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乾隆二十二年

隨着“一口通商”御旨的頒佈

“廣東十三行”成爲清政府唯一特許

經營海路的中西貿易商行

廣東由此成爲清朝全盛時期

世界市場的重要環節

中西融合、異趣盎然的

中國外銷藝術品在18、19世紀的西方

掀起了一股“中國風”的社會時尚

廣州十三行景象:

巨大的中國式帆船載滿茶葉、陶器、絲綢,數以百計的舢板連接着貨船和陸地


【注】一口通商:多指中國簽訂《南京條約》之前,清朝規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廣東通商的政策。一般認爲從清乾隆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757~1842)簽訂《南京條約》止的85年間,是廣州“一口通商”時期。


廣州十三行: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又叫“洋行”或“洋貨行”。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白緞廣繡花束紋披肩

廣東地處南海之濱,峽灣良港衆多,漢代以來就一直是中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樞紐。


明清時期,伴隨環球貿易航線的不斷拓展,從這個樞紐出發,中國的絲、瓷、茶三大名產和工藝美術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歐美。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使廣東壟斷海路中西貿易近一個世紀!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乾隆廣彩珍珠地花卉紋馬克杯

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之下,由廣東生產並銷往海外的藝術品,從廣繡、廣彩、廣雕到外銷畫、外銷銀器、外銷漆器、外銷扇等,無不洋溢着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廣東本地的審美趣味,又散發着西洋的異國情調。

外銷扇

巧奪天工,雅緻迷人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象牙柄鵝毛彩繪花蝶執扇。


十八、十九世紀,廣東外銷扇風靡歐美,通常被歐美上流社會人士用於裝飾、欣賞或顯示身份。


由於方便隨身攜帶,外銷扇曾被歐洲上流社會貴婦、少女們當做比拼時尚的工具,風靡於各種社交場合。就連瑪麗女王和維多利亞女王也對它愛不釋手。因此,一套流行於西方的扇語逐漸形成。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象牙通雕開光山水亭臺花卉團扇


這些專供外銷的扇子與中國傳統扇有着明顯區別,它們色彩豔麗,紋飾華美,材質多樣。就形制而言大體可分摺扇和團扇兩類,就材質而言可分爲象牙扇、玳瑁扇、檀香扇、貝雕扇、銀累絲扇、羽扇、絲繡扇等等。


象牙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外銷扇風靡歐洲時期,象牙扇可謂經久不衰。最初出口到歐洲的摺扇,其主要材質就是象牙。


從17世紀晚期一直到18世紀末,象牙摺扇一直是外銷扇中的“霸主”。因爲象牙材質難得,廣州的象牙工藝又格外精湛,象牙扇成爲歐洲貴族送禮和收藏之必備佳品。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由於銷量大,象牙扇的組合材質也細分得十分豐富。有團扇,也有摺扇;有幾乎全是象牙材質的摺扇,也有以紙面、廣繡、羽毛爲扇面的象牙扇;既有彩繪和油畫的,也有象牙貼面的。


漆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金漆骨絹本彩繪人物廣繡花卉摺扇

館藏漆扇中,有黑漆描金扇和黑漆描銀扇兩種,兩者中又以黑漆描金居多。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黑漆描金的物件大多給人一種“高調的奢華”之感,似乎比較符合歐洲貴族們的氣質。


不過,黑漆描金摺扇只流行了50年左右,於清嘉慶初年(即19世紀早期)大量出口,道光晚期漸漸退居潮流二線,被紙面摺扇所取代。


檀香木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館藏的檀香木扇大多是摺扇,扇骨由檀香木製成,鏤雕花紋。檀香木扇古色古香,扇面圖案大多數以中國的花鳥蟲魚、宮廷院落和人物爲主。


玳瑁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玳瑁是海龜科動物,分佈於東南亞、海南島、西沙羣島、廣東、福建、臺灣等地。玳瑁甲片堅韌,不易折斷,半透明,有明顯的斑紋。


據《風從廣州來》一書記載,由於玳瑁本身就有光、色和斑紋美,製作時會施加減地平凸等鏤刻或鏤空技法以顯示其玲瓏剔透,紋飾則以人物圖案最爲常見。


貝雕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與玳瑁扇一樣,貝雕扇也有着天然的色彩與斑紋。不同的是,貝殼材質更脆、更薄,不同的貝殼還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因此在貝殼上施展工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三行出口的貝雕扇都是匠人精雕細琢出來的珍貴工藝品。


外銷銀器

精巧細膩,媲美西匠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銀鏨刻雙龍人物詩文圖海棠形大碗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廣東生產製造的銀器以工藝精湛、價格低廉、品質優異的特點贏得了以使用和收藏銀器爲傳統的西方人的喜好,他們往往通過行商或自行向銀器鋪訂購銀器。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銀錘胎徽章漁人喜上眉梢名片盒。


蒂芙尼在《中國廣東》一書中寫道:“店鋪的銀匠能製造任何物品,由小小的一隻鹽羹到整套餐具,都能製造出優美的效果。


他會用金替水壺鑲邊,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就能按照西方商人的要求製作一定形狀及紋飾的叉子。


這裏的銀器十分精細出色,而價格則很低廉。精緻華麗花紋的盒子,或是名片盒,都是這些銀匠的得意之作。這裏的行商會替西方商人訂購銀器,而整套銀器餐具的價格,卻比任何地方都要便宜,很多歐洲人士通過西方來華貿易的買辦,經行商向這些銀匠訂購銀具。”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外銷銀器的店鋪主要集中在廣州商館區的同文街、靖遠街及河南花地一帶。有文獻可考證的外銷銀器店鋪有:吉星(CUT),同文街8號;其昌(KHC),同文街與河南會所街;利昇(LC),河南會所街;寶盈(Pao Ying),同文街;黃盛(WS),靖遠街15號;新城(S.S),同文街等等。


爲方便外商訂購,同時作爲信譽的保障,外銷銀器的底部通常鏨刻銀匠的中文姓名、店鋪的英文縮寫及銀器成色等信息。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外銷銀器的器形和風格伴隨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經歷了由早期純西方式,即無論造型還是紋飾都缺乏中國特色,廣東銀匠只是單純來樣仿製;到中後期中西結合式,即西式造型中式紋樣,這一類型的銀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1842年五口通商之後,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外銷銀器的需求量大增,導致品質下滑,廣式外銷銀器的優勢地位逐漸被上海和香港取代。


外銷漆器

重彩爍金,典雅華貴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黑漆描金龍舟圖八圍屏風。


十八世紀,中國外銷到歐洲的傢俱以漆木傢俱爲主,多采用黑漆描金的裝飾手法,式樣大到廚櫃、桌椅、屏風,小到扇子、針線盒、茶葉盒、遊戲盒、名片盒等無所不包。多數傢俱的木胎事先由訂購地做好,再不遠萬里運至廣州,廣東漆匠髹漆彩繪後再返運回訂購地。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黑漆描金人物紋女紅桌。


廣州製作的漆器獨佔鰲頭,成爲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歐美各地所見的漆器多來自廣州,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八角帶蓋扁形茶葉罐

十九世紀,附有象牙針線工具的女紅桌、女紅盒是頗受歡迎的外銷品,它們多以木胎製成,內外通體髤黑漆描金,檯面及周身滿繪庭院人物休閒場景,桌內配以精緻漆盒承載各式象牙制紡錘、線軸、線梭、頂針等針線工具。有的底層還另設抽屜,配置黃銅鎖孔及鑰匙。


外銷畫

絢爛華麗,異色紛呈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廣東十三行港口》19世紀廣州“外銷畫”

外銷畫產生並興盛於十八、十九世紀,集中在廣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園)一帶。爲迎合西方社會熱衷“中國趣味”的風尚,廣州畫師採用西方的繪畫顏料和技法,繪製帶有中國風情的圖畫,銷售給來華的洋人。外銷畫繪畫種類多樣,有布本油畫、象牙油畫、玻璃油畫、通草水彩、紙本水粉、線描畫等。


玻璃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19世紀初,廣州佚名畫家繪仕女對弈玻璃油畫。


玻璃畫,簡而言之就是在玻璃背面進行的反筆油畫,清代外銷畫的一種。它的歷史可上溯到古埃及的着色玻璃。中國清代乾隆年間,意大利畫家郎世寧將此畫傳入中國。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 西洋人物玻璃畫

早期玻璃畫大部分是對西方油畫的複製,尤其在晚清時期,歐洲商人將油畫帶到中國,讓中國的畫師仿製成玻璃畫。在逐漸熟悉這種畫法之後,中國畫師在作品中融入中國繪畫風格與因素,發展出以中國畫技法爲主、西洋畫技法爲輔的繪製方法。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最上乘的玻璃畫,一定是結合了西方宮廷貴族審美趣味的古典主義繪畫技法,以及中國宮廷貴族審美趣味的工筆重彩畫和中國民間年畫藝術三者的藝術樣式,帶有獨特的中國藝術特色。


懸掛紙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乾隆,廣州手繪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


外銷壁紙是十八世紀經廣州口岸外銷至歐洲的一種時髦的紙本繪畫裝飾品,這種紙本繪畫又被西方人稱作“懸掛紙畫”。它們通常以花鳥、風景、生產、生活等題材爲主,成套製成,形成一系列連續的景象,可以貼滿整個房間。由於這種“懸掛紙畫”既不經裝裱,也不加框,只要捲起來就可裝運出口,故價格低廉、色彩絢麗,往往整箱在廣州口岸裝運上船,遠渡重洋,成爲歐洲社會引以爲尚的室內裝飾品。


一位作家在《世界報》中曾寫到:“中國壁紙在豪宅中極爲流行,這些房子裏掛滿最華麗的中國和印度紙,上面滿繪着成千個根本不存在的、想象出來的人物、鳥獸、魚蟲的形象。”


通草水彩畫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通草紙水彩畫

十九世紀還是廣州生產銷售通草水彩畫的高峯期,通草水彩畫是以通脫木植物莖髓製成的通草片作爲畫材,通常一組十二張。畫面內容取材廣泛,寫實性強,民生百態,無所不包,且價格低廉,小巧易帶,是西方瞭解中國的重要媒介。


廣雕

精鏤細刻,繁花似錦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螺鈿遊戲套盒。


傳統意義上的廣雕是指在廣州地區生產的具有嶺南特色的雕刻工藝品,包括牙雕、玉雕、木雕、石雕、磚雕、骨雕、貝雕等。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象牙鏤雕人物針線盒

清代以來,廣州工匠根據西方客戶的要求,在造型和紋飾上融入西方文化元素,選擇象牙、玳瑁、檀香木、硨磲等名貴材料,精鏤細刻,隨形施藝,形成了構圖新穎別緻、造型生動逼真、雕工精巧細膩的藝術特色。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貝雕基督生平故事掛件

由於廣東氣候溫暖溼潤,雕刻製品不易脆裂,故精鏤細刻成爲廣雕的主要特色,諺曰:“蘇州樣,廣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錫諸器俱甲天下。”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玳瑁六角形鏤空花樽。


廣雕作品整體佈局熱鬧,喜繁花似錦,不留空白。尤其是清代“廣州貿易”體制確立後,廣州成爲中國最重要的象牙貿易和牙雕製作中心。廣作牙雕不但是進奉宮廷的供品,而且還大量外銷至歐美。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象牙透雕徽章紋佛手鈕象牙提盒。


英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的祕書巴洛在《旅行在中國》中寫道:“看來似乎最優美、最完美無瑕的頂峯,就是廣州的象牙雕刻。”在現今歐美博物館的亞洲收藏中,象牙球、象牙塔、象牙龍舟、象牙提盒、象牙扇等廣作象牙工藝品都是體現中國工藝的重要見證。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代,象牙雕上下雙活多層牙球擺件。


鏤空雕刻乃廣雕工藝的特色工藝之一。“鬼工球”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鬼工球”即套球,又稱“同心球”。據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載,宋代就已出現三層套球,時稱“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首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廣州牙雕藝人翁昭創作的26層鏤空透雕象牙套球獲得金獎。


廣繡

繁而不亂,富麗堂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廣繡,以廣州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色彩豔麗、裝飾性強見長。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初,英國商人拿服飾圖樣到廣州繡坊訂繡品。因圖樣乃西方油畫風格,繡工爲繡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繡線種類及改革繡法,以豐富繡品的表現力。使廣繡吸收了西洋油畫的藝術風格,運用透視和光線折射的原理,豐富了廣繡的設計色調和表現力,繡品廣泛地應用於室內裝飾和日用衣飾上。中西風格結合的廣繡深合西方人的審美趣味,在歐美社會大受歡迎。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白緞地廣繡三陽開泰掛屏心

廣繡題材豐富,多爲百花齊放、百鳥爭鳴、鶴鹿同春、三羊開泰等寓意吉祥的紋樣,極富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繡材多樣,有盤金繡、絲絨繡,還有以孔雀羽毛捻縷作繡,這無不使得繡品燦爛奪目、富麗堂皇。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廣繡百鳥爭鳴圖,清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廣繡鶴鹿同春圖,清

明代朱啓鈐《存素堂絲繡錄》對廣繡繡品的評價爲:“鋪針細於毫芒,下針不忘規矩,器之弇侈,紋之隱顯,以馬尾纏作勒線,從而勾勒之,輪廓花紋自然,工整明顯,針眼掩藏,天衣無縫”。19世紀英國人波西爾(S.W.Busnell)在《中國美術》一書中曾對廣繡稱讚道:“中國人長於刺繡花鳥,而廣東人更精於此藝。”

廣彩

中形西意,異趣橫生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廣彩,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亦稱“廣東彩”、“廣州織金彩瓷”。當時廣州工匠借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琅”技法,用進口材料,創制出“銅胎燒琺琅”,後又把這種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爲著名的琺琅彩,這是廣州彩瓷的萌芽。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清乾隆,廣彩英國羅斯伯爵徽章紋大盤。


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中國瓷器在世界暢銷,廣彩瓷出口量亦不斷擴大,生產迅速發展。廣彩瓷逐漸與銅胎燒琺琅分離,成爲獨立的行業。廣彩產品亦分爲藝術瓷和日用瓷兩大類,欣賞藝術瓷的彩繪技法以國畫畫法爲主,講究技巧,筆工精湛,內容多爲人物花卉,亦有外國油畫的西方風景、人物和宗教、神話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壺、盅等,加彩方法簡單、豪放、富於民間裝飾風味。

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16~18世紀時,歐洲貴族及上層人士都以擁有裝飾徽章圖案的中國餐具作爲榮耀與權威的象徵。徽章瓷可分爲家族徽章、名人徽章、省城徽章、公司徽章、軍隊徽章等,它們多裝飾於器物的顯要部位。據統計,18世紀中國銷往歐洲市場的徽章瓷約60萬件,約300個歐洲家族到中國訂製過徽章瓷。


清代廣式外銷藝術品

是十八、十九世紀中西海貿背景下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

也是廣東本土文化與歐洲文化的一次對話

相遇與對話帶來了新的審美形式

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

創造了新的時代風尚

給人類文明增添了盎然異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