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北洋海軍、甲午戰爭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回答。

首先糾正一下,「高升」號並不是北洋海軍的船,而是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盛宣懷租用的英國怡和洋行的商船。

另外,根本不存在什麼東鄉平八郎在晚年為擊沉「高升」一事而感到愧疚的歷史記載,這純粹屬於是根據「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衍生出來的無端假想。

(甲午戰爭時期的東鄉平八郎)

從東鄉平八郎的軍旅表現看,其性格可謂冷靜,甚至冷酷、心狠手辣。擊沉「高升」號一事,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的這種性格特徵,下面簡要敘述一下「高升」輪被「浪速」擊沉的經過:

1894年7月25日上午7時45分,日本聯合艦隊的偵查分隊(「吉野」「浪速」「秋津洲」)在朝鮮牙山灣向中國軍艦「濟遠」「廣乙」發起不宣而戰的偷襲,中國軍艦「濟遠」向威海方向敗逃,「廣乙」向日艦發起衝擊後受重創,時間到了上午8時30分許,從塘沽出發,裝運赴朝直隸練軍等部到牙山上岸的「高升」輪誤入戰場,後被東鄉平八郎任艦長的「浪速」艦逼停。

(「高升」輪彩色側視圖。製圖:顧偉欣。)

當時,「浪速」艦先後兩次派出軍官登上「高升」,會見英國籍船長高惠悌(Galsworthy),命令「高升」跟隨日艦航行。「高升」號上搭載的中國陸軍官兵表示堅決反對,英籍船長也以「高升」從塘沽出發時中日兩國並未發生戰爭為由,希望日艦允許「高升」退回到出發港。

(西方美術作品:「浪速」擊沉「高升」號)

在此局面下,東鄉平八郎自作決定,下令直接將「高升」擊沉,「浪速」艦先是對停泊中的「高升」發射了一枚魚雷,但是沒有能命中,隨後用右舷的150毫米口徑火炮轟擊「高升」,「高升」輪於下午1時15分下沉,1時46分完全沉沒。

「高升」沉沒後,東鄉平八郎還曾下令「浪速」艦施放舢舨,在海面上尋找、援救歐洲籍船員,而對落水的中國官兵則進行射殺。

「高升」號原有船員75人(其中高級船員7人),搭載中國陸軍1119人(營官4人,隊官15人,士兵1000人)、陸軍顧問1人。船被擊沉後,「浪速」救起了英籍船長、大副等2名高級船員和1名菲律賓籍舵工。事後從交戰海域路過的德國軍艦「伊利達斯」(Iltis),以及受中方請求前往幫助實施救援的英國軍艦「播布斯」(Porpoise)、法國軍艦「利安門」(Lion)等共救起了「高升」搭乘的德籍軍事顧問漢納根、「高升」船員以及中國官兵共計252人,剩餘遇難者近千人。

作為這個問題的延伸,中國近代海軍史上還有一段與東鄉平八郎有關的不堪往事。

1934年東鄉平八郎去世,對於這位戰功赫赫,在日本被譽為「戰神」的海軍元帥大將,日本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同時,按照世界海軍傳統,邀請一些外國海軍前來憑祭,當時竟也向中國發出邀請。

(在日本參加弔唁東鄉系列活動的中國海軍主力艦「寧海」)

對這位和中國海軍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日本海軍將領,民國南京政府海軍竟然決定派出致祭團,並調派海軍主力艦「寧海」前往日本參加弔唁東鄉平八郎的活動。

看起來,不是東鄉晚年對中國有什麼懺悔,似乎是民國海軍對東鄉一笑泯恩仇了。


除了一篇拼湊的網文之外,沒有任何原始資料和權威著作顯示東鄉愧疚過。感覺這又是國人杜撰出來的野史。

那麼高升號事件的真相是什麼?1894年7月25日,日清兩國軍艦在豐島海域遭遇,發生了著名的豐島海戰,拉開了甲午戰爭的序幕,交戰中清軍軍艦廣乙號負傷脫離戰場自爆,操江號被迫投降,濟遠號臨陣脫逃,此時懸掛英國國旗的英國籍商船高升號,運送1200名增援牙山的清軍和12門大炮,也行駛入了戰鬥水域。聯合艦隊巡洋艦浪速號觀察到這一現象後,發空炮兩發,命令高升號拋錨停船。上午9時15分,浪速派遣臨檢官見善五郎大尉登上高升號視察,聽取了見善大尉的報告後,艦長東鄉平八郎認為,高升號違反了日本政府向清朝政府發布的最後通牒期限,下令捕獲高升號,命該船和乘員投降,並與日本軍艦隨行。英籍艦長高惠悌主張,高升號出港於7月25日前,不在日本政府最後通牒期限之內,因此保留返回大沽港的權利。此時甲板上的清軍士兵也鼓噪起來,拒絕投降,拿起槍械與日艦對峙,雙方相距300米,用旗語溝通交涉達到四小時之久,未取得進展,搭乘高升號的德國人軍事顧問漢納根,也在清軍,英國船長和東鄉之間調解未果。

下午一時許,浪速號升起攻擊信號,要求高升號乘員立刻棄船,並發射魚雷一枚,但並未擊中高升號,高升號上頓時大亂,船長等西洋船員跳入海中逃命,部分清軍官兵也跳海逃生,但部分遺留在甲板上的清軍向逃跑者開始射擊,隨後浪速號150毫米速射炮開始向高升號開炮,命中動力氣罐,船體傾斜,於下午1時46分沉沒,浪速號沒有實行國際紅十字會救援義務,僅派舢板小舟搭救了船長等四名西洋人船員,德國顧問漢納根與170名清軍官兵隨波漂流到肖帕爾島附近,被德國軍艦搭救。

事件發生後,英國國內輿論嘩然,政府照會日本公使提出嚴正抗議,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里曼特將軍也派遣軍艦前往出事海域搜索證據,準備問罪聯合艦隊。日本朝野唯恐自己招來國際輿論譴責,決定召開調查,竭力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證據。29日,法制局長官未松謙澄開始調查,向高升號船長與獲救西洋船員開始詢問,並提出高額賠償金,船長2000元,大副1500元,領航員800元,申明當時船長被清軍官兵挾持,喪失了對船隻下令的能力。8月1日,英國牛津大學著名國際法專家霍蘭德,在泰晤士報上發表文章,評論日本行為的正當性,稱清國無視最後通牒繼續向朝鮮增兵,高升號的商船性質變為敵國船舶,擊沉高升號符合戰時國際慣例,使得英國社會對日本的譴責力度逐漸放緩,但8月3日英國外務大臣向日本駐英國公使青木發去書面信函,認為日本政府應對高升號事件負主要責任,具體結論需待詳細報告判斷。8月8日,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里曼特再次致函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今後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日本帝國軍艦若臨檢英國在遠東的商船,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對於大英帝國女王陛下所屬的商船,本官有保護義務,請閣下予以承知。」4天後,伊東回函,表示已經將此項要求轉達各軍艦長官知曉。

8月7日,在倫敦,日本使館雇請的法律顧問希伯特,也約見了英國外交部外務次官巴魯奇,針對高升號事件進行了責任所在的探討,精通國際法的希伯特以以下幾點證據,迫使巴魯奇做出讓步,承認浪速號的處置並沒有嚴重違反國際法:

1.英國駐東京代理公使在調解日清兩國朝鮮糾紛時,提議以7月20日為期限,該日期則意味著最後通牒日,雖然日方又延後了5天,但此時誰做出敵對性的軍事行動,則自動意味著開戰。而清廷向朝鮮的繼續增兵舉動則可以被看做是敵對軍事行動。

2.在浪速命令高升號停船數分鐘後,濟遠艦就開始向浪速開火,開火後,按照國際戰爭法,交戰國有叫停中立國向敵方運送武器與其他禁運物資的權力。

3.浪速號與高升號的交涉時間長達四小時,無法達成一致,並且英籍船長被清軍控制,無法將自己向日艦投降的命令貫徹下去,從法理上說,高升號此時不屬於英國所有,因為代表英國的船長已經失去自由,所以浪速號只能以極端手段進行處置。

同日,英國在長崎的海事裁判所也開庭審理高升號事件,3天後,法院結案,認為船長與其他的船員行為並無失當,8月17日,英國在上海的海事裁判所也就同一事件開庭,判決日本政府不負責任,日本軍艦行為正當,清廷應該負擔責任,賠償損失。最終此事拖了8年之久,終於在1902年,清廷批准了《為高升輪安現擬通融商結事奏摺》,賠償33411英鎊,摺合庫平銀266595兩。這兩次裁判,日本最終勝在對國際法規則的理解和運用上,遠勝清廷,通過折衝樽俎,迅速平息了英國的不滿情緒,使英國做出了對自己有利的判決


雖然戰爭是殘酷的,但東鄉平八郎還是對奪去一千多清軍士兵的性命而內疚。

甲午海戰的第一戰是豐島海戰,豐島海戰的第一槍是高升號事件,開槍的人是日本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

當東鄉平八郎知道高升號上運送的是清軍士兵和武器大炮後,要求停船,並接受檢查,雖然高升號上的清軍士兵拒絕接受檢查,甚至威脅英國船長,但也同意東鄉平八郎提出的如果清軍士兵為難,就把船長以下的全部船員用小船帶回來。

可浪速號拒絕放出小船,清軍士兵奮起反抗,東鄉平八郎決定擊沉高升號,並對落水的清軍士兵進行射殺。


說白了就是當年滿清政權對外怕事,沒有先下手為強,提前解決掉日本這個威脅,所造成的亡國後果,李鴻章其實就是大清最大的叛徒,為了內政宮斗,而放棄戰略布局。當年北洋水師在訪問日本時,提前動手,逼迫日本屈服,簽訂條約,讓日本允許大清艦隊在日本建立海軍基地和陸軍基地,開通貿易口岸。那麼清王朝的歷史立刻就會改變,這一點,訪問過歐洲的李鴻章,不可能不清楚,這種世界政治格局需要。同時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懼怕,反而會支持中國武裝力量增強,在亞洲壓制俄帝國擴張,讓滿清奪回西伯利亞和北美的阿拉斯加。日俄戰爭就是這種原因,讓日本加入西方列強行列。忙於內鬥,而沒有對外擴張,輸出人口壓力,建立海外殖民地,通過擴張,改善政府財政壓力和人民的稅收發展負擔,輸出國內矛盾和人口增長壓力。這是滿清亡國之根本原因,這一點李鴻章再清楚不過,所以講,李鴻章其實私心嚴重,為了個人利益,而出賣國家民族利益。


誰會相信兇惡鱷魚吃人會流淚?誰會相信殘暴鬣狗會思考人性?這件「擊沉」事件提起來就使人怒火中燒,不值得替這隻「東狼」惡魔掩飾。

東洋鬼子軍艦擊沉了西洋商船,西洋鬼子被東洋鬼子救起,任由商船上運載的清朝兵丁沉入大海餵了魚。然後東、西洋鬼子人模人樣打起了經濟賠償官司,最後的裁決是;東、西洋鬼子都沒有錯,錯在那些兵丁不該搭船!於是,「買單」的責任人是清廷(清廷居然還乖乖就範)。至於死了餵魚的那些「渣料」,因毫無價值,隻字不提!

不要忘記晚清「東亞病夫」的屈辱,我們就是從那種悲慘中走過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不要被日本政客滿臉堆笑,點頭哈腰麻痹,安倍急欲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就是再想演繹這樣的故事。我們要握緊打狗棒厲聲告訴他,沒門!


首先高升號並不是北洋海軍的艦艇,它是北洋海軍從英國人那租用的商用艦艇。在這艘艦艇上面沒有配備任何可以對日本聯合艦隊產生威脅的武器,有的僅僅是中國派去增援朝鮮的一千多名士兵。但是在海戰之中這些士兵也沒有什麼作戰能力,頂多就是放幾槍而已。而東鄉平八郎在面對這樣的一艘艦艇的時候,不顧國際公約,毫無人道主義的下達了消滅任務。這樣的事說來都讓人感覺慚愧。他現在才感覺愧疚,我都替他害羞。


惡狼絕不會為了被它吃掉的羊心懷愧疚,它總會惦記到哪裡還能找到羊。

不要說查無實據,即使確有其事,世界上列強所訂規則、禁忌哪一次不是為了保護自已,而一旦機會允許其獲利,哪一個列強會不果斷出擊把公約、條約、國際慣例扔到爪哇國。什麼掛英國國旗的商船,戰爭期間掛紅十字都會打掉你而心安理得,什麼人什麼用心會發此貓哭老鼠惺惺作態的假慈悲文章,更可恨的是可能有漢奸、日本間諜故弄玄虛以減輕日軍在中國民眾心中野獸屠夫的形象,顯得劊子手們是那樣的菩薩心腸,呸!

中、日的關係數千年來中國付出極大的仁慈和善意,換來了覬覦千年當面謙卑、彬彬有禮,背後磨刀霍霍的陰險島民終於騎在師承千百年的曾經高不可攀的禮儀冠服之國的頭上一回,只此一次的機會,就差點讓中華民族亡國滅種,可嘆中國領先日本千百年來不曾起一絲一毫滅此朝食的念頭,猛將如雲,能臣如雨的朝代競然無人提議巡察化外朝貢諸國以觀虛實,遷文臣武將經略海外,鋤強扶弱,施以華夏教化,假以數代人即可傾心中華如幼兒之戀乳母,不再憂心其反覆叛亂,真有叛亂造反也可尋機遣中原王師討平,順便開府建衙收其地為中華所有,可惜,終於被倭人表面謙恭所欺,為子孫後代釀成大禍,幸虧,中國自有英雄豪傑救國救民於水火,歷經萬難終於巔簸不破重新站立並走上復興強盛的道路,全中華民族要吸取的教訓就是不要圖虛名而受實禍貽害子孫,該出手時要出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