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_0795   

 

        在交大電機系裡匆匆度過了兩年的時光,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與學長姐們,也受到他們很多的幫助與照顧,覺得日子過得十分愜意。然而升上大三了,必須面對繼續升學抑或是未來就業的壓力,讓我不得不正視自己一直以來的問題找不到未來的方向。看著周遭的同學,不是早早就開始做專題,就是已經參加補習班準備研究所考試;而我,不只大二下成績一蹋糊塗,還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何去何從。午夜夢迴時,經常憂慮得無法入眠,即使大三開始認真讀書,仍苦於基本功的不札實,茫然的我不想這樣下去,決定休學重考中央警察大學,求一個未來薪水穩定的工作。

       當下決定重考時已經十月底,距離104年學測只剩三個月,對於要在短時間內找回讀書的感覺,還要能夠達到警大的程度,說實在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上網查了許多人的經驗分享與推薦用書,幾乎沒有人的處境和我相似。最後,我回到了高中時的補習班桃園儒林,向順基與秋燕主任詢問意見與方法。順基主任建議我先拿課外書在書桌前長時間閱讀,測試自己能否找回以前讀書的感覺,我大概讀了兩天,才覺得自己應該能進重考班,接受枯燥辛苦的訓練。

       在決定重考班時,我曾上網查桃園重考班的評價,發現桃園儒林重考班好像有兩篇過度誇張的評論,但網路上所描寫的狀況,跟我以前認識的桃園儒林差別很大,尤其是在評論主任們時,真的非常離譜,讓我有點錯愕。主任他們對學生真的很好,我以前就常常找秋燕主任訴苦,不只是課業上面的困難,還有人生議題的難關,主任都會耐心地傾聽,適時給予我建議,指引我方向。看完那兩篇評論令人相當不快,定睛一看居然都是98年同一時期發的,感覺其中可能有什麼誤會,所以我不願盲目地受它們的影響,決定以理性雙眼,見證言論的虛實,因此,我還是選擇回到桃園儒林重考。

       回到故地,有點掙扎,畢竟不是光榮而返,總覺得抬不起頭,尤其是許多以前同期的戰友,還在補習班當助導,讓我特別尷尬。但是最令人煩躁的是,家人與親朋好友一直不斷地問我為什麼要重考,甚至許多人都覺得我很傻、很蠢,放棄大好前途。起初的我,真的不敢說自己是讀不下去,每次都拿興趣不合當作藉口,活在虛假的面具之下。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份虛假的表象,無形中一直促使我前進,每當玩樂之慾興起時,一股羞恥感就隨之而生,鞭策我繼續拿起書本K

       這三個月的日子,看似倉促但卻是我二十年來最充實的時光。每天限制自己只能睡六個小時的最低睡眠時間,早上六點就爬起來看書,直到大約七點才從家裡前往市區的補習班。由於在尖峯時段,車程可能要四十到五十分鐘,為了不浪費時間,我克服以前在車上看書就會暈車的毛病,拿單字本猛K。剛開始常常搞得很反胃喫不下早餐,常只買一串吐司當作早午餐,配上7-11賣的杏仁小魚乾充飢,沒想到之後,有時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也常這樣喫。早上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上課,起初只聽不懂的地方,後來發現把會的地方再聽老師講一遍,印象比自己複習來得深刻,但老師上課閒話家常時,就會準備自己的進度,不想浪費時間;下課除非是上廁所或沒水喝了才會起身走動,那時還挺擔心自己坐太久會長痔瘡呢XD!早上的自習是最折磨人的,往往只能靠原本不喜歡的咖啡來抵禦睡魔侵擾,漸漸地,為了維持每天的讀書狀況,也養成喝咖啡的習慣,甚至每天還要喫魚油、B羣的健康食品。中午時,不想浪費時間,都在補習班附近隨便打發我的午餐,有時甚至只喫早上剩下的吐司,對於愛喫美食的我真是一大痛苦啊!至於午休,我通常都會跟著補習班作息睡午覺,但有時進度落後時,中午會再買一杯咖啡撐過下午的時段,不過經驗證明晚上會更沒精神,所以對於我來說午休還是很重要的。晚上時,大部分都是自習,我會花一點時間複習早上的課程後,就全力準備自己的進度,正常來說補習班可以自習到九點半,但我通常都會讀到十點補習班關門時間,以便回到家洗洗澡十一點半就可以直接睡覺,不用晚上還要加班趕工。


[附上我的作息表]

部落格(三)照片-作息表   

 

        至於怎麼準備各科,我是先算出自己一週總共的讀書時間,再依照國、英、數三科佔70%,社、自佔30%的時間來分配因為國、英、數要考出成績所需的累積時間較長;自然、社會在學測準備上比較能快速上手,此外,國、英、數分別都是15級滿分,但自然是物、化、生、地科四科共15級滿分;社會是史、地、公三科共15級,所以分配時間正常來說是平均各科20%,但是國、英、數需要的時間比較多,所以自然、社會壓縮至各15%的時間。

 

[詳細各科準備]

英文:

       英文是我重考進步最多的一科,主要是在作文的部分,以前經常都憑感覺寫,分數往往忽高忽低,但經過補習班老師的訓練後,漸漸瞭解寫作的技巧與邏輯,平常練習或模擬考都能維持13~15分的成績。

基本實力養成:

       自覺英文最基本的就是文法,文法不熟很多題目都會做得比較慢;作文也會因而錯誤百出,讓人看不懂。起初的一個月,我把高中時期的文法書拿來再讀一遍,並將可以用到作文的句型標記摺頁,每天一回持續20天。

       自覺英文最重要的是單字量,單字量多,寫題目真的很輕鬆,作文用字也能少些臺式英文。第一個月,我把三民出版的4000必讀單字本每天讀三回,不只記拼法、解釋,還要把例句中的用法抄在筆記本上,祕訣是要背很快,一開始記不起來沒關係,但記得要把它標記起來,多重複幾次就能記起來。整本背完之後,再重新背一次,但這次要一次背5回,背完後再重複,一次10回,以此類推到考前;4000單大致熟讀後,可以拿三民出版的7000單來背,也是用一樣的方法反覆背誦。除此之外,我還會把補習班老師上課講解的單字片語,跟訂正考卷時不熟的單字或優美的片語、句子記在筆記本上,只要有空閒的時候就拿出來背。因此,我每天至少都會背一百個單字,這雖然看起來很難做到,但實際上隨著越背越熟,速度會越來越快,也常常有重複的字,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自覺英文最不可少的就是大量閱讀,閱讀英文文章的功效在於理解外國人寫作的邏輯,可以加快我們答題速度,在寫文意選填、閱讀測驗時不會有過多的時間壓力;再者,閱讀時,可以注意作者的寫作技巧與架構,或是優美的句子加以學習,所以對寫作文有很大的幫助。

 

       基本實力養成介紹完後,接著分享我作文與選擇題準備的經驗。

       作文的準備:學測的題目常是四格漫畫、書信等,雖然104年學測的題目類型感覺比較像指考作文的方向,但也不用太擔心。我剛開始練作文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怎麼下筆,所以決定把補習班老師給的範文整篇背下來,再對照老師上課講解的架構與邏輯(主旨句與結論句、連接詞與轉承副詞的運用等),在連續背了三、四篇後,慢慢的瞭解到該怎麼下主旨句、發展內容、寫結論句,甚至會把之前範文中優美的片語、句子拿來用,增加文章的深度(要做這一步前,文法要有一定基礎,纔不會背的很辛苦卻沒有什麼效果)。達到這個程度後,可以利用看雜誌、閱測的文章時,觀察作者下筆的邏輯與結構,學習、背誦作者用法,就能避免臺式英文。再來,與國文長文方法雷同,就是要練習不同的題目,增加素材,考前再拿來複習。

       選擇題部分:我是依照學測不同題型(單字、克漏字、文意選填、閱測)分別訓練。

       首先,單字部分要稍微留心,模擬考的選項比較死,通常只要知道意思就能選出,但學測或指考的選項經過命題教授設計,有些可能意思非常接近,但用法不同的誘答選項。因此在背單字時,不能只記意思,要熟記字的用法;另外在答題時,千萬不能只看空格前後,一定要整句看完再作答,否則可能會寫出邏輯錯誤的答案。原則上我都是靠上述背單字的方法準備,如果有遇到看不懂的單字,我會先用字典查用法、意思,記錄在筆記本上,如果真的都查不到,才會選擇電子辭典或手機相關的APP查詢。

       克漏字大概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文法題,只要讀熟文法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剩下只要把確實訂正錯誤的地方,再複習即可;另一種是語意題,可能會考一些單字或轉承詞,只要把前後句看完,依照英文邏輯就能完成。準備上,我大多隻有依照上述基本實力的養成作訓練,除非最近模擬考克漏字錯誤率太多,才會每天增加練習一篇到兩篇,增加手感。

       文意選填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選項作詞性的分類,分成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接詞;再來就是判斷空格應填入的詞性,填入符合語意的選項;最後,再調整一些兩者皆可填的選項,使整篇邏輯通順即可。準備上,單字跟文法是重點,不知道詞性意思就很難選,遇到介詞則需要文法的補助,所以除非最近狀況不好,才會額外練習,也是每天一、兩篇

       閱讀測驗我覺得是最重要的部分,不只是因為它一題兩分,它所需要的時間也是最多的,所以時間壓力會比其他題型大許多。因此,我會把英文大部分準備時間放在閱讀文章及做閱讀測驗上,文章是每天讀一篇,加上閱測是每天做兩至三回。

 

數學:

       數學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死背,尤其現在的出題都蠻靈活的,背絕對是死路一條。在學測複習時,我主要是中規中矩地跟著補習班老師的進度,並將歷屆試題以限制答題時間的方式逐年演練,沒有特別去找太難的題目練習;另外,我覺得複習時可以分不同章節,增加效率,而補習班發的學習檢視表,列出數學各章範圍,幫助我找出數學的漏洞,只要把那個章節拿出來看,依照定義、公式、用法整理後,再投入時間練習題目,就能避免盲目地算自己已經會的題目。如果是底子不好的人,我覺得可以先從課本著手,先把基本的定義、公式、用法理解後,再把課本的習題熟練,學測的基本題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數學檢討考卷的方式我覺得和其他科目不太一樣,依照其他科目的方法可能會無形中變成背解答的模式,下次碰到類似題型可能還是無法寫出答案。因此,我在檢討時,會用自己的方法再算一次,確認是不是自己計算上的錯誤;如果不是也不要馬上看答案,回想一些相關的概念與定義,盡可能的掙扎一下;如果還是解不出來,再參考詳解,但不能只是全部照抄寫一遍,而是要找出自己卡住的地方,搞懂題目的用意與技巧;最後,把題目依照章節分類記錄在筆記本上,並標明用到的定義或公式,甚至是特殊技巧等,以便考前可以再次複習。數學的準備其實沒有太多的訣竅,理解、多算如此而已。

 

國文:

       因為高中時國文就是我的罩門,加上交大不需要修國文,所以已經很久沒閱讀相關的書籍,在準備上相當喫力、費時。

       第一個月我就先把國文題型類的講義做完,讓自己能掌握一些記憶性的題目,一天複習一個單元大約40分鐘;再來就是依靠檢討考卷,把需要花時間背誦的,抄在筆記本上或在講義上摺頁,充實題型與國學常識的能力。至於三十古文,補習班老師上課會講解,原則上我聽完課後都會複習,每天再花額外的30分鐘讀一遍,不只要能翻譯,還要能自己把架構寫出來,並整理這篇古文相關的問題與討論,幫助非選短文的作答。針對作文方面,原則上一個禮拜寫兩篇,第一篇寫新的題目,尤其是針對自己較難發揮的題目練習,給老師改過後,可以收集一些寫作的素材(佳句、名人故事等),對於有時間限制的考試,非常有用,第二篇則再寫相同的題目,把之前的素材用上去,並限時完成,第一篇的時間可以長一點,方便收集素材,第二篇必須在40分鐘內完成(如果當天有寫作文,就不做題型的講義)。除此之外,我每天還會練習白話文與文言文的閱讀測驗各三篇,幫助自己判斷語意,增加答題速度。另外比較特別的是,我每天會花10~20分鐘的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刺激思考,幫助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在寫作時,比較能寫出有內容的東西。

       第二個月起則加入歷屆試題與模擬考的練習,並嚴格要求選擇題30分鐘的作答時間,以培養考試臨場感與磨練考試技巧;除此之外,利用演練題目可以幫助我找出讀書的盲點,甚至建立考試信心,增加讀書的續航力。然而,時間因此更加緊湊,使我閱測一天只能做完兩三篇練習;作文方面也只能每週寫一篇。

       考前三天我沒有特別做新的題目,只把筆記本和講義摺頁的地方再翻幾遍,並將三個月所寫的作文整理,再看幾遍,把素材讀熟方便考試時活用,並把自己寫的優美詞句背熟,幫助寫作直接套用。

       如今,回頭省視自己的讀書計畫,國文方面的準備真的有所不足,尤其是非選擇部分的練習,也導致我的三個月大作戰功敗垂成。

 

社會:

       歷史的準備,大部分是依靠補習班老師上課的講義,幫我從龐雜的歷史中,去蕪存菁,建構腦中歷史的架構。接著就是依靠自己把重要年代整理在架構上,大致上越靠近現代,時間就要背的越細;各種主義的背景、內容、影響時間與當代影響則要另外整理,方便記憶。我覺得作答歷史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出題目的線索與關鍵字,像是年代或是人物等,都是解題的助力,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說實在是需要時間,基本上要把高一高二的課程內容有初步的瞭解,才能快速、準確的找到重要關鍵字;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做題目來訓練抓關鍵字的準確性,再檢討時,能比對詳解如何解題,再把題目重要的線索,補充到自己常用的講義上,標註在相關事件旁,下次再做到類似題目的歷史事件時,就能有更多的線索來判題。

       地理的準備,我主要先把通論地理讀通,地圖、地理資訊系統、地形、氣候、人文地理等都有許多理論、定義與需要理解的東西,如此在遇到時事型的題目,或高二區域地理的部分,多能依照基本的原理推敲,磨出可能的答案。至於準備區域地理時,我當時是揣摩前陣子發生的世界大事,來決定各區域的複習優先順序,例如: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我就會先讀西亞的章節,以此類推。除此之外,我覺得要留心各國所在位置,所以考試前我都會翻翻地圖,看看各國所在經緯大略有個印象。

       公民的準備,我覺得整理的功夫很重要,因它把許多不同的社會科學塞在這門科目裡,有社會學、政治學、法律、經濟學、心理學等,因此我在讀公民的時候,會把講義依照不同學問裁切,比較方便閱讀或整理;另外一點是因為結合各種社會科學,所以它的理論或定義或特別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雜,所以必須讀通各個定義所要強調的重點,例如:法律優為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間的比較等,把不同處的地方整理在筆記本上,方便記憶。

 

自然:

       回來重考之初,我只想報考警大社會組,不需要採計自然科,讓我可以全力準備剩下的四科,但剩下一個多月時,一方面讀書的感覺找了回來,成就感也逐漸形成,另方面我也發覺到自己喜歡上研究社會科學,尤其是結合數學的經濟學特別感興趣,於是剩下一個月的時間,才改變目標,以臺大經濟為心中第一志願,準備自然科。當時真的蠻緊張的,自然科的進度只有follow補習班老師上課的內容,沒有花額外的時間準備,常常模擬考都來不及寫完。不過我重新整理錯誤的試題後,發現大多是記憶性的題目還來不及背熟,並沒有想像中那沒嚴重。

       準備上因為時間緊迫,加上我大學修最好的課程就是普通物理,自然科底子沒有遺失太多,而且學測自然科命題沒有太繁複的計算或是過於艱深的延伸、整合,所以我沒有採取地毯式的複習,而是利用做歷屆試題、模擬考與老師上課講義的類題,來瞭解觀念幫助複習,再把錯誤的題目分出章節後,回去把不熟的地方翻講義讀熟,並把題目需要的觀念或定義記錄在筆記本上,考前用來提醒自己。

 

         三個月學測準備,在每日密集的考試與滿滿的書堆中落幕了,原本以為不可能達成的挑戰,在考前連續幾次過七十級的模考成績,讓我窺見夢想成真的可能,相信自己夢寐以求的臺大經濟絕非癡人說夢。然而,學測成績出爐,準備最少時間的自然科意外的得到15級、社會科差一題滿級飲恨、數學以一個選項之差無緣15級、英文穩定表現拿到14級,最後,令人錯愕的國文,因為非選偏低只考12級分,加上碰到104年國文頂、前標都是13級的狀況,達不到前標的成績,不用說臺大,部分政大科系第一階段就因國文未達標準而被刷掉,令人沮喪;如果我能更早覺悟,休學重考,再多給我兩個月的時間,也許就不必再辛苦四個月準備指考了。但是正因當時政大想要的科系都過不了,我才能很乾脆地放棄學測申請,繼續在補習班拚指考,也纔有機會進入臺大國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