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又稱茭筍,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澤草本植物,茭白的株高可以達1.3~2米。種植茭白用分株繁殖,不需要人工接種。他應在溫暖濕潤的環境的條件下種,又在水分充足的水田、低窪地、淺的水塘、水溝邊、湖邊的都可種。總的來說在溫暖潮濕,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肥沃的粘質壤土為宜。

茭白根據他的孕茭期不同,分為兩熟茭白和一熟茭白兩種。例如廣東的軟尾茭白和硬尾茭白,是一熟茭白(單季茭白):一般就春季或夏季栽植,每年的秋季採收一次,一般可連續採收2~3年,然後再換田栽植。兩熟茭白:再移植一次,可採收兩次, 在春季或夏季栽植,到第2年的夏季採收。

茭白的種植方法:

1.選好種並育好苗。

茭白是採用分株繁殖的,要選擇優良的母株繁殖,選擇植株生長整齊,長勢中等或偏弱,薹管短,分櫱性強,分櫱密集成叢 ,孕茭效率高,茭白粗壯白嫩,沒有灰茭和雄茭,無病蟲害,而且具有本品種特徵特性的品種。

一熟茭白,在秋季採收過程中進行選擇。兩熟茭白,在夏季或者秋季選。把符合標準的做好標記,收割後取地上部分留在土中越冬,第2年的春季挖起來分株繁殖。把不作為種用的老茭白根莖挖除掉。在夏季選時應該選擇孕茭率高的種株,進行夏栽或秋栽。當年秋季孕茭時,要淘汰劣株,到次年再進行分株繁殖。

幼苗的適宜溫度在10~20℃,另外,育苗要適當的肥水管理,早施肥,冬季要淺灌水,保證植株安全越冬,促使早萌芽、早髮根。

2.整地和定植。

栽植之前深翻細耙,整平土地施足底肥,一般施人畜糞2500公斤以上。並且是土肥混均勻成泥狀,是田平、泥爛、肥料足。新茭田的基肥在整地時施入,老的茭田基肥最好在春節前後施入。

茭白栽植時期一般分為春栽和秋栽兩種。

①春栽。一般在穀雨前後,苗高50cm左右就可以分出株種植。先將選好的種苗挖起,用快刀順著分櫱著生趨勢,劈分若干小墩,注意不要損傷新苗,每小墩要略帶老莖及匍匐莖,並有健壯分櫱苗3個,合理密植,交白苗要求隨挖隨栽。

栽培密度看品種和土壤肥沃程度而定。一般一熟茭白較兩熟茭白生長旺盛。植株距離稍大,土壤肥沃的栽植較稀。採用寬窄行種,寬行70-80cm,窄行60-65cm,穴距50-60cm,畝栽2000叢左右。

在栽植前要先灌淺水,按照預定的距離栽植,栽植深度以老莖和秧苗基部插入泥土中不會浮起來即可。因為栽植太深分櫱不旺不快,太淺土不牢靠,易被風吹浮動。

②秋栽。一般在立秋前後栽植。可以利用收穫早蓮藕,搶種茭白。茭秧在4月初利用空閑田或藕田邊進行培育,或在7月從老茭田裡選挖茭墩,分秧移植於大田。秋栽時苗高1.3米以上,有較多分櫱,移栽前打去下部老葉,適當剪去葉梢,每小墩帶1-2苗。秋茭白當年生育期短,不會發生有效分櫱,主要依靠茭苗孕茭,栽植苗數要比其他有所增加,畝栽4000穴較好。

3.田間管理。

①水肥管理。茭白春季定植後,大田內不能缺水,萌芽生長階段水位應在5-7cm為宜;茭白分櫱階段,水深要在6-12cm為宜。為了促進分櫱的早發壯長,分櫱前應灌淺水,提高土溫;分櫱後期要適當加深水位,抑制無效分櫱。孕茭期適宜的水深為14~30cm之間。孕茭後可深灌水,但水深不能超過「茭白眼」,以免葉鞘進水發生腐爛。孕茭後期植株生長漸趨於停滯,水位應該逐漸變淺,以一層薄水或土壤潮濕狀態越冬。

追肥應根據茭白生長情況分期施肥,施肥原則前輕後重。第1次追肥在萌芽後半個月,苗高度在10釐米左右時,每畝施人糞尿2000公斤,促進生長和分櫱,為催苗肥。第2次在孕茭期(一般在處暑和白露之間)追施1次重肥,每畝施人糞2300公斤左右。或每畝施複合肥50公斤加氮肥15公斤。

兩熟茭白的老田,在春季植株萌芽前15天,施一次重肥,促使早出苗、早發棵。

一熟茭白的水肥管理與兩熟茭白相同。但是,一熟茭白植株行距較大,而且僅在秋季孕茭,施肥量要較少。一熟茭白結茭部位高,為達到軟化的目的,孕茭期間灌水要相應加深。

另外注意,每次追肥時,必須先放水及淺田水,以便於肥料溶滲入土中。便於保肥利於植株吸收。

②中耕、除草和剝葉。在栽後到植株分櫱基本封行前,要進行中耕除草2次,及時消滅雜草,提高土壤通透性,加速肥料分解吸收,促進植株和根羣的生長。為茭白通風透光,避免田間鬱閉,影響植株生長,當分櫱長至30cm左右時可適當拔去株叢內過密的弱分櫱,同時用泥填入株叢中間,使植株向四周展開生長。在生長後期,應該及時剝除植株外圍的枯黃老葉、病葉,並即刻踏入田中或者是清除出田邊。

4.收穫。

茭白各分櫱和分株成熟的時期不一,應該分期收穫。茭白成熟時,因心葉生長受到抑制,內外葉的長度幾乎相等,而且心葉捲曲成針狀,又變為黃色,孕茭部位顯著膨大 ,葉鞘裂開,略露出茭肉1cm時,為收穫適期。

另外注意,夏茭白收穫期,氣溫高,茭白的肉質莖部容易發青變老,所以不要等到露白才收穫。只有茭白肉膨大,並且出現皺痕時,就要及時進行收穫。


茭白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我們農村很多,茭白菰屬喜溫性植物,生長適溫10-25℃,不耐寒冷和高溫乾旱。平原地區種植雙季菰為多,雙季菰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而溫度是影響孕菰的重要因素。

菰根系發達,需水量多,適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層深厚鬆軟、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

分佈範圍

中國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甘肅、陝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臺灣。亞洲溫帶、日本、俄羅斯及歐洲有分佈。

繁殖方法

菰有秋產單季和秋夏雙季兩類,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菰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菰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由於灰菰、雄菰每年都會在正常的菰田內自然產生,因此必須年年選種。在一些新引種菰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產較好,第2年即開始出現灰菰、雄菰現象,第3年種墩就不能做種,出現大量灰菰、雄菰,產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菰、雄菰的種墩或分株做種,第2年還是灰菰和雄菰,絕不會成為正常菰。

在秋菰採收前,選取孕菰早、菰肉粗壯白嫩、主菰與櫱菰採收期一致、無灰菰、無病蟲害、四周無雄菰的優良單株,插竿作為標記,發現灰菰、雄菰應將葉片打結作為記號,到第2年春季分墩時,先將灰菰、雄菰連根挖去。每畝田需種株200-300墩。選好的優良種株待採收後,於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將種菰叢連根挖起。

菰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所以應切除種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節,留中間一段進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為50釐米,株距15釐米,每隔5-6行留出80釐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齊菰墩泥為度,並保持1-2釐米的淺水層。為了促使假植苗早髮根萌芽,防止受凍,秧田可採用地膜覆蓋,能使菰提早生長發育,從而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

當假植苗成活後,每畝秧田可施入碳酸氫銨3-4千克,促進幼苗生長。春季對根莖密集、分櫱擁擠的菰墩,當苗高10釐米左右時應將細弱分櫱除去,同時向根際壓1塊泥,使櫱芽向四周散開,以改善營養狀況和株間通風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長勢過旺、趨向「雄化」的幼苗,以減少雄菰的發生。由匍匐莖上萌芽的「遊菰」不能作種菰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