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歷史名城威尼斯水下存在大量海洋垃圾 新聞 第1張

一項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意大利歷史名城威尼斯不穩定的生態未來。

意大利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梵緹拿·馬瑞卡多(Fantina Madricardo)領導的團隊利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儀器“多波束回聲探測器”(MBES),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記錄了威尼斯瀉湖海底多種人類活動的印記。

意大利歷史名城威尼斯水下存在大量海洋垃圾 新聞 第2張

威尼斯瀉湖

威尼斯地區其實處於亞得裏亞海北端的一個瀉湖內。總面積約550平方公里,其中島嶼面積約佔8%,永久水域面積佔11%,其他約80%的面積為灘塗。該瀉湖是地中海區域內最大的濕地。

多波束回聲探測器將威尼斯水下地圖精度提升到了釐米級的分辨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類影響的證據。

意大利歷史名城威尼斯水下存在大量海洋垃圾 新聞 第3張

威尼斯瀉湖和潮汐通道的水深, 白色多邊形顯示人為特徵的位置

直接和間接的人類印記包括疏浚標記和圍繞人為活動的快速增長的痕跡,比如船舶交通(螺旋槳沖刷侵蝕,龍骨犁)和海底亂擴散亂的多種影響。鑒於對瀉湖形態的持續幹預,特別相關的是影響海底的快速形態變化和威脅人類結構穩定性的證據。

馬瑞卡多說:“沿着水下基礎建造的多數沿海基礎設施周圍出現了由潮流產生的侵蝕性結構,例如保護港口不受海浪影響的橋墩,在幾年後形成了幾米的凹陷。”

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科學系主任,MBES設計師法比歐·崔卡迪(Fabio Trincardi)認為,這些碼頭產生的潮流反過來又危及其穩定性。

該研究還揭示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瀉湖通道中存在大量海洋垃圾。

意大利歷史名城威尼斯水下存在大量海洋垃圾 新聞 第4張

威尼斯水下存在大量固體垃圾

崔卡迪說:“我們在威尼斯瀉湖所有沿海地區和海底不僅發現了塑料和微塑料,化學品污染,還有固體廢物污染。”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人類活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全球環境,以至於科學界正在進行世界範圍內的爭論,以確定我們現在是否處於一個新的地質時代,稱為“人類世”。

人類世界的人為變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行動深刻地影響着海洋,影響了大部分(超過40%)的海洋生態系統。

除了海洋上層變暖,海平面上升,酸化和海洋環流變化外,與海底環境(覆蓋地球的70%)的生物物理相互作用對全球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作出了重大貢獻。沿海和陸地環境以及深海地區記錄了人類活動對海底的影響。

在淺水區,全球發生沿海景觀的大規模轉變,以應對漫長於潮間帶和近岸河口環境的城市化以及人為水力工程,特別是大型水壩,各種建築結構的擴散,如防波堤,海堤,碼頭和樁柱,對沿海生態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這種由沿海環境中開發的人工結構引起的“沿海城市化”具有廣泛但鮮為人知的生態後果。

沿海濕地是極為重要的生態系統。除了城市化之外,這些地區還受到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以及洪水和風暴事件增加的威脅。在全球範圍內,沿海濕地的鹽沼地區迅速下降(過去兩個世紀為25%),主要是由於土地開墾和其他人類活動造成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