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印度,你或許會想到是整個民族都在開掛的國家,一個只用右手喫飯,左手那個啥...,其實印度人也有他們的文化和思想,單純從電影中,你就可以看出來,不管情節多麼緊張、多麼危險,印度人總會情不自禁的往裡面插播一段舞蹈,沒錯,是舞蹈!,而不是廣告。

印度寶萊塢有四大汗王;沙魯克.汗、阿米爾.汗、薩爾曼汗、赫里尼克·羅斯漢,但我們現在只講「印度國寶」阿米爾.汗。

阿米爾出生在印度孟買一個有阿富汗血統的穆斯林家庭,是電影世家。父親TahirHussain是著名的電影製片人,而叔叔NasirHussain則身兼演員導演製片數職。我國觀眾熟知的電影《大篷車》即是阿米爾家族的作品。

阿米爾汗八歲的時候,先後出演叔叔的電影《Yaadon Ki Baraat》和《Madhosh》。

讀小學時,阿米爾特別偏愛網球,他是個非常出色的網球選手,甚至出現在全國性的網球大賽中,還獲得了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網球冠軍。但在讀大學的時候之後他對製作電影產生了興趣決定輟學。他不是因為他想享樂而停止的學習,而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願浪費一點時間。

很快他的天分開始顯露出來。成為主角的處女作是1988年的《冷暖人間》。這部電影則是由他的表兄MansoorKhan執導,上映以後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今日被看做印度電影經典之一。1990年他出演了 《講心不講金》 ,是當年最為轟動的一部電影。如今阿米爾回顧當時苦澀的演藝道路時說「我的電影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坐著,痛哭足足兩三天。

在拍攝《摔跤吧!爸爸》是,一個人飾演主角三個人生階段。

經典語錄

1.From birth to death, your life is a wrestling match.

從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場摔角賽。2.When your heart is full of fear, pat your back, find the courage, you will get better!當你內心充滿恐懼時,拍拍你的背,找回勇氣,你就會好起來!3.Face to face, that"s what you"re born with!正面迎戰吧,這正是你生來的目的!

作為印度電影界少有的方法派演員,阿米爾以戲路廣泛著稱,他可以從容應對任何體裁的印度電影---喜劇,動作,正劇,愛情…形色各異的角色都能進退自如,他不只是人們心中的超級明星還是印度影史最傑出的演員之一,片酬最高的演員之一(甚至享有電影利潤提成),影迷媒體公認的完美主義者。

美國《時代》週刊曾經稱他是印度版的西恩潘。印度最權威的電影雜誌《filmfare》09-11年連續三年將他評為寶萊塢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但是他談論到他今日巨大的影響力時卻說,「有多少影響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那些不富裕不出名卻在幫助別人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人,當幫助別人貢獻社會時,影響力纔有價值」。

2002年他第一次擔任製片人的《印度往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口碑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外語片,是2002年亞洲唯一的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也是印度歷史上首次得到奧斯卡青睞的電影。但是最終鎩羽而歸。評價這次失敗時阿米爾說"我們當然很失望,但讓我們受到鼓舞是整個國家都在背後支持我們".這部電影在西方至今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印度電影之一。

阿米爾·汗電影雖然賣座,但並不屬於寶萊塢的主流影片。寶萊塢的電影大多以歌舞見長,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都是一些印度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他希望在娛樂之餘給人們帶來一些啟發。

《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地球上的星星》印度的教育體制問題

《我的個神啊》關注印度的宗教信仰問題。

而《摔跤吧!爸爸》把印度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搬上銀幕。

在印度有這樣的法律,不允許懷孕的女性通過醫生了解肚子裏孩子的性別,因為人們一旦知道母親肚子裏的孩子是女孩,很可能要求母親墮胎。這讓阿米爾·汗想到了美國,「美國沒有這樣的法律,美國並不需要,父母提前得知孩子的性別,只是想知道嬰兒房該刷成粉色還是藍色。」

2012年9月榮登times雜誌亞洲版封面。登上times雜誌亞洲版封面,並不是因「3 idiots」,而是因退居幕後製作尖銳揭露印度社會問題電視節目,社會反響空前,其中探討虐待兒童單元播出後更獲邀到國會作證,成功令國會通過保護兒童法案,「我有責任讓我的國家和人民聯繫得更緊密」-Aamir Khan。

「我想去治癒大眾」——阿米爾汗

「這個節目是自我的覺醒,我需要努力,我有責任讓我的國家和人民聯繫得更緊密。這就是為什麼我努力得想深入普通大眾生活中的原因。」——阿米爾汗

如果國內導演來拍,多半會用小鮮肉,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錢纔是最主要的,而對阿米爾汗來說,改變國家或者改善國民纔是他最想做的事,所以國內導演很少能拍出《摔跤吧!爸爸》這種勵志片,除了一些名氣很大的導演,纔不在於商業而在乎觀眾和社會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說明的是,中國的電影屆雖充斥著以小花旦小鮮肉的亂像,但也不乏很多有良心和職業道德的導演。比如《人民的名義》的導演李路和製片人高亞麟;再比如從小想當正義使者,花了幾年拍成《竇娥奇冤》的導演楊真。他們選角是根據劇情需要,而不隨波逐流。

其次,米叔所拍的《摔跤吧,爸爸!》眾所周知,他為了這部劇增肥,或許大家會覺得,中國沒有哪個演員會為一個角色做到這麼拼。但說句良心話,中國的演員還是有很多敬業,因為演戲而演戲的,比如,彭于晏。我曾看到過關於彭于晏的專訪,他幾乎是每拍一部電影,都學會一項技能,明明可以靠臉,他卻偏偏要靠才華。看過他電影的朋友差不多都能知曉他的這種敬業精神。而他會摔跤技能,身材與米叔增肥前無二,所以男主角一職他也是挺適合的。

至於兩個姐妹花,在此也希望大家擺脫不會真打實斗的觀念,中國敢於喫苦的女星也比較多,比如趙麗穎。說實話,我以前對趙麗穎路人,後來看她一步步火起來,一直拚命,真的感觸很多。真的,很多人為了演戲而演戲,她就是那種人。

最後希望大家對國內的電影屆充滿信心。只有眾志成城一條心,一些現象才會得以改善。期待國內電影屆越來越好!

喜歡請點贊哦??!謝謝!??????


首先,在選角的時候就要開始炒熱度,炒哪位當紅女星和哪位當紅小鮮肉會組CP。

然後確定主演了,要三天兩頭上熱搜,炒緋聞。

拍戲過程中,要不斷植入廣告!涉及喫喝住行各個方面。

男主的大肚子啥的,肯定是貼的啦!誰會那麼笨真去增肥再去減肥!

姐妹倆的摔跤戲,根本不用提前訓練的好嘛,替身多的是。

更有甚者,臺詞都不用記。反正有後期配音嘛!

外景啊、大型比賽場景啊之類的,也不用很多,可以靠後期五毛錢特效搞定。

……

……

還有嗎?我只想到這些了。


如果讓國內導演拍,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會拍成農民翻身作主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會拍成階級鬥爭壞人破壞體育事業發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會拍成改革春風沐浴了農家女子;本世紀以來,會拍成商品社會孕育了鄉村體育才女成長史。

巜摔跤吧,爸爸!》是部難得的印度好電影,人物形象鮮明,情節展開真實而令人信服!姐妹倆抵觸枯燥乏味艱苦的訓練,新娘子無意中的一席話,徹底讓姐妹倆變被動為主動,等等諸如此類的細節,以及主演的成功表演,使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好電影!


關於父愛的電影,個人最喜歡的當然是《幸福來敲門》。國內的,也有,是《鋼的琴》,王千源演的相當到位,周圍背景也很真實,是東北下崗大潮中一個普通的中年父親,為了挽回孩子,在一幫下崗後又再就業的工人朋友幫助下,再次回到倒閉的車間,用以前的技術做出了鋼琴,不僅挽回了孩子,再次證明出父愛的力量是無限的。這部片子只不過生不逢時。一幫中年男女喝醉了之後去學校裏偷鋼琴,又搬不動,又不捨得逃。這個片段笑中帶淚,生活不易,唯有全力回擊。


在中國拍這樣的電影,一般導演的套路是,小鮮肉,摳圖,五毛特效,不要臉的炒作。劇情嘛,武打場面必須要有的,各種理不清的混亂愛情是必須的。郭矮子來拍的話,簡單了,小鮮肉加各種炫富就可以了。陳凱歌張藝謀來拍的話,畫面好就行了,反正油畫界混不到地位,電影畫面要拍出油畫感覺,誰要說不好,那叫不懂藝術。


首先,希望你不要把自己的回答放在問題的描述裏,這樣會誤導其他人,也有可能這就是你的本意,這裡不妄加猜測。

首先,先通過《軒轅大帝》這部影片來分析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兩個重要角色黃帝和蚩尤都不是有著八塊腹肌的肌肉男,整體顏值只能算中游,在那個時期,戰鬥並不是最重要的,打獵,農耕,更厚的脂肪有利於生存,所以導演並沒有讓演員顯露腹肌。劇中許多場景是在樹林,河流裏拍的,女演員經常是灰頭土臉的。

接下來試著分析一下這部電影應當怎樣拍,當然不可能拍「摔跤」,因為在中國比較小眾,摔跤在印度應該是有歷史和羣眾基礎的。《摔跤吧,爸爸》中父親為什麼放棄?因為國家不支持;姐妹倆一開始為什麼受人嘲諷?而且印度原來是沒有女摔跤手的,這就讓電影中的衝突十分強烈。這就是一個千夫所指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在中國,唯有足球堪當此任。完全可以設定這樣一個大綱:一個因傷病毀了職業生涯的天才運動員,退役後做了一個省隊的教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大山裡找到了11個踢足球的好苗子,從此精心調教他們,終於11人進入國家隊,並且踢進了世界盃,但是教練已經不再是他了。八進四的比賽,中國隊上場30分鐘就被對手連續破門,天上又下起大雨,噼噼啪啪砸在草坪上。透過烏雲籠罩下昏暗的空氣,觀眾席中突然跳出一個人來,拖著因關節炎而隱隱作痛的雙腿,在雷聲大作的暴風雨中像瘋了一般揮舞著雙臂,大聲叫喊著什麼。此時,在隊員的耳中,雷聲,雨聲,噓聲,吶喊聲已經聽不到了,透過雨水模糊的雙眼,那個「笨拙」的身影無限放大,熟悉的執教又回到耳旁,是日,他們連進三球,鎖定勝局。最終,中國隊止步四強,但這羣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年輕人卻代表著中國的未來。劇名《踢出大山》《衝鋒吧,教練》......這種電影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請小鮮肉來演,我想應該沒有不喜歡踢球的男生。

最後是上映時間,很明顯,《摔跤吧,爸爸》是根據現實改編的,那我們的電影也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很明顯,是要未來上映的。

最後,我覺得:在別人看得起自己的時候,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在別人看不起自己的時候,自己硬撐著也要看的起自己。


近來對這電影的文案真的層出不窮,但最核心的都是頂阿爾米汗,踩小鮮肉的。當然我個人對小鮮肉不是太看好,但我不是罵小鮮肉的那類人,我堅信存在即合理。但在這個流量社會,所有的文案看似都是對這部電影的宣傳,但是對這電影的影響是不大的。所以每看到這種文案,他對小鮮肉的熱度和流量值會有很大的提升,看似媒體在批評打壓小鮮肉。背後這只是對小鮮肉的宣傳文案,媒體通過點擊增加了收入,小鮮肉身價通過流量值一路提升。對於<摔跤吧!爸爸>然並卵。


嗯,我國一位著名的摔跤教練發現了女孩們的天賦,登門拜訪,指出來父親訓練的幾處錯誤,父親潸然醒悟,親手送孩子登上遠去的列車,希望能在組織的正確引導下給予孩子指導。

大女兒在體校談戀愛了,教練批評了她,她哭著跑回家,父親怒斥辜負了黨和國家的培養,一個耳刮子打出了家門。

女兒坐在河邊痛哭,男朋友趕來安慰他,並且說自己帶來了可敬的教練,在教練的體貼中,大女兒回到體校,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訓練,最終獲得了比賽冠軍,與教練和父親擁抱之後,奔向遠處的男友,擁吻,劇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