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5.png

「好久沒有如此盡興了!」是參加完這場由SLS Beverage Company精心策劃的Kyrö Distillery Workshop琴酒工作房活動!

為因應2018 臺灣大稻埕國際琴酒嘉年華的系列活動

就像當年去丹麥他們在7-8月有Jazz Festivel,融合了戶外綠地音樂會、各間咖啡廳也邀請了Jazz樂手在這段時間穿插表演,

哥本哈根人享受在Jazz滿溢的微醺裡, 不是被任何一個奢華空間私自佔有; 今天台灣也有這樣Gin and Tonic系列活動,

不管是琴酒愛好者、酒類成癮者、門外漢? 都沒關係! 我會定義他是個正面教育意義的推廣活動!

謝謝臺灣各地的調酒愛好者與調酒師,一起在老街上體驗琴酒不分你我的時刻! 拍拍手! 

物以類聚,其實是個正反兩面共存的詞彙,關係唯有建立在互助的分享上,人與人就像化合物的交互關係 (拮抗/協同/無中生有) 希望在生命的這條船上我們有越來越多盟友

關於Kyrö Distillery酒廠,可見於以下Soso哥的專文介紹,還有薯條小姐過去的兩篇介紹,內還一篇2017年10月野村空人的大師講堂!

Koskue Gin芬蘭桑拿浴裡的夢想孕化為行動

Miss Potato & Cocktail_不去看看極光跟試試桑拿浴嗎? 北歐的熱血沸騰!

Miss Potato & Cocktail Activity_日本與芬蘭限時連線!再訪Köskue Gin

 

圖片2.png

這次的活動是由SLS Beverage的Mika與Sylvia團隊提前於好幾個月前就開始策畫啦! 

讓我們先來看看不惜花重金與心力都要引進具創新力的芬蘭、北歐產品的SLS Food & Beverage創立理念吧! 

SLS Food & Beverage Q&A 

Q:  為什麼想引進北歐的酒到臺灣? 又是怎麼跟臺灣結緣的

A: Mika (SLS F&B創辦人)自2000開始來到臺灣定居,身為芬蘭人的他,想要把他認為非常棒的北歐產品與臺灣民眾分享!

 

Q:  SLS F&B 的願景是甚麼? 想要以甚麼角度影響臺灣餐飲業

A: 我們的任務是尋找高品質的北歐食材與烈酒,並期望有一天成為大家心中第一個想到的北歐食材高端品牌!

 

Q: SLS F&B成立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可以跟大家分享並且又是怎麼開始與Kyrö 酒廠接洽

A: SLS F&B的母公司SLS Consulting Ltd其實早已建立芬蘭-臺灣的貿易橋梁十餘年,而現在轉型成為直接供應北歐食材做推廣大使的腳色,因此在穩固的長期合作之下,

尚未遇到無法突破的困難。而在Kyrö 贏得2015年 IWSC Best Gin for Gin Tnoic, 而Mika即馬上致電Kyrö CEO-Miika旋即安排見面,而就這麼走到現在了!

 

此次工作房邀請了 Kyrö 酒廠的外交大使:日本代表-野村空人(上圖左二)與新加坡東南亞代表Mau先生(上圖左三),各別於4/13-4/14兩天於Side Bar、Eastend開班授課!

(本次參加Mau-Side Bar場次)根據SLS Beverage的介紹,Mau身為Kyrö亞洲區品牌大使,在2015Barcadi全球調酒大賽拿下芬蘭冠軍,曾在墨西哥、加拿大及芬蘭擔任調酒師,

目前為La Maison Du Whisky的吧檯及酒水經理常駐於新加坡,致力於推廣美食與美酒。

圖片3.png

目前最大成就(以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和KyröSon of a Punch from Helsinki“The Cocktail Bastards”合作,使用芬蘭當地草本植物創造出“Helsingin

活動主要分兩部分,大使們介紹酒廠的骨肉精神,最後就是"DIY YOUR GIN!" 把琴酒的製作現場原汁原味再現於臺北,讓琴粉們把各個素材實際嗜嚐風味,

打掉既有的Napue Gin原型,體會調味設計是怎麼一回事!

 Kyrö Distillery總複習

21684608_1457310307639755_425018169_o.jpg

酒廠精神為" In Rye We Trust",  主要是因為酒廠所在地,距離首都赫爾辛基五小時車程的 Isokyrö ,當地產的裸麥有30%被拿去生產伏特加,而他們也在想為什麼沒拿去生產裸麥威士忌呢? 進而利用裸麥製成琴酒! 帥氣的他們認為 "琴酒是烈酒界的精釀啤酒,不能再以舊世界觀去限制,所以以裸麥為基底在這個市場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對琴酒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他只不過是由不同穀物蒸餾出的中性烈酒(Base Wine,基底酒), 搭配各種香料浸泡或共蒸餾而成,

但就像這幾年流行的食物產銷履歷"From Farm to Fork:,"From Farm to Wine", 此時所加的香料,風味、採集的地理位置與季節,就是定義琴酒的關鍵

甚至仔細探究才會發現酒廠背後的歷史淵源

 

napue-and-koskue.jpg

Kyrö Distillery推出的琴酒主要有兩支:Napue Gin 與 Koskue Gin, 其中Napue是為了紀念一場反瑞典政府軍的戰役,發生於Isokyrö內的小鎮-Napue,

為瑞典政府軍與俄羅斯大兵的抗戰,主要由芬蘭兵組成的瑞典軍團被俄羅斯擊敗,而經歷了名為"Great Wrath"的黑暗時期,

但Mau在介紹這段背景時,臉上沒有一絲憤怒或枉然, 多的是尊敬那段無法追溯的歷史,珍惜得來不易的酒廠榮耀與手上的那支酒,

而現在的Kyrö接待大廳轉角旁,則有著紀念此戰役的紀念碑,腦中突然想起Mau輕鬆的一句發然深省的話:Nordic is all about survival,

在一個日照天數低、氣候嚴峻,冬季不見天日的國度,的確如何突破限制生存是斯堪地那維亞人的命運

 

但琴酒並非Kyrö唯一產品, Mau提到明年會有最新一批Kyrö 純裸麥威士忌新上市! 

課程中我們也討論到Napue Gin與帶有威士忌色彩、陳桶2M的Koskue的銷售比較:Koskue在臺灣的銷售比例遠高於Napue, 在芬蘭Koskue只有10%的銷售比例;臺灣卻有40%!

陳釀使用的酒桶是來自Heavenhill Distillery的波本桶, 會再調和不同桶子的琴酒,來穩定供應一致的高規格風味,

第一次聽到Aged Gin,第一個反應是:哪個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不好好當自己,硬要衣裝個假貴族的外殼,

不知道會不會不尊敬威士忌愛好者,一直心裡都有個疑問:一定有真心懂威士忌的人,但總納悶,是否有人仰慕的,只是他搖著冰塊輕敲的那杯琥珀色酒液、那幾秒鐘的尊貴

但也反映著:創造產生於邊界間的碰撞,琴酒又為何不能披上威士忌木桶的一層燻香薄紗呢? 

31093516_1691209254249858_2149740253882089472_n.jpg

31171525_1691209294249854_5245666510357135360_n.jpg

Kyrö五位傳奇人物

圖片1.png

Running-Naked_Kimmo-Syvari-1-1500x1125.jpg

創始人共五位(樓上光著屁屁的男子),分別叫做Miika、Miko、Mikka、Kalle和Jouni,據說他們是在做桑拿浴的過程迸發做酒廠的念頭!

但因為沒人對蒸餾酒類有任何背景,所以開始走訪歐洲各地許多私家蒸餾場見習,其中Kalle這個好孩子也額外攻讀了生質燃料與啤酒製作,補充了專業知識讓酒廠更易操作蒸餾製程,

Miika-->Kyrö CEO 超級業務員/ Mikko-->品牌營銷王牌/ Miko-->家有裸麥田/Jouni-->全球物流策略師/ Kalle-->翹鬍子當家蒸餾士,

Mau先生也提到,Mikka當年躍躍欲試拿著自家裸麥威士忌參與Lonson Whisky Festival接到第一張訂單,回報團隊的振奮人心! 才得以延續至今天,

而這五位光屁孩子,當時可是晚秋時節,麥草們這時可是特別堅硬呢! 看來鐵打的身子與燃燒的心夠他們扛下嚴冬,搏命推廣Isokyrö至世界各角落!

 

琴酒工作坊開張!

30715599_1691209344249849_2129243291261075456_n.jpg

31059437_1691209064249877_5740684503655907328_n.jpg

正式上課前,每個人都被分配到兩只鬱金香杯,Mau先生一再強調:"Guys, Don't drink any of them please"

裡面就是如上圖的Base wine, 與Kyrö Gin使用的裸麥基酒相同,前面的樣品瓶皆是Naupue Gin的十種香料蒸氣灌注爭流而得的香精,

十種香料分別為:繡線菊 (Meadowsweet), 黑胡椒 (Black Pepper), 同花母菊 (Pineapple Weed), 樺樹 (Birch), 蔓越莓 (Cranberry),

艾草 (Wormwood), 檸檬皮 (Lemon Peel), 沙棘 (Sea buckthron), 黑加侖葉 (Black Currant), 粉紅葡萄柚 (Pink Grapefruit),

圖片4.png

而此時我們扮演的腳色,就像Kyrö的調香程序,每個人嘗試用滴管先沾取少量50% 酒精度的蒸餾液並品香,

其實當時跟幾位學員們分享,除了柑桔類我們幾乎難以辨識差異呀!

但端詳每個人的調香程序就像瞥見他的潛在性格一樣,

有些人端詳著樣品瓶與品聞許久,遲遲無法下決定;

31113860_1691209360916514_5925361745127276544_n.jpg

回頭發現我採取的方式跟碩士做論文的過程如出一轍,沒耐性的話會在腦海自以為拼湊出最佳配方,

Method 1-->喜歡甘草沉穩的老陳香再加上柑橘調的葡萄柚-->嗆鼻又讓所有味道俯衝出,沒有任何層次;

Method 2-->將每一種蒸餾葉各取2 drop, 卻感到拙劣的烈酒感-->領悟Less is More!

Method 3-->而平心靜氣後,天外飛來一筆移除所有柑橘果調,加入黑加侖葉、甘草、黑胡椒等,再加入具畫龍點睛之妙的沙棘,

交給Mau先生品嘗,意外地看著他滿意的點頭,大讚富有層次!!! 分享了沙棘其實具有蔓越莓的些許果香氣,反倒平衡的整體味覺!

野村桑也建議加了紫蘇點綴會是圓滿的一道調酒! 最後等比例放大配方! 就製作出自己的罐裝琴酒囉! 

31113524_1691209367583180_3987167154767134720_n.jpg

Kyrö Distillery平日也有提供酒廠參訪、琴酒工作坊的活動! 有更完整的在地採集課程-->操作蒸餾-->調和蒸餾液-->裝瓶程序

Mintel也提出近年的烈酒趨勢,風向由威士忌漸漸轉為琴酒與龍舌蘭,對我而言琴酒之所以讓我倏然起勁,

是因為他就像個純粹的靈體,又因為沒有侷限,所以更真實反映創造者的靈魂,虛偽者必無法掩飾

對Kyrö Distillery而言,珍視著在地歷史片段,採集專屬斯堪地那維亞的特有材料,一貫的專業化生產裸麥烈酒, 如何在已知與未知的邊界再創下一個未知,

都是值得被閱讀的故事! 也感謝SLS Beverage願意給大家一個與芬蘭同步的機會! 

31131520_1691209387583178_8485254230267920384_n.jpg

Reference

Kyrö Distillery Company Website-->https://kyrodistillery.com/

SLS Food and Beverage-->https://www.sls-consulting.com/foodandbeverages-tw

Battle of Napue-->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Napu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