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是緬甸國內一群被稱為羅興亞人的群體。羅興亞穆斯林是誰,為什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呢?他們到底是不是非法的孟加拉移民?今天的文章就帶你看看羅興亞人的苦難生活。

殖民者的禍根

羅興亞人(Rohingya people)主要居住在緬甸若開邦,大約有130萬人,長相和習俗接近孟加拉人,信奉伊斯蘭教。

緬甸與若開邦

一些羅興亞歷史學家(如Khalilur Rahman)將他們的歷史追溯到公元8世紀時的阿拉伯商人後裔,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主流學界的贊同。

因為並不是緬甸所有的穆斯林都是羅興亞人,羅興亞人主要指的是指孟加拉穆斯林。而孟加拉人大量遷入緬甸,與英國殖民者的入侵有關。

緬甸諸民族分布

以及偏居西南若開海岸的若開人

若開邦主要居民是若開族,又稱阿拉幹人。1824 - 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吞併了阿拉干省和丹那沙林省。

被英帝國侵佔的阿拉干與下緬甸

英國取得阿拉乾地區後,以99年為租期租下許多農田,並大量引進孟加拉地區的廉價勞工在稻田勞作。他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被稱作「吉大港人」。

據英國的人口普查報告,1872年在若開邦的首府實兌(當時叫Akyab)有58,255名穆斯林,到1911年增加到178,647人,到1931年增長到50萬左右。

之所以叫「吉大港人」

因為吉大港是孟加拉臨近緬甸

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爆發,英國侵佔了下緬甸,隨後又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英屬印度人此時開始大量移民緬甸,僅在1927年一年就有48萬英屬印度人前往緬甸。

這樣規模的移民不可避免的與當地居民產生矛盾。穆斯林、佛教徒在這個國家開始嚴重對立。

英國殖民期間建設的實兌的一座清真寺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打著亞洲人的旗號驅逐英國殖民勢力,向緬人和阿拉幹人提供武器。

為了與之對抗,英國人則武裝了穆斯林試圖在緬甸與印度之間建立緩衝區。在1942年的戰爭中,數萬人喪生,大約6萬多穆斯林逃到孟加拉地區。

為了挽回戰局,英國人許諾在阿拉乾地區建立穆斯林區,組織「孟加拉V支隊」打回阿拉乾地區。

不過他們並沒有與日本人作戰,而是向阿拉干社區發動進攻,摧毀佛教寺院,塔樓和房屋,屠殺了超過10萬阿拉幹人。僅邊境小鎮磨豆(Maungdaw)就有3萬多佛教徒被殺。

實兌港的皇家印度海軍艦艇

沒有國籍,沒有土地

戰後,英國殖民政府為了發展經濟必須和緬甸主體民族和解,於是取消了對穆斯林的支持。被繳械的穆斯林組織,還得交出自己的土地,給其他緬甸人騰出空間。

一些拒絕歸還土地的孟加拉穆斯林轉而支持聖戰運動。他們在1947年建立了「穆斯林聖戰黨」(Mujihid),曾試圖加入分治後的巴基斯坦,不過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

於是這幫人轉而要在阿拉乾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羅興亞」從這個時代開始成為了這群穆斯林自決的名號。

想融入巴基斯坦的若開穆斯林

逐漸轉變為「羅興亞」

緬甸獨立初期,羅興亞人曾參加緬甸的政權,也曾被識別為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在1951年舉行的大選中還選出了6名議員。

但「穆斯林聖戰黨」讓局勢變得無法在談判桌上解決。他們多次發動針對聯邦政府的聖戰,搗毀了若開邦北部的佛教徒村莊,控制了整個若開邦北部和緬巴邊境(當時孟加拉國尚未獨立,屬於東巴基斯坦)。

眾多孟加拉貧民得以湧入若開邦。

邊界雖短,來來往往卻不少

在三次印巴戰爭及孟加拉獨立期間,更多的孟加拉貧民湧入若開邦,進而蔓延到緬甸內陸。

1962年,社會主義綱領黨開始執政,曾在1978年發動「龍王」行動,號召公民登記入冊並檢舉告發非法移民。大批穆斯林被當做叛亂分子及同情叛亂分子逮捕並處以酷刑,大約20萬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國。但是孟加拉國也當他們是難民,將其遣返到緬甸。

對於孟加拉國來說

在20萬難民背後,是更多的難民

而擁擠的孟加拉,受得了么?

這群人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國籍。

1982年緬甸通過新公民法,規定公民有3種,即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

只有在1823年起就將緬甸作為長居地的民族群體才屬於緬甸原住民,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羅興亞人不在其中;

只有熟練掌握了緬語、若開語等原住民語言才能成為歸化公民,而羅興亞人有自己的語言很難憑藉語言獲得緬甸國籍。

該法引起羅興亞人的強烈不滿,他們重建了羅興亞團結組織(RSO),其目的是建立羅興亞自治邦,並按伊斯蘭教法管理。不僅佛教徒,連溫和派穆斯林都是他們的襲擊對象。

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的

庫塔巴爾難民營容納了30萬羅興亞人

1988年蘇貌將軍發動政變開始掌權,國內眾多反政府武裝再次活躍。在軍政府鎮壓之下,若開邦大規模清剿羅興亞組織,大量摧毀清真寺興建佛寺。

25萬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國,使得「羅興亞難民」廣為人知。最終是在國際社會的壓力和聯合國的斡旋下,才讓羅興亞人又回到了緬甸。

但是緬甸仍然不承認「羅興亞人」的稱呼,在緬甸飽受歧視。

他們和華人一樣,被規定不能擁有土地,不能隨意遷徙,不能隨意經商,不能隨意興建清真寺。教育方面,羅興亞人文盲率高達80%,這是一個毫無希望的民族。

由於國軍殘部入緬,緬共武裝等原因

華人在緬甸一直備受歧視,不被承認

這些羅興亞人外逃的第一站一般是孟加拉國和泰國。但是這些地方仍然沒法接納他們,他們大都只是以此為跳板,繼續前往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甚至歐美國家。但是得到這樣的機會並不容易。

更多的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難民營里。

船上的難民們

互相傳遞泰國直升機空運來的物資,

但泰國政府拒絕他們入境。

沒有朋友,沒有未來

2010年,緬甸結束軍政府統治,開始民主化進程。2011年的新憲法開始尋求解決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衝突,但是羅興亞人問題始終無法得到解決。

宗教傾向是一個重要原因。

緬甸主體是佛教徒,長期立佛教為國教,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當然,也沒有任何其他民族與他們站在一起。

緬甸仰光大金塔:

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金塔

另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歷史包袱

羅興亞人跟隨者英國殖民者進入若開地區,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孟加拉V支隊」血洗了若開人的村莊,被視作殖民者的幫凶,在緬甸人眼中無法得到同情。

其實多數羅興亞人只是想獲得緬甸的合法身份,但是極端分裂分子的持續活動讓這樣最簡單的要求也化作了泡影。

從「穆斯林聖戰黨」、「羅興亞青年協會」、「羅興亞團結組織」、「若開穆斯林青年組織」、「羅興亞伊斯蘭陣線」到「阿拉干羅興亞民族組織」,反政府甚至分裂武裝組織層出不窮。

許多若開邦之外的穆斯林都認為羅興亞人不值得同情,認為他們不斷的分裂武裝行動才是禍亂的根源。

而在若開邦,無法忽視的是羅興亞人與佛教徒互相爭奪生存空間,以致多次互相驅逐。在若開人看來,羅興亞穆斯林都是移民,而且出生率較高,人口甚至超過了若開人。對於緬甸而言,爭取佛教徒權益當然更加重要。

在軍政府時期,當局還能通過控制媒體來壓制矛盾緩解衝突,而民主化後話語權由選票決定,更加沒有人關照這些沒有國籍的「難民」的利益。

即使是「東方的曼德拉」昂山素季,也只能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不敢違抗「主流民意」。

從昂山素季的表態就看明白了

「東方的曼德拉」昂山素季也毫無辦法

2012年衝突再起,據官方統計,在5月和10月的兩次騷亂中導致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5000多間房屋被燒,14座宗教建築被毀,6萬多居民流離失所,更多羅興亞人外逃孟加拉,泰國等地。

當時甚至傳言大批羅興亞難民北上前往中國雲南。不過隨後有實地調查否認了這種說法。可能是部分媒體有意無意將羅興亞難民與中緬邊境的數萬果敢(華人)難民混淆所致。

2016年10月,「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SRA)成立,很快就殺害了9名緬甸邊防人員。此後緬甸軍隊和一些極端佛教徒大規模打擊羅興亞穆斯林。

2017年8月25日,羅興亞救世軍襲擊了緬甸30餘座邊防警局後,緬安全部隊大規模反擊清剿,他們向村莊發動襲擊,當居民逃走後,將村莊房屋倒上汽油燒毀。衛星圖顯示,若開邦北部居民區至少發生了80起重大火災。

聯合國當局9月12日指出,自從8月25日衝突升級以來,已有約37萬羅興亞人淪為難民,逃到孟加拉。孟加拉國的羅興亞難民接近百萬人。

對於孟加拉國或者緬甸,要接納這個數量的羅興亞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佳的方案是羅興亞人去除極端勢力加入緬甸國籍,可是在現在的緬甸無法一蹴而就。

可憐的羅興亞人,也許還要長期在緬甸和孟加拉之間不斷流浪。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遠不是這些普通的人,而是那些害群之馬的極端勢力。


客隨主便

不把客氣當福氣

這些熟悉的老話跟羅興亞人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中華民族是東亞大陸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逃難民族,在幾千年逃難史上積累了豐富的逃難經驗,掌握不好的都滅絕了,存活下來的都是逃難經驗豐富的。

羅興亞人聘請隨便一個客家人村長去做國際斡旋顧問,那就啥都解決了。

外國人,哼,就是年輕的民族


一直有爭議,印度說穆斯林當然是孟加拉的,孟加拉說他們分明是英國殖民時期從印度過去的。

現在只有 移民時間是英國殖民時期 是基本確定的。考慮到當時緬甸也屬於英國,是不是非法還不好說。


羅興亞人的來源不知道

中國回族的祖先可是賽典赤

人家可是色目人,元的大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