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多、空大戰背後: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隱憂 財經 第1張

一份匿名做空報告,再次將網際網路醫療上市公司平安好醫生推到風口浪尖。

4月30日,一份關於平安好醫生的匿名做空報告在投資圈中流傳,這份報告指出,平安好醫生嚴重關聯方依賴、模式證偽,僅靠業務注水造假維持估值的龐氏騙局,認為平安好醫生股價只值10.75港元。

而與之形成」隔空對戰」的是多家評級機構的看多報告。

5月2日,摩根大通發布對平安好醫生看多的研究報告,繼續看高目標價至63港元/股。此外近期,花旗、匯豐也紛紛給予平安好醫生「買入」評級,並上調平安好醫生2019年營收預期。花旗的研報表示,「持續升級+增勢強勁」的家庭醫生服務業務潛力巨大,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平安好醫生的業績增長引擎。匯豐則認為,隨著平安好醫生新產品和新舉措的不斷推出,將繼續推動業務強勁增長。

針對做空報告,平安好醫生方面已經報案。根據其5月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在某二級市場投資者羣出現匿名的惡意詆毀公司的不實文章,對公司的品牌和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公司已正式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案件正在立案偵查中。

4月30日,平安好醫生收盤報38.4港元,跌幅5.19%。5月2日繼續下跌1.3%,收盤於37.9港元。5月3日,平安好醫生股價止跌反彈4.49%,報收於每股39.6港元。截至5月7日收盤報38.95港元/股。

做空報告直指關聯方利益輸送

做空報告主要集中在平安好醫生的運營數據、財務數據和發展願景等方面。其認為,平安好醫生圍繞家庭醫生打造的網際網路醫療生態毫無價值可言,AI客服冒充醫療問診,運營數據造假。

其次,沽空報告還指出,其健康商城用大量批發業務充當零售業務GMV(成交總額)及收入,涉嫌造假。

根據此前2018年平安好醫生年報顯示,健康商城業務2018年收入為18.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8.1%;毛利為2.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2.1%。2015到2018年,平安好醫生分別實現了總收入人民幣2.79億元、6.02億元、18.68億元和33.38億元,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收入增速分別達到了116%、210%和79%,但毛利方面的表現則有所下降,2018年報告期的毛利率為27.32%,較2017年的32.77%有所下降。

此外,做空報告指出,平安好醫生消費型醫療業務極度依賴平安集團地推團隊,實際是偽線上業務,粗暴裝入平安集團的用戶及流量,嚴重關聯方依賴,且昂貴補貼維持高頻無效流量,實際客戶黏性極低。

補貼重負之下,網際網路醫療都不得不面臨持續虧損的考驗。

根據此前披露資訊顯示,2018年平安好醫生凈虧損為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2015年-2018年,四年裡平安好醫生累計虧損已近30億元人民幣。相關費用支出亦是平安好醫生持續虧損的重要一部分。2018年報告期銷售及營銷費用為12.38億元人民幣,管理費用為9.95億元人民幣,增幅分別為71.2%和40.0%,二者費用總和佔該公司總營收比例達66.9%,較上年增長幅度達55.6%。

而平安好醫生4月26日通過引用大數據機構T rustdata發布的《2019年1季度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報告》,指在醫療健康市場中,平安好醫生2019年Q1的全域生態流量超過5500萬,同比漲幅達1.8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已達2.65億,核心業務家庭醫生服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11億元,同比增長69.6%,證明其補貼的有效性。

平安好醫生CEO王濤此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接下來平安好醫生將加大與平安集團、其他保險公司以及網際網路平臺的合作,進一步提升每一條業務線的盈利能力,與此同時控制好管理費用。希望在毛利高的板塊有更多的收入規模,比如消費醫療和家庭醫生兩個板塊。接下來,公司一方面要降低服務成本,另一方面要推出收費服務。而電商業務,前期還是要先豐富商品,把服務能力提高。

「平安好醫生最大的優勢顯而易見是背靠平安集團好乘涼,但關聯方利益輸送確實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醫療資源相對欠缺,單純依靠補貼的模式能走多遠仍存疑問。」一位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平安好醫生多、空大戰背後: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隱憂 財經 第2張

網際網路醫療模式的突破口始終是如何打通醫療行業繁雜的環節,形成平臺的完整生態。(圖蟲創意)

盈利隱憂浮現之後何解

政策引導時刻影響著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方向。

2015年左右,主管部門出臺的若干規劃性綱領性文件將「網際網路+醫療」列入未來長期規劃,而監管政策和市場格局尚未明朗。一時間,各路資本蜂擁而至,超11億美元的行業融資迅速催生了一大批移動網際網路醫療公司。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資訊平臺的建設與應用,鼓勵網上開展簽約服務,線上提供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在完善「網際網路+」葯品供應保障服務方面,《意見》明確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葯師審核後,醫療機構、葯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網際網路醫療歸到根本還是要解決如何使醫療服務得到更好體驗,提供臨牀和場景改善。基於以往經驗,純線上模式很難走通,如何同線下醫院有機結合成為關鍵。大陸醫療行業的現狀決定了,在企業與醫院合作中,公立醫院體系長期處於強勢的一方,掌握核心資源。網際網路醫療企業與醫院的合作如果只停留在幫助掛號、問診的層面,沒有觸及核心業務,也無法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最終,容易造成什麼都幹不成的尷尬局面。

與之形成聯動作用的還有網際網路醫療投資的潮起潮落。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1年網際網路醫療融資約20億美元,投資機構約315家,而到2014年,對應數字分別為70億美元和602家機構。之後,行業快速冷卻,到2016年,融資額降到39億美元。

從2015年的風靡,到2016年的洗牌,再到2018年的再次火熱,網際網路醫療模式的突破口始終是如何打通醫療行業繁雜的環節,形成平臺的完整生態。

「對於純線上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來說,很難獲得高客單價和盈利。因為在醫療行業以往的盈利大頭還是在葯和治上,診費佔比很少。這就需要企業跟線下醫院形成協作。而線下醫療行業不可避免有重資產,回報慢的特點。而在網際網路醫療賽道,類似阿里的通過醫葯零售賽道進行切入的盈利模式也停留在探索階段。」前述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處方一直是未來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一個分界線,也一直受到政策層面的影響。

就在今年4月20日,葯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在此前的一審稿基礎上,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葯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葯品網路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葯。

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了葯品管理法修訂草案。在會議上,這一條款引起現場的熱議。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表示,網際網路葯品消費已非常普遍,給網民購葯帶來便利,網售處方葯不應「一刀切」禁止,應完善電子處方等環節規範網售,並與現有制度做好銜接。

各有各的玩法

目前很熱的網際網路醫院實際上還是「大玩家」在操控。「網際網路醫療誕生之初的盈利模式就較為模糊,單純的線上問診客單價低,其輔助流量帶動意義更大,例如盡管持續虧損但平安好醫生等龍頭佔據了市場大頭。在醫療行業能否打通葯品這個關鍵環節,對盈利來說至關重要。」華南地區某網際網路醫療從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回到醫療領域競爭的核心,醫療資源的開拓和盈利方向的探索,目前業內幾家巨頭企業各有各的「玩法兒」。

微醫在近幾年通過網際網路醫院、醫聯體建設與醫療資源實現了深度捆綁,另一個方向則是著手建立自有醫療服務體系(全科),向外界傳遞出深度佈局智能醫療的信號。目前微醫的科技服務及醫療服務平臺均有營收,前者包括為醫院建醫聯體等系統、向家庭銷售智能健康終端等;後者則包括線上問診、線上諮詢及與葯企、保險公司合作等。

平安好醫生則是背靠平安集團,利用現有醫療健康服務體系資源,走向了保險+健康管理的模式。平安好醫生有良好的保險資源,依靠賣保險產品、定製保險產品實現盈利。目前看來最大的優勢在於流量層面。

易觀數據近期發布的3月App Top1000榜單顯示,醫療領域App2019年3月的用戶流量呈整體回暖態勢,其中平安好醫生、好大夫線上和微醫的月活躍用戶數(MA U)分別達到1351.7萬人、232.7萬人和196.5萬人,春雨醫生並未上榜。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平安好醫生的模式,實際上也具備其他企業的無法復制特性。

而丁香園的主要業務則圍繞醫生展開,包括給醫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務等,同時還開闢了為醫療企業服務的業務。丁香園通過為葯企提供一個平臺,藉助網路做正規的學術性交流,並通過E-marketing(網路營銷)進行變現。

題圖來源:基禮

原標題:平安好醫生多、空大戰背後: 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隱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