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在幻想,是否有一天這個世界將被毀滅。早在1900年前的《新約》中,人們就很具象地描述了世界終有一天將迎來末日。《新約》中的這一章節被稱之為啟示錄。而所謂後啟示錄時代,就是描述世界末日之後的廢土。在後啟示錄時代,原本的世界秩序不復存在,科技水平也大幅衰退,僅存的人類回歸原始與野蠻,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後啟示錄時代的文藝作品越來越多。人類創造了太多足以毀滅自身的東西:核武器,超級細菌,極端氣候……當人們為末日的鐘聲而感到恐懼時,後啟示錄時代文化卻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這類世界觀的故事往往殘酷而真實。廢土世界是摧毀一切標準的世界,沒有人在意善惡的區別,也不會去理會對錯的意義。在廢土的世界裡,只有生存纔是公理。

現代的廢土影視作品中,作為鼻祖的便是《瘋狂的麥克斯》,正是這一些系列電影使得廢土文化在全世界範圍中傳播起來。從動畫《北斗神拳》到遊戲《廢土》,各種末世系作品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當然這一系列電影真正開始在國內大紅大紫則是依賴了第四部——《狂暴之路》,公路戰士經過20年的沉寂浴火重生,再加上眼神凌厲的狂怒姬,鮮血與柴油滲入荒漠,引擎與怒吼撕裂天空。短短120分鐘,就把包包燃成了灰。

《狂暴之路》中的湯老師

《瘋狂的麥克斯》也趁熱打鐵,由電影改編成了遊戲。遊戲塑造了後啟示錄風格的野蠻世界,而玩家則是在這文明不再的世界中掙扎生存的公路戰士。在這裡,賽車就是生存的關鍵。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絕望之地,一個充斥著爆炸的個人遊樂場。雖然在同類開放世界遊戲中這一作略顯平庸,但是隻要能重溫那火與沙的廢土,也算是值了。

《瘋狂的麥克斯》遊戲

大家都知道,「朋克」類文化有「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等等風格迥異的分支,《瘋狂的麥克斯》系列就是地地道道的「柴油朋克」。但正如這些分支一樣,後啟示錄遊戲也有著不同的風格。正是因為這些充滿想像力的創造,才讓廢土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掙扎求生的命運交響曲

在說到廢土兩個字時,有些作品會讓我們的心情格外沉重。比如硬核的「毛系廢土」《地鐵》系列。該遊戲改編自俄國作家Dmitry Glukhovsky的暢銷小說《Metro 2033》,故事也是描述近未來爆發了核戰,整個世界都籠罩在輻射之下,人類幾乎死盡。僅存的人類躲藏在莫斯科的地鐵站裏掙扎求生,布滿輻射塵的地表已為各種變種生物所佔據,地底的列車站臺成了人們最後的聚集地。

《地鐵》系列給人最大的感受便是前所未有的壓抑感:稀缺的子彈與資源,危機四伏的地表,即使是世界末日還要殺個你死我活的各個派系,無一不在刺激玩家脆弱的神經。當然這還不是最鬧心的,如果你想在《地鐵》中打出一個好結局,你還不能隨便殺死敵人!這傑出的一手讓本已壓抑的遊戲氣氛更加沉重。

充滿壓抑感的《地鐵》

另一部大名鼎鼎的作品《最後生還者》中,病毒摧毀了整個美國社會。可笑的是,存活的人類中也形成了各種派系互相殘殺。遊戲毫不避諱地著重描寫了人類的殘忍,而作為玩家的你也時常為了生存不得不面對人性的拷問。在這冰冷的世界裡只有艾莉才能溫暖喬爾的心,遊戲也用優秀的演出大量地描繪了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這也是為何《最後生還者》能引起玩家的共鳴。

《最後生還者》中的喬爾與艾莉

幽默而古怪的爵士樂

《輻射》系列經典的開場語

包包最喜歡的《輻射》系列則展現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廢土。雖然故事的背景依然殘酷,文明被核戰摧毀,僅存的希望「避難所」卻是一些邪惡的社會實驗的溫牀。但遊戲卻用大量的黑色幽默的風格來講述這些本應悲傷的故事。在《輻射》的廢土上你可以碰到千奇百怪的人與事,總有一個能讓你會心一笑。

這裡要說一個有趣的豆知識:《輻射》裏經典的一人一狗形象源自於《瘋狂的麥克斯2》,但實際上狗肉的靈感更多來自於哈蘭·艾里森1969年出版的小說:《男孩與他的狗》。小說中的主角會把與他結伴在廢土旅行的狗稱之為「狗肉」,到了現在,《輻射》的狗肉反而成了更為出名的角色。

《輻射4》中的一人一狗形象

《瘋狂的麥克斯2》中的一人一狗形象

《輻射》系列的風格被稱為「原子朋克」,而去年的E3上,另一款原子朋克遊戲以它獨特的風格立即抓住了大量觀眾的心。它的名字叫做《原子之心》,背景是冷戰時期的蘇聯。在短短一分多鐘的預告片裏,隨著探戈風的背景音樂,《原子之心》展示了一個極為詭異的「蘇式廢土」。玩家要面對的,是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機器人,甚至是不可名狀的未知生物。這獨特的藝術風格讓包包如癡如醉,刷了N遍的預告片,希望最終這款遊戲上市時,能滿足大家的期待。

《原子之心》詭異的機器人

戲謔而狂放的朋克

與朋克樂無拘無束的風格類似,有一些遊戲選擇用放肆的大笑來回應這殘酷的廢土。《無主之地》系列就是把握這類風格的佼佼者,整個遊戲充滿了梗與流行文化,比如玩家甚至能在遊戲中擊殺一些令人討厭的「遊戲鑒賞家」。當然除了瘋狂玩梗之外,《無主之地》其實講述了一個內核頗為悲傷的故事。遊戲裏的許多角色可憐而可悲,但他們選擇用戲謔與幽默來面對生活,這讓原本殘酷的廢土故事變得不那麼難以下嚥。

《無主之地》獨特的美術風格

即將在5月上市的《狂怒2》也是朋克風滿滿的廢土遊戲。有趣的是好多年前的《狂怒1》的風格頗為硬核,整個遊戲的設計是非常經典的屎黃色廢土風。而《狂怒2》則開始放飛自我,搖身一變成了騷粉和炫紫遍地的朋克風。而遊戲的FPS體驗也從原先的硬核生存射擊變成了炫酷大招滿天飛的表演型射擊,預告片裏用各種搞怪的方法幹掉敵人估計也會成為遊戲的一大核心玩法。

騷氣的《狂怒2》

在後啟示錄時代文化已經如日中天的現在,光是廢土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吸引人了。藝術家們都嘗試用不同的風格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廢土。在《我還活著》中,玩家面臨的則是洲際規模的氣象災害,政府職能幾乎完全癱瘓,玩家只能依靠自己艱難前行;像《地平線:零之曙光》中人類退化到蠻荒時代,而荒野中跑爬滿了巨大的機械生物。《尼爾:機械紀元》中乾脆人類都直接滅絕了,遊戲講述了人造人、機械體的悲傷故事,不過大家的關注點卻是2B小姐姐的屁股。

《尼爾:機械紀元》中的2B小姐姐

當然,無論是什麼樣的廢土,故事的關鍵仍在於人。在文明與秩序崩潰之後,人性的醜陋會赤裸裸的暴露出來。如何講好一個廢土上的故事,如何用人性的碰撞去震撼玩家的心,這纔是藝術家們最關心的事。所謂的廢土只不過是一個舞臺,這舞臺並不只有漫漫的黃沙,滾滾的輻射塵,還有一張張令人難忘的臉。即使他們只是一些虛構的角色,但他們的故事卻會在廢土上永遠地流傳下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