)
(2)解釋的衝動:人們對於風險提高的情況會快速歸因並做出反應,不能歸因就腦補或尋求解釋。
(3)逆火的陰謀:當一個人已經有了既定成見後,再怎麼跟他解釋,只會讓他更加抗拒接受,甚至會開始找出任何能反駁你、佐證他的信念的證據。
3.知識溝通上的外在困境—免費
因為獲取內容的成本幾乎為零,加上消費平台合而為一(有一支手機就夠了),所以人們變得不重視來源。
〖未來展望〗
重建知識知識經濟的生態系,朝向社群化、數據化、服務化、體驗化、工具化發展。
〖個人省思〗
聽了鄭總編的演講,覺得比我在臺大聽到的大多數演講都還受用(哈哈我之前聽的那些真的是學者們「專業的詛咒」),如果不記錄下此刻的收穫,我覺得會很可惜。
我也反省自己是否或多或少成為一個不在乎訊息來源是否正確,光看聳動標題、圖片就對一件事下定論的人。以後在接收新訊息時,會記得反問自己導入中的三個問題。
雖然錯誤的訊息防不勝防,甚至有時候是因為我們就是身處在這樣的市場機制運作下,而導致許多難以突破的困境,可是很慶幸還是有像鄭總編這樣的人,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社會。
鄭總編提到他的動力是他想為他的女兒營造個更好的環境,讓我不禁想起課堂上學過的,日本重要兒童文學雜誌「赤い鳥」的創辦發想,也是源於鈴木三重吉對子女的愛,希望能夠給予孩子們更美好友善的閱讀環境。
很久沒有發這麼長的文章,也覺得大概看完的沒幾個人,還是很開心能聽到這麼棒的演講~^^
〖題外話〗
今天是跟學長還有睿珊一起去聽演講,聽完演講我們借用了附近大樓的公共空間吃下午茶~
學長做了智利菜「Pastel de Choclo」(直譯:玉米蛋糕)跟起司麵包,睿珊帶了手工做的M&M'S巧克力餅乾,都超好吃!!!❤️
因為演講的大合照我被擋住,所以就用玉米蛋糕來代替圖片發文了~xD

延伸閱讀:

【天下文化——在加速時代我們都必須要全力跑,才不會往後退(上)】: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7182

【天下文化——在加速時代我們都必須要全力跑,才不會往後退(下)】: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7183

【知識經濟的外在困境】:https://www.facebook.com/bookzone.fans/posts/10154357158782213

【公益爆米花x突破社群溝通的困境】:http://npost.tw/archives/330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