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今年中國最重磅航天發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正式啟程。

北京時間2點2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枚56米高的長征三號乙增強型火箭一飛衝天,箭星分離之後,嫦娥四號順利進入月球轉移軌道(200公里 X 400000公里),直奔主題:嫦娥探月。預計飛行27天後,登陸月球背面。

這是繼嫦娥三號後,中國又一次登月壯舉的開始,由此開啟世界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最遠征程。

這次發射是全球今年第105發、中國第36發、長三乙火箭總計第53發、長征系列火箭今年第34發、總計第294發。

還是人類第117次月球探測任務,中國第5次探月任務。

發射商是誰?

中國航天巨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長征系列火箭擁有者。

長三乙:第50次成功發射

長征三號乙火箭(具體是指增強型CZ-3B/E,CZ-3B已退役),是長征系列火箭家族中最主力成員。嫦娥三號、北斗第三代衛星全都使用該火箭。表現卓越,安全穩定可靠。

截至12月8日,長征三號乙火箭總計發射53次,成功50次,成功率94.33%。每次發射費用大約7000萬美元。

嫦娥四號:中國第五次探月

嫦娥四號是中國第五次探月任務。

前四次探月分別是:2007年嫦娥一號環月任務、2010年嫦娥二號繞月任務、2013年嫦娥三號登月任務、2014年嫦娥五號先導星繞月返回。

中國第五次探月就是此次發射:嫦娥四號任務。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嗎?

那是當然。嫦娥三號都登月了,嫦娥四號必須更進一步。

在哪著陸?

嫦娥四號肩負前所未見的探月使命——月球背面。

具體點說,著陸到人類探測器從未實地勘探過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被譽為最大最古老的隕石撞擊坑,其中首選地:馮·卡門隕石坑Von Karman,這是一個直徑達186公里的隕石坑。

啥時候登月?

2019年1月3日前後。

任務科學目標是什麼?

發射嫦娥四號有很多種目的,先說說科學目標。

因為嫦娥四號奔月目的地是月球背面,前所未有的著陸探測地,所以為科研提供了幾個獨特機會:

嫦娥四號將進行史無前例的低頻電磁波探測,這在地球上是無法做到的。一是因為地球大氣層屏蔽了低頻電磁波;二是潮汐力鎖定了月球,背面永遠背對著地球。

嫦娥四號最厲害的是月球背面著陸探測,派出月球車,實地探測月球最古老的馮·卡門隕石坑,為了解月球、地球、太陽系演化提供第一手資料。

迷你版月球生態圈實驗,由土豆和南芥菜的種子、桑蠶、營養液、空氣等構成一個閉環微型生態圈,再配上小型攝像機、數據傳輸設備。看看這個微型月球生態圈,到底能夠維持多久,如何變化?

這個實驗在為未來常駐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做點先期準備。

嫦娥四號裝備如何?

為了這些科學目標,嫦娥四號配備了一系列過硬的硬體:

▲一個軌道器:鵲橋中繼星

今年5月21日發射,現處在地月第二拉格朗日點軌道上,距離月球6.5萬公里。

因為嫦娥四號登陸的是月球背面,對通訊信號有遮擋,會出現嫦娥四號與地球通訊中斷現象,所以必須先部署一個無縫、無盲區的通信鏈路系統——這就需要一顆中繼星。

▲一個著陸器:嫦娥四號著陸器

重約3.8噸,類似嫦娥三號著陸器,具備高度自主導航與避障功能,能夠自主尋找適合著陸點登月。

配備了4台科學儀器:著陸照相機(LCAM)、地形照相機(TCAM)、帶有三個5米長吊杆的低頻光譜儀(LFS),以及由德國研製的月表中性原子測定儀(LND),有助於探知月球土壤含水量和形成機制。

嫦娥四號動力來源:太陽能、同位素熱源。也就是太陽能電池板、月球車同位素熱源兩種能源供給。

▲一個月球車:全球最輕月球車

1.5米高,140公斤重,號稱全球最輕月球車,類似玉兔號月球車,設計壽命同樣也是3個月。

配備了4台科學儀器:全景照相機(PCAM)、探月雷達(LPR)、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成像光譜儀(VNIS),還有與瑞典合作開發的小型中性原子分析儀(ASAN),幫助科學家探知太陽風如何作用於月球的。

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兔號月球車,最終在月面行駛了112米(也有稱114.8米),希望嫦娥四號月球車能夠遠超這一紀錄,走得更遠,探得更多。

嫦娥四號會有什麼創舉?

一切順利的話,1月3日前後,嫦娥四號將會成功著陸月面,它就是世界首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月探測器,也是首個在月球高緯度極地著陸的探測器

要知道,不論以往所有月球車,還是阿波羅6次登月,迄今為止沒有一次登陸過月球背面。所以,這是人類探月史上一次著陸月球最遠端的極限挑戰。

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的話,還意味著:人類史上第21個成功登月的探測器,中國第二個成功登月的探測器

要知道,從1976年8月22日蘇聯月球24號成功登月,一直到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登月,整整37年間,沒有任何一個探測器在月表軟著陸。

從嫦娥三號登月至今,這5年間也再沒有一個探測器著陸月表。直到這次,2019年1月3日,由嫦娥四號打破。

一聲感慨!嫦娥四號原是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品而存在的,結果卻找到了最好歸宿。

2013年嫦娥三號漂亮完成登月任務,讓中國成為第三個成功發射月球車的探月大國。

2018年底,跨年發射、部署嫦娥四號,可謂承前啟後,不僅成就舉世無雙的探月壯舉,也為2019年重頭戲嫦娥五號亮出開門紅。

要知道,嫦娥五號擔子更重、肩負更多——首次在月球表面上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月球軌道上實現無人對接;首次背著月球樣本飛回地球,這都將是中國太空探索的首次突破。

如果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話,還將繼續奔月:嫦娥六號、嫦娥七號,中國月球車走得更遠,探得更多。

今宵舉頭望明月,遙祝嫦娥四五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