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正處於戰亂時,留下來的史書少之又少,所以《三國演義》這本書自然全非是三國的正史,而且都叫了演義了。在《三國演義》裏面小編個人看來最大的奸賊莫過於董卓,想必各位看官大大聽到他的名字就想起了他的惡行吧!

他是遭人唾棄的賊人,但他卻有着這樣的心機

配圖

董卓原本在西涼,在十常侍之亂中,被何進那個大將軍給叫到了洛陽旁邊的澠池,率兵駐紮在此地,一直等待機會。

那麼董卓雖惡,爲何在包圍洛陽的時候,不趁機稱帝,而選擇廢帝另立的方式呢?

董卓呢,狼子野心,皇帝他是做夢都想當的。但是呢,皇帝可不是你想當就能夠當的,必須要別人認可你,認爲你有資格當帝王。

他是遭人唾棄的賊人,但他卻有着這樣的心機

配圖

首先在民心上面,董卓就不行。當時還是漢朝,漢朝是劉氏的天下,在百姓的心中呢已經深深的印着劉氏爲王的記號。若是他姓做了皇帝,在百姓心中就是叛徒,賊子,篡奪劉氏天下,從而會引起百姓心中的正義,到頭來自己免不了要遭罪。

其後便是大臣們和貴族不認可,沒有大臣的認可,得到了天下又如何,沒有大臣們的幫助,董卓你一個人能管理天下嗎?儘管你用軍隊壓制着大臣,但是大臣們表面上服你,心裏另懷鬼胎,你還得時時刻刻提防大臣的殺害。

他是遭人唾棄的賊人,但他卻有着這樣的心機

配圖

當然還有貴族們,貴族那肯定是霸氣側漏,雖說現在皇帝還小,是個少帝,管理不了朝政,但你董卓取而代之是什麼意思嘞?換屆也輪不到你啊,劉氏還有那麼多宗親,況且我們貴族還沒說話呢?你董卓不就是有20萬軍隊嗎?

最後還有就是那些地方官了,那時候處於亂期,想那些州的刺史等,早就私自在招兵買馬,訓練軍隊了,以備不時之需,董卓的20萬大軍不就是這麼來的。在古代呢,講究出師有名,剛好董卓當了皇帝,這屬於篡位,造反,這下是給了地方官們機會。地方官完全可以打着,誅反賊董卓,匡漢室天下的名號來討伐。諸侯們紛紛聯合,20萬大軍你也不夠啊。

他是遭人唾棄的賊人,但他卻有着這樣的心機

配圖

董卓呢,怕是也知道這些,要是想成就大業,就必須名正言順的。於是採用了廢立的方式,一來,皇帝還在,而且還是劉氏的人,以此可以安穩民心。二來,廢立帝王,足足證明實力有多雄厚,起到震懾百官和諸侯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